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產業從早期的垂直整合轉到水平整合,大家可以專攻某一部分,合起來又能一起操作,這種水平整合讓個人電腦蓬勃發展,也造就了台灣機會。下個世紀還會有變化,當半導體進步到某個程度時,除了原本general purpose電腦的區隔外,會再多樣化,變成各種不同的產品,叫做ubiquitous computing,有點像把電腦的power用在各種地方。因為半導體技術進步,再過兩、三代後,一顆IC中可以擠進去很多東西。這樣的產品可能擺在客廳裡、汽車上、電話上。這個整合現象結合了電腦技術和通訊及消費電子,例如在客廳的產品是DVD player,可以玩任天堂,也可以利用電視上網際網路。此一趨勢加上網際網路,將造成大變革。對大家的挑戰便是各種技術的整合,今天或許可以各自做不同的領域,但到時候因為多樣化的趨勢,勢必要掌握各種整合技術。對台灣來說,我們必須發展全面性的技術,如何變成領導廠商、重要的player,是一個重要考驗。
今天水平分工的做法是因為PC有相容性,可以你做機殼、他做電源供應器、我做主機板;將來多樣化的趨勢下,就得有整合性的產品出來,就像筆記型電腦,很難誰做機殼誰做什麼,那樣就不夠optimize(最佳化),要把整合性產品做得很好時,包括外形、熱、電子電路、體積都必須考慮,所以很難像標準化的桌上型電腦可以分工、大量生產。
台灣有幸在電腦走向水平分工時建立了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要能夠掌握多樣化的趨勢,假設運作得不錯,也較有可能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
未來企業組織也會因網際網路對於工作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有改變。因為資訊流動比以前更有力量,在企業經營及管理系統上,應充分leverage資訊的變化,使其成為對管理決策真正有用的資訊,這對將來的管理者及經營者是掌握競爭優勢重要的挑戰。常說企業家要有望遠鏡、顯微鏡,就是在考驗前瞻能力及遠見。將來若有更好的資訊工具,幫助管理,就能把遠見和務實的平衡做得很好。今天倡言組織要更扁平化,甚至倒三角形組織的觀念,未來說不定有機會能實踐過去大家認為比較理想化的參與式管理。從前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以後還要「能做天下事」。透過一條無形、快速的地球連線,可以把軟體部分都解決了,最後就剩下physical部分,例如衣服要送到你家,或是產品要從台灣送到美國去,送貨之前的所有資訊都要在指尖完成。
下個世紀還有一個很大的發展是生物科技,可能把人類的密碼(code)解得清清楚楚。除了電腦、網際網路、生物科技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影響外,還有量子力學。在科幻小說裡的一些情節目前仍未被證實,例如人是否可以一下子被「傳送」到另一個地方去,現在看起來還沒有很深的理論基礎。一向我們比較習慣的是牛頓力學,可以解釋東西為何會動、會飛、速度是多少。而兩個更基本的理論,一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比牛頓更進一步,精確解釋物體接近光速時的一些現象;另一個就是量子力學,解釋了更微粒物質的情況。鬼魂存不存在、人能否瞬間移轉,說不定都和量子力學有關。量子力學可望快速發展,幫助人類更瞭解微觀的世界。
商業發展一直都是跟著人類需求走,未來也是如此。如果真的有那種可以將人類轉移至另一個地方的工具,每個家庭可能都買一個,那種東西就有商業價值。從生活形態可以預測以後的商業發展。
(蘇岱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