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大學是植物系,之後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時,轉念公共衛生,成為哈佛公衛第一位植物系出身的學生。從研究領域走到社會應用,蘇慧貞說,這條路順其自然,「學與用是一體兩用,只想著對價關係,反而會迷失為何讀大學的初衷。」
當企業一直高喊學用落差,學生也擔心畢業後找不到高薪工作,讓許多人在選擇大學科系時,容易陷入讀「應用類」比「理論型」好的盲點,彷彿如果大學畢業沒能馬上找到人人稱羨的好工作,就是讀錯系、選錯校。
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很容易陷入「規格化」的迷思,誰做了什麼不錯、被媒體報導稱讚,大家就不自己思考一窩蜂地跟著,卻沒有仔細思考,自己適不適合,以及最重要的就是:「讀大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對價交換」已讓學習失焦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大學報考的資訊幾乎都在講怎麼「進大學」,卻沒有去談「大學是什麼」。
本文未完
歡迎登入閱讀
歡迎登入閱讀
雜誌訂戶登入可無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