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顏能通把菱殼製成「菱炭」 台南官田廢材變烏金

地方創生實例3〉抓住地方農產DNA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9-01-31

瀏覽數 42,950+

變廢為寶,更重要的是困守家鄉的獨居老人,重新肯定了自己的價值。圖/官田區公所提供。
變廢為寶,更重要的是困守家鄉的獨居老人,重新肯定了自己的價值。圖/官田區公所提供。

本文出自 2019 / 2月號雜誌 你的家鄉會消失嗎?

2015年,台南市官田區迎來新區長顏能通,他一到任就驚訝地發現,台灣人愛吃的菱角,是官田的特色農產品,但種植與銷售的相關人員多是70歲以上,年輕人絕少留在當地工作。

他更發現,官田每年菱角總生產量約6800公噸,但吃菱角要先去掉黑色的殼,當地光菱角殼垃圾每年也3740公噸,多年來一直棄置田邊燃燒或隨意亂丟,造成了嚴重汙染。

後來顏能通在一次社區營造課程中接觸到「生物炭」,決定組成研發團隊,研究菱角殼是否可以變成生物炭?

他找上成功大學合作,搭配特製的零廢氣製炭設備,終於開發出附加價值高的「菱殼炭」,臭氣吸附效果比坊間竹炭高出100倍,成本卻更低廉。

菱殼炭還可進一步加工,變成具有強大吸水力的除潮包、天然除臭的菱殼炭肥皂,甚至可以變成墨汁或燒製菱炭杯。

看好菱殼炭產品的發展潛力,已有外地的年輕人和碩士畢業生籌畫前來官田設立新創公司。

把廢棄物變資源,也讓官田當地的老人家重新找到價值。區公所輔導成立「官田烏金合作社」,邀請長輩們利用空閒時間到社區活動中心「處理」堆積如山的菱角殼,清洗、翻曬、包裝貼標籤,邊聊天,還能領到參與鼓勵金,生活出現新目標。

目前顏能通還計畫導入智慧生產,讓原本以肉眼判斷菱殼炭的品質,未來可改由智慧化高科技監控。另外還希望在菱角田設置智慧化的水質監控,減輕農民的負擔。

>>【數位專題】你的家鄉會消失嗎?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