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馬自達揮別老五悲情

羅儀修
user

羅儀修

1999-01-01

瀏覽數 16,250+

馬自達揮別老五悲情
 

本文出自 1999 / 1月號雜誌 第151期遠見雜誌

車輛疾駛聲劃過,一部小型深藍色汽車闖入山林裡蓊蓊鬱鬱的靜謐,倏然停止。一位約莫三十來歲的男子開啟掀背式後車門,搬出紮營設備:一個車身兩倍大的蒙古包、四張導演椅、一張折疊桌、一個中型冰筒、收藏箱及旅行袋、一組瓦斯爐具和幾個鍋子,車頂上的行李箱裡還有五個睡袋。所有東西都塞進這部一千三百CC、車身約三分之二停車格長的MAZDA Demio 。

一九九六年八月在日本亮相的 Demio,外觀方方正正、欠缺流線造型,說不上尊貴、也稱不上時髦,卻在日本每況愈下的經濟景氣裡,創下單月訂單兩萬多輛的紀錄,跌破馬自達自家人的眼鏡,也讓「永遠是挨打的份」的馬自達再度抬頭挺胸。它不但獲得日本年度汽車特賞獎,也賺足了銀子,一吐「排行老五」的悶氣。

Demio,被許多汽車雜誌形容為「Ford 版的Festiva Mini Wagon」,相貌和無車尾型的Festiva 相彷,卻集合各類汽車功能於一身。馬自達台灣總代理總經理沈英詮指出,它是日本第一部以小型轎車底盤改裝的RV(休閒旅遊車),比一般車高一點,可直立放兩部登山越野車,前後座椅均可折疊平擺,增大車內空間。

曾赴日本試車的《車主》雜誌副總編輯羅焜平分析,Demio 結合小型車、RV及掀背式汽車等多項特質,強調多功能使用、車體小、車內空間大,適合日本車多路窄的開車環境;加上售價一百萬日幣(約二十五萬到三十萬新台幣),對消費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一砲而紅,推翻挨打形象

馬自達推出這部相貌樸實的RV車時,原本只預估每月銷售五千輛,豈料它正好搭上車市的RV潮流,不但銷售量超過預期數字一.五倍,讓馬自達以單一車款進入RV車暢銷排行榜第四名,也提高車市占有率。

根據日本自動車製造協會統計,在一九九七年前十名RV暢銷車款中,Demio 排名第四,銷售八萬八千多輛,占RV市場七.六%,僅次於本田(HONDA) 及豐田(TOYOTA)。同時,它也是榜上唯一低於一千五百CC的車,其他廠牌都在兩千CC以上。

儘管一九九七年日本全國汽車掛牌數減少三.八%,本田和馬自達卻分別成長一五.一%及一三.九%,其餘則是一片慘澹。

再攤開馬自達十年銷售量消長圖,客車銷售量在一九九○年達到四十萬八千多輛的顛峰後即逐年下滑,一九九六年跌到谷底的十九萬九千多輛,減少一半以上。但自一九九七年開始回復成長,達到二十二萬六千輛的成績,市場占有率也提高○.四%,達到五.八%。

馬自達產品企劃部總經理河岡德彥認為,馬自達會有這樣的表現,延續前一年熱賣的Demio功不可沒。

在廣島市東南方的馬自達總部,大廳裡展示幾輛新車種。鈍鈍的Demio和外形酷炫的改款跑車,同樣受人注目。馬自達主任設計師豐田強用垂愛的目光望著Demio ,彷彿在說:「Good dog ,well done!」

Demio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在市場上一砲而紅,讓馬自達遠離悲情?

「Time to market,」沈英詮指出,Demio的競爭優勢在於它搶先登陸小型RV車市場。

「誰先出來,誰就成功,」七年前在美國及台灣福特六和汽車公司市場部服務、現任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的蘇評揮認為,如果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點正確,且維持產品價值,就會保持領先,讓人望塵莫及。不過,和馬自達有多年接觸的蘇評揮卻否定他們的創新能力:「馬自達永遠是挨打的份,它一定是有情報指出其他廠商已經在做,它才開始做。」

儘管質疑聲不斷,被認為是「跟隨情報腳步」的馬自達,似乎想以Demio破解這項說法。Demio締造許多新紀錄,正說明馬自達內部革新的開始。

成敗關鍵:破天荒做市調

在製程上,Demio 是馬自達史上最短製程的新車種之一,從設計圖完稿到製造產出只有十五個月,比過去的二十七個月縮短許多。這多半要感謝在一九九六年啟用的數位研發中心(Mazda Digital Innovation,MDI)。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在數位研發中心裡,放眼望去,辦公桌上只有電腦。不到三十歲、身著白色制服的年輕人手握一只滑鼠,有的在修改汽車外型的曲線度,有的在測量雨刷掃過的面積。所有工作都在電腦上進行。

馬自達MDI專案經理田上照一指出,透過MDI,各部門能同時取得汽車外型、零件及引擎等的數位資料,同時進行工作,不像過去要等到上游部門完成後,下游才能開始。一旦有問題,還能隨時在電腦上修正,不必重新開模,因此大量縮短製程時間。

除了製程流程的革新,馬自達首先做出小型RV車的秘訣,是「第一次」做產品研發市調。

「對馬自達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憶起Demio 的草創過程,設計師河岡德彥皺了皺眉說。六年前馬自達想做一部「給未來生活」的車,當時RV車在美國市場流行,但大部分都在兩千CC以上,鮮少一千六百CC以下的車種。他們想:「有沒有可能做一部小型的RV車?」

為了捕捉這個感覺,河岡德彥說,馬自達破天荒進行一項產品研發調查。邀請兩百多位三十到四十歲的消費者,問他們「想要一部什麼樣的車?」這個市調結果可說是Demio 成敗的關鍵。

研究團隊發現,有七○%的人抱怨當時流行的加高車款無法停進部分停車塔。據此,研發團隊設計車高一百五十二公分的Demio,恰低於停車塔限制高度三公分。據稱許多消費者就是看中這一點才買Demio 的。

乍聽「馬自達第一次做市調」,頗令人驚訝,一個日本第五大汽車公司、擁有兩萬四千多名員工的大企業,怎麼可能第一次做市調?蘇評揮直呼不可思議:「一輛新車研發至少要十億美元,馬自達過去都沒有做市調,那是不可能的『代誌』!」

羅焜平卻認為,日本汽車公司的企業文化比較保守,不太願意花錢做市調,只注重情報,注意力多放在競爭對手上,而不是消費者。這次市調對以顧客服務見長的福特汽車來說固然是天方夜譚,卻是日本汽車產業一項新經驗。

兩種管理文化融合的成功例子

具有革命意味的Demio為馬自達贏得光采,然而這份榮耀卻似乎無法記在辛苦研發Demio 的日本團隊上。因為Demio上市的前三月,恰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成為馬自達最大當家的時候。

由美國人主導經營權,是日本破天荒之舉。《超越車訊》雜誌資深編輯羅彥汎說:「你看哪一個日本汽車公司是由美國人當家的?」然而,就像日本人教美國人製造技術,美國人似乎也開始教導日本人重視管理。Demio即是兩種管理文化漸進融合後第一個成功的例子。

被問及福特是否參與Demio的研發工作時,馬自達日本團隊會斬釘截鐵地給你一句:「絕對沒有!」一提到Demio即嘖嘖聲響、豎起大拇指的日本團隊,說什麼也不願把花了四年研發的功勞,雙手奉送給福特:「不!Demio和福特沒有任何關係!」

雖然日本團隊極力否認,不過從馬自達與福特過去的合作經驗可發現,福特對馬自達的影響力是逐漸發酵的。

馬自達和福特其實在二十年前即開始合作,福特有不少車種即是來自馬自達。直到三年前,福特取得馬自達三三.四%的股權,才完全進入決策核心。而隨著福特派遣第一任總裁入駐馬自達,許多西方管理概念也同時滲入,尤其是市場調查。

以工程研發為例,據說一位負責馬自達另一車款Capella 改款的工程師,想要加長車身兩吋,以增大後座空間。來自福特的財務長海克特(G. Hexter)隨即要求他能證明「顧客願意多花一點錢買這部車」。他們做了三份市調,結果都發現消費者「的確」有購買意願。這位工程師得以繼續研發,改款後Capella的銷售成績也讓馬自達相當滿意。

「在全球汽車公司中,福特管錢管得最緊,凡事一定講錢,」蘇評揮說,「因此福特不可能讓馬自達為所欲為。」

以「唯一可以製造迴轉、活塞及柴油等三款引擎」為傲的馬自達,研發工作從全然工程導向轉為市場導向,固然有些情何以堪,但Demio的成功卻又活生生驗證了市場導向的必要性。

看來Demio跑出馬自達日本團隊的信心,也成為真正商品的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