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FinTech專案經理人 財富盡在指尖

中國信託數位金融處協理徐向緯》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6-06-29

瀏覽數 9,200+

FinTech專案經理人 財富盡在指尖
 

5 月最後一個週末,政大校園中舉行了一場「帳聯網智能合約於金融保險產業應用趨勢研討會」。即使是這麼艱深的題目,因為演講者中來了Ethereum(乙太坊)22歲創辦人Vitalik Buterin,跟中國最大區塊鏈資訊社群Chainb(鉛筆)的創辦人James Gong,機會難得下,依舊在週六慵懶的午後,吸引了100~200名對區塊鏈有興趣的人參與。

36歲的徐向緯,也是其中一員。除了在研討會中記下不同觀點、技術解析外,中場休息時間,徐向緯也不斷跟業內人士討論、交換意見。大家對區塊鏈將如何翻轉金融產業未來,帶著好奇、存著疑惑,更多的是對能「參與歷史改變」有著更多雄心與興奮。

危機藏轉機,未知也是商機

這個區塊鏈研討會場景,只是這一波金融業面臨FinTech浪潮衝擊中的一個小小現場。

距離台灣1萬公里外的美國、歐洲,近年來,已經陸續有70萬銀行從業人員嘗到失業滋味。

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外資機構更預估,未來10年將再減 170萬人,幾乎是目前員工總數的30%~40%;造成這個現象的,正是各式各樣的支付、借貸、理財等FinTech應用,已經用「ing」的步伐一步一步吞食傳統銀行業務。

雖然,根據花旗的外資研究報告調查,目前FinTech侵蝕美國的消費金融銀行業務營收不過2%~3%,企業金融的衝擊程度更低。但是不可小覷的是,光是網路上的個人借貸(P2P lending)在美國市場就有高達3.2兆美元的潛力規模;更別說,數位金融發達的中國,早已有高達96%的電子商務金流,並未經由銀行渠道處理。

傳統銀行工作,看似岌岌可危,卻也是下一世代新工作的契機。

雖然,FinTech的未來還不清晰,但自2015年起,台灣不少銀行紛紛成立「數位金融處」、「創新科技金融處」、「創新科技辦公室」,不管叫什麼名字,你會發現這些部門的成員平均年齡都不高。因為,金融大老闆們知道,時間,不會等人,FinTech的模樣得由年輕人自己來創造。徐向緯面對的,正是對未知的挑戰。

政大企管系畢業、又出國進修MBA的徐向緯,一念完書就留在海外花旗銀行工作。因緣際會下被派往南非,協助發展南非、肯亞、喀麥隆、奈及利亞等地的數位支付業務。當時,數位金融才剛起步,卻因有實質需求,普及率直線上升。

這是徐向緯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沒想過,解決金融交流問題,竟能讓當地人的生活往前跨進一大步。」

改變原有遊戲規則的使命感,讓他回國後,不是繼續向銀行界報到,反而先加入網路新創公司里斯特(Richi),從事網路點數交換,他想試試看,跳出金融圈,FinTech還能長成什麼模樣。

2015年中信金成立數位金融部門,徐向緯海外數位金融與國內新創的經驗,吸引中信金向他招手,延攬擔任數金處協理,成為協助擬定中信金控數位發展策略的重要幕僚,今年數金處處長周郭傑被挖角跳槽後,徐向緯直接被賦予擔任代理處長的重責。

數位化技術重要,但不是唯一

談起FinTech人才,大多數人都以為既然金融+科技,新興的需求人才就要很會寫coding、很懂UI(使用者介面設計)、UX(使用者經驗設計),或是得要是大數據分析專家,才有機會擠進銀行的FinTech大門。

徐向緯卻不這麼認為,「FinTech不是產業,而是經營模式,」金融業裡,人人都要是FinTech人才。他說,金融的需求本質是不變的,只不過消費者行為不斷在質變,金融服務與經營模式自然也要不同。

就像支付方式就從支票、現金、塑膠貨幣到現在談的數位貨幣,雖然不知道未來確切的金融樣貌是什麼,「銀行要做的是在新環境開啟更多可能性之際,去積極調整產品呈現與服務的方式,因此技術重要,但不是唯一。」

除了技術外,FinTech腦也可以結合原本金融能力在其他地方顯現。以中信金推動的數位方舟計畫來說,就打算以10億資金,3~5年內投資50個海內外FinTech新創團隊。初期鎖定創新支付、互聯網金融、數位生活等三大領域,要打造出FinTech生態圈。在這個架構下,徐向緯最重要的重點工作就不是自己寫程式、自己設計服務、自己推產品,反而帶領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數金團隊找出適合的投資對象。

這時,數金團隊平時就要針對重大的FinTech趨勢、議題,與投資對象進行全方位研究,才有能力每個月在接觸的5~6家FinTech投資案中挑出2~3間進入評估階段。

「創新不一定統統要自己來。」徐向緯發現,在FinTech時代,跨界合作更能發揮1+1>2的力量。

好奇心不只能殺死一隻貓

電影《Star Trek》中每集開頭都這麼說:宇宙,人類的終極邊疆。這裡敘述的是星艦企業號的旅程。它的任務,是為了要繼續探索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領域。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FinTech之於金融,也像是一艘要進入嶄新宇宙空間的星艦企業號,必須勇敢航向前人未至之境。比起技術,更需要好奇心。

以現在最夯區塊鏈為例,沒人知道未來會被如何應用,徐向緯就帶著同事時常大量閱讀國內外資料,甚至參與大量講座、與業界互動,去累積足以做出分析的新技術知識。

徐向緯認為,一名稱職的FinTech人才,最需要的是對產業移動的體悟要很快,對破壞性創新的技術具備掌握度,「不用自己會,但重點是好奇心要很夠,」才能想像會被新科技帶往哪裡去。

溝通力就是競爭力

現在,跨部門溝通,更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

過去,金融業主要以產品為導向,再依服務不同區分為個金、法金或信用卡金融等,但未來FinTech時代講究的是消費者使用情境導向,早已打破各產品、各部門的界線。

作為金控中的FinTech領航艦,與其說要單獨開發金融應用,更重要的工作是溝通、協調,從策略角度出發,把全公司的資源有效整合活化,才能在未知世界中,走出自己的路。

FinTech專案經理人 財富盡在指尖_img_1

【延伸閱讀】其他9大熱門新興職缺

■ 雲端× 雲端系統架構師

■ 物聯網 × 物聯網工程師

■ 機器人 × 機器人研發工程師

■ 大數據 × 資料科學家

■ 人工智慧 × AI人工智慧經理

■ VR/AR × 虛擬實境設計師

■ 電子商務 × 電子商務顧問

■ 內容行銷 × 數位內容製作人

■ 社群經營 × 社群編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