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癡蒐集台灣狂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1998-12-05

瀏覽數 13,150+

台灣癡蒐集台灣狂
 

本文出自 1998 / 12月號雜誌 第150期遠見雜誌

這個年代,能讓人哭泣的書,已經很少見了。

「在這本書裡,有我的黃金時代,少女時的幸福和喜樂的鏡頭,使我無盡地懷念在心頭,我對著這本記事本微微地笑著又暗暗地流淚,」玉山社出版的《莿桐最後的望族》作者林保寶八十三歲的四姑婆林枝,追想雲林故鄉隨日月川流而逝的親人與皇宮般的大厝,撫觸銅版紙上鐫刻的文字和影像時,老淚縱橫。

解嚴後,「台灣研究」在學院內洛陽紙貴,但不盡然能抓回民眾流失的歷史感。學院外,成立三年多的玉山社,卻施盡全力,出版了約六十本記錄台灣不同事物的書籍,從家族史、地方誌、婦女史、電影史、原住民歷史,到本土溫泉、稻草人、鳥類植物觀察等,扒梳台灣四百年文史自然,蒐羅出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故事。

「玉山社出版的台灣書是有創意、再消化出來的成品,」在玉山社出版過五本書的作家劉克襄觀察。

劉克襄花了三、四年的時間,以博物學家的方法,「像撫視古董般」,每個假日徒步全省山林古道五小時,用歷史、地理、生態等不同面向,寫就了《台灣舊路踏查記》,是玉山社開社作品之一。

熱愛鄉土、不斷累積的「踏查」態度,成為玉山社未來書籍的基調。之後,劉克襄將十八年觀察台灣鳥類的心得,重新整理成《望遠鏡裡的精靈》,交由玉山社付梓。這兩本書都曾登上《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榜。

企圖找回台灣文化的尊嚴

時移勢轉,玉山社呈現了新一代的本土關懷。曾在自立報系擔任記者、出版部負責人長達十八年的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在政治氛圍很強的媒體環境,看盡政治圈的派系糾葛、人事紛爭。離開自立報系後,與老同事、現任公共電視副總經理的李永得,創立了玉山社。

他們認為,本土化要由切身的歷史與環境出發,找回台灣文化的尊嚴;要從生活出發,不分族群,擺脫悲情,以更中性的態度追本溯源。過去各類台灣的議題都被寫過,但許多是史料粗糙的拼貼,或是口號式的論述宣言,「台灣人需要更精緻、不流俗的台灣書,」魏淑貞說。

因此,玉山社在考慮是否出版一本書時,往往以作者是否有充分的本土知識經驗累積、中肯的筆觸與貼近讀者的語言等三個因素,做為首要考量。

紀錄片式的書寫,是玉山社眾多書籍中重要的特色。四十多歲、住在埔里的漢人醫檢師鄧相揚花了近半生的時間,研究家鄉原住民抵抗日本人「霧社事件」的真相始末,並遠赴日本拜訪劫後餘生者,寫成《霧社事件》《霧重雲深》兩本書,以第一手的採訪,再度建構歷史真實面貌。《台灣的菱角鳥》作者林顯堂在水塘邊等待了五年,拍攝台灣水雉的生態,不像某些拍攝者,用丟石頭或食物的方法引誘水鳥入鏡。《福爾摩沙稻草人》作者金成財則爭分奪秒,十年之間,拍了六百多個在秋收後就消失田間的稻草人,並為文詮釋新的稻草人童話故事。

玉山社出版的文字圖片,儼然建築出台灣過往生活的博物館。對於小歷史的著墨、新地方誌的寫作,則有創意地伴隨台灣人尋根。《阿媽的故事》讓人瞭解過去台灣女性的處境;《懷念老台灣》喚起童年的台灣印象;《台灣古老火車站》細數不同地方老車站的有趣歷史。

把品質放在數字前面

本土關懷,在玉山社這群身體力行的文字或影像工作者身上清楚展露。寫作《台灣鳥類發現史》的林文宏,窮盡心力尋找台灣四百五十八種鳥類的第一篇歷史資料;個頭嬌小、《大地有情——台灣植物的四季》作者陳月霞總是獨自扛著一、二十公斤的攝影器材深入山林,有時好幾天不整儀容、頭髮蓬亂,常常嚇到登山客。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社會流行的成本效益觀念,對這群「台灣癡」作者來說,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多年的努力,換來一本書六至八萬最基本的版稅,如果沒有興趣,幾乎難以為繼。過去擔任《聯合報》鄉情版主編的曹銘宗,因為佩服金成財的精神,還動用權限,開最高的稿費給他,後來甚至提議幫金成財出房租。

玉山社提供很多民間台灣研究者第一次出書的機會。「他們沒有學術界寫論文或升等的壓力,而是以全心的熱情與愛台灣的心投入寫作,這樣的作品非常特別,」玉山社主編王心瑩常常在收稿時,有眼睛一亮的感覺。

魏淑貞表示,和許多他們的作者一樣,玉山社不把數字擺在最前面。

別的出版社處理一星期的書,為了求好,他們可以編輯一、兩個月。

出版一本書的成本約二十萬元,但為了讓文字與影像能有較好的搭配,玉山社【影像.台灣】系列就採用較大的開本與較好的紙質,出版每本書要七十萬元,支出增加了三倍半。「希望我們的書擺到國際書展中,仍是一流的,」愛書的魏淑貞看到書上有污垢,就會用手指擦乾淨,她對書籍品質的要求,被劉克襄形容為「有潔癖」。

誠如美國灰狼出版社(Graywolf Press)創辦人華克(S. Walker)所說:「小出版社所投注的時間和想像力,可以抵得過大出版社雄厚資本的威力。」

三年來,玉山社在近四十本書得過各類好書榮銜後,今年預計將達到財務損益平衡。魏淑貞相信,台灣讀者並不全都是虛浮的,只是很少人做這樣的事,所以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

平均二十六歲、充滿理想的玉山社編輯群,和默默耕耘、不問收穫的台灣文史工作者,用身軀血路「踏查」歷史,霧社殺戮、滬尾風月、鹿港殘照,催人掉淚的故事繼續溯源流轉。

王山社出版公司檔案

成立時間:民國八十四年

主要創辦人:李永得、魏淑貞

經營系列:台灣歷史人文、

台灣生態、台灣影像、文學、健康等

至今出版書種:約一百種

最暢銷的一本書:《阿媽的故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