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很多苗栗人常以「三等縣」自嘲,對此你有何看法?
答:台灣省很多道路如台一線、台三線、台十三甲等都是到苗栗就變窄了,這很無奈。苗栗的地理環境,平地才占一二%,其他都是丘陵地,開發也相對受限 。台灣西岸目前只剩苗栗沿海還沒有開發 。苗栗會被稱做三等縣,其實是上屆縣長選舉時一些政治人物為了選舉所提出的口號。事實上苗栗沒那麼差,雖然有人口外流,但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現象,他們人口又增加多少?
問:發展上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地方自治法賦予縣市長權力太小,建築法規、土地使用等都要上面決定才能動,例如橋梁道路想用BOT做,限制很多,提升經濟不是有多少錢拿出來就可以提升。如果能用BOT做,很多交通建設早就好了,如此民間有工程可參與,工人也有事做,還要什麼擴大內需方案?
問:苗栗在這次擴大內需方案中爭取到多少交通建設?
答:擴大內需的交通建設一共編列三百四十億,苗栗爭取到其中三十九億,在各縣市中算是最多的。蕭院長十月來苗栗,也說我們爭取到的建設是第一名。原來苗栗只爭取到二十幾億,但八月份連副總統來時 ,我們準備另一套計畫給他看,他又幫我們爭取到十多億元。
問:這些經費會不會因地方政治勢力影響,以化整為零的方式被瓜分了?
答:不會,這些都是靠計畫申請的專款專用。只有像中央這次給國民黨籍立委候選人的建設費才會這樣,如在兩億元中,三十萬設路燈、二十萬做水溝……等,對此我們只有樂觀其成,因為那是給候選人做人情用的,這樣才有選票。苗栗很多路燈都這樣來的,而且這些錢根本不經過我們。怪的是,這些小型基礎建設的錢是由內政部社會司撥款,社會司怎麼也辦工程?當然在鄉下地方,為了選舉做這些建設無可厚非,但長遠來說,對地方建設的效果卻有限。
問:在地方競爭的趨勢下,苗栗選擇怎樣的發展價值或定位?
答:苗栗山多,自然資源豐富,我們希望發展觀光業。現在週休二日,愈來愈多觀光客來,卻都住在台中或新竹,所以我們要多蓋飯店。另外,推動客家文化也是努力的目標。苗栗目前的發展緩慢,不是不好,未來也未必要往工商重鎮發展,但還是希望能按生活圈的概念來發展工商,例如工商在沿海、生活在山線。我們積極邀請企業家來苗栗投資。
苗栗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財政,一年一百六十幾億預算中,自有財源僅六十四億,尚不敷支應人事費用九十一億,已經寅吃卯糧,每年又發老人年金十二億。工程可以少做或慢做,但老人年金卻不行。所以財源是我們最需要克服的問題。
(劉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