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奧納多帶你看洪水來臨前

《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後

方正儀
user

方正儀

2016-11-30

瀏覽數 22,300+

李奧納多帶你看洪水來臨前
 


超現實畫家波希(Jheronimus Bosch)《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三聯畫中的地獄,與冒著濃煙的工廠煙囪影像重疊,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以低緩的聲調問:人類有可能藉由文明的廢物,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全球氣候,讓地球這個樂園殘破不堪甚至被摧毀?

選在美國大選前夕,李奧納多監製、費時3年拍攝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在全球171個國家同步播出,希望能喚醒大眾意識力抗氣候變遷。

在這個時候看《洪水來臨前》,你一定深有所感:年初霸王級寒流來襲,夏天高溫又屢破當月歷史紀錄;首個颱風18年來最晚報到,一來就好幾個排排站;都11月了還天天穿短袖,但氣候專家預測,遲到的冬天會是極度寒冷;時不時中南部地區的細懸浮微粒指標(PM2.5)就紫爆,呼吸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春夏秋冬四季輪替,已經不復見了,世界變得又熱、又冷、又髒、又擠。

波希畫中純潔的伊甸園,因人類縱慾、追求權勢利益,導致邪靈入侵變成了恐怖地獄。它是否預言了,人類的天性只著眼於現在多過於未來?

10年前,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揭示了氣候變遷背後的科學,以及人類不斷燃燒化石燃料的醜惡。10年過去,《洪水來臨前》種種景象與數據仍讓人怵目驚心。

長路漫漫,我們醒來面對真相了嗎?

帶領大家走過格陵蘭荒野、印度與蘇門答臘叢林、加拿大極地、帛琉珊瑚礁、邁阿密與北京等城市,看見大地被開腸破肚、森林陷入火海、海裡魚群不見了、陸上家園被淹沒、霧霾覆蓋了城鎮,「我們能夠在為時未晚之前,採取行動阻止災難發生嗎?」李奧納多問。

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可謂長路漫漫。

從1988年NASA氣候科學家在美國國會作證,指出碳排放確實會造成地球暖化,當年《時代》(TIME)雜誌選出「瀕危的地球」為「年度風雲人物」,氣候變遷正式成為主流議題至今,我們醒過來,面對那些曾經不願面對的真相了嗎?相關議題漸漸成了老生常談,30年就要過去,還是沒有明確的行動解方。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功敗垂成,歷經一波三折,去年巴黎氣候峰會COP21終於達成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且在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主因是合計占全球排碳量逾40%的美國、中國達成協議並表態支持,同時以自願減量為前提,成功促成其他195國共同支持。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作為全球第一個氣候公約,《巴黎協定》的目標,要在21世紀結束前,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2度以下(與工業化前相比),甚至希望能達到低於1.5度。但後續如何落實,仍面臨很大挑戰。

根據目前各國提出的INDC(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國家自主減排貢獻),假設所有減碳目標皆被落實,加總起來仍不足以扭轉本世紀全球氣溫上升超過攝氏2度、甚至3度。富國於2020年起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做為氣候資金雖為共識,但資金來源、投資方式等財務機制仍不清楚。

李奧納多帶你看洪水來臨前_img_1

 綠能未來,與時間賽跑的解方

10月底,世界氣象組織發出警告,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突破400ppm這一關鍵性門檻。跟時間賽跑,我們能夠樂觀嗎?我們還有機會改變嗎?

好消息是,今年初高爾重返TED舞台,他說:「我保持絕對樂觀的態度,並相信人類終將贏得這場戰爭。」他這麼有信心是有理由的:科技進步超乎我們想像,再生能源可說是突飛猛進,在技術更成熟、成本迅速下降的情況下,當前以再生能源為主的供電系統愈來愈普及,一旦其所產生的電力比化石能源更便宜,這樣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李奧納多也試圖透過《洪水來臨前》提出解方。除了少肉多素減少畜牧業碳排放等個人實踐外,「若想改變氣候危機,唯一的希望是,我們投入的金錢和資源愈多,太陽能和風能的可再生資源價錢會愈來愈便宜,最終會解決這個問題。」他走訪了特斯拉(Tesla)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沙漠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未來這裡將以太陽能與低價電池,協助開發中國家達到減排目標。

此外,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和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昆(Gregory Mankiw)都支持開徵碳稅。曼昆認為,碳稅能迫使人們正視氣候變遷造成的成本,比起訴諸社會責任感來得容易且有效。

剛結束的COP22也不乏正面消息:德國及中國相繼釋出清楚明確的中長期行動計畫,太平洋群島獲2000萬美元調適資金,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起氣候商業創新網絡(Climate Business Innovation Network),都為揚言要退出《巴黎協定》的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下任總統、菲律賓拒絕《巴黎協定》等陰霾下,帶來更多曙光。

李奧納多帶你看洪水來臨前_img_2

 地球真正殺手:失控的資本主義

在三聯畫的伊甸園與地獄中間,波希稱之為「洪水來臨前的人類」,我們正在試圖緩解氣候變遷危機,問題是,把希望放在科技進步上,就能讓毀滅性的大洪水不致發生嗎?

拉高視野來看,氣候變遷不再僅是氣候、能源與環保議題,它更觸及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例如安全、人權、貧窮、健康、經濟等議題。世界未來委員會(World Future Council)的吉拉德(HerbertGirardet)就強調,必須將氣候、能源、金融、貧窮這4種我們所面臨的危機一起轉化為機會,該是建立人類與地球間嶄新且永續關係的時候了。

而當代重量級思想家克萊恩(Naomi Klein)更直指,埋在氣候變遷底下最深沉的因子,其實是失控的資本主義。

她在《天翻地覆:資本主義 vs. 氣候危機》(This Changes Everything: Capitalism vs. the Climate)書中指出,一方面科學家不斷提出氣候變遷警告,另方面政治人物卻加倍投入最骯髒的化石燃料開採,出賣環境的種種開發行為,雖維持了經濟成長,但也造成大自然反撲。因此她強調,改變的重點不是碳排放量,而是資本主義,如果不徹底改變這種將經濟發展奉為聖經,無視其分配不正義與嚴重侵蝕生態的金權體制,這場氣候危機注定無解。

但她也沒有絕望,她反過來想:如果氣候變遷不只是場危機,而是前所未有的契機,藉此能打造更好的世界呢?

「歷史正在敲門,我們要不要勇敢回應?」她問。透過復興地方經濟,從企業腐蝕的影響力中奪回民主制度,阻擋有害的自由貿易協定,投資大眾運輸、合宜住宅等缺錢的公共基礎建設,拿回能源和水等公共設施所有權,改造生病的農業系統,尊重原住民的土地權利,終止種種不平等,或許,氣候變遷也能成為正向改變的催化力量。

李奧納多帶你看洪水來臨前_img_3

★《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小檔案

由《國家地理雜誌》出資,《血色海灣》導演費雪史帝夫執導,李奧納多擔任製片,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擔任監製。全球171個國家以45個語言同步播出,不到一週即在全球累積超過3000萬觀看次數,成為2000年後最多人看過的紀錄片。

圖片來源│美聯社、《洪水來臨前》影片截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