波蘭的時裝
在波蘭,穿著時髦表示屬於上流社會。因為只有特權階級才穿得起名店精心裁製的衣服,也才有機會到倫敦、巴黎、紐約等世界流行之都去參觀選購。要知道,就連法國女郎可以在廉價商場買到的一件簡單運動衫,在波蘭也可能要花掉普通女工一個月的薪水,還只有黑市才買得到。
那麼問題來了:是誰供應波蘭三千七百萬人民--其中一千九百萬是女性--的衣著呢?一般波蘭婦女自行設法:她們照看在波蘭翻印的西歐服裝雜誌,自己動手編織毛衣和裙子。第二種方法是舊衣翻新:按照流行趨勢,把裙子放長或截短,添加腰帶或拆除腰帶。
最後一種方法是攀關係。百貨公司的女售貨員是大家爭相結交的良朋,紡織廠主管當然行情更高。
青年學生和藝術工作者,尤其不願穿大量製造的、國營商店買來的衣服。大學生希望像美國學生那樣打扮;上身是印了大學名稱的運動衫,下面是名牌球鞋……。可是這樣一套,可能要花掉一般人三個月的薪水。
波蘭並不是沒有紡織業,只是這項國營工業處境危殆。服裝店常以盤點或進貨為由停止營業;紡織廠每年生產約二億一千萬件衣服,可惜拜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之賜,式樣都是三年前流行的。甚至棉質內衣、襪子、工作服等,在質與量上也不能符合需要。服裝設計師雖然緊跟著流行的腳步,成品即受配銷管道不通之害,總要庫存很久才能上市。有時候設計師指定用某種顏色,衣服做出來卻是另一種,理由是這種顏色的紡線積存很多,必須用掉。
(尹萍)
堪薩斯六月麥浪
這是美國堪薩斯州六月的麥田景象。堪薩斯是美國盛產小麥的主要州,近兩年的產量更是破紀錄。有了新品種和先進科技,現代農夫不但收穫多,而且收割早。
不過,豐收也會帶來悲劇。穀賤傷農,很多農夫竟致破產。堪薩斯和美國其他小麥州每年共產三十億蒲式耳(bushel)的小麥,而國內市場只需要七億,尚餘二十三億蒲式耳,必須推銷到國外。國外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阿根廷,為了競爭,美國小麥不得不削價四0%,每蒲式耳僅售三點六美元。
堪薩斯農夫不堪賠累,一方面聘請農業顧問研究轉作或減產,一方面爭取聯邦政府貸款。他們也要求美國政府在國際穀物市場上助他們一臂之力。在自家農莊上,他們設法降低成本,少聘幫手,而由鄰居們互助合作,自行收割。
成熟的麥子不知農夫的煩惱,在陽光下隨風翻騰。這一片遼闊的平原上,只看見開曠的天空和無根的麥浪。站在十字路口上,一隊一隊的收割機和拖車紛紛向北、向東、向西駛去。麥田太大了,他們要在田邊宿營。洗衣店和小吃館都會派出機動隊伍,到各營地去兜攬生意,這是他們一年中的旺季。
堪薩斯人像他們的天空與麥田一樣坦然無隱。攝影家認為單是這二者太過單調,必須加添一物,構圖才美。當地人卻已把這天地間空無一物的景象視為當然了。
(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