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日本政府公布「小世帶白皮書」(日文「世帶」=中文「家庭人數」),正式揭示在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整個社會的家庭結構,正一步一步邁向人數愈來愈少的「小世帶化」。
根據日本總務省「國勢調查」報告,在1950年代,平均家庭成員是4.97人;到了1970年代,只剩3.69人;2000年,更只剩2.67人。這也意味著,隨著家庭人數的逐漸變少,家庭結構也開始不斷改變。
過往,占社會最大宗的家庭人口是4人,由父母帶著兩名子女組成的小家庭,或是加上祖父母,構成5-6人的三代同堂家庭。但隨著出生率下降、人口減少,以及愈來愈多人晚婚、不婚、不生,加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愈來愈多家庭變成「夫妻世帶」和「單獨世帶」,家庭的組成,只剩1-2人。
例如在70年代,2人家庭的「夫妻世帶」和1人家庭的「單獨世帶」,合計只占日本總人口的30%;但到了2000年時,這數字卻飆升到47%,根據日本政府推估,到了2020年,這種1-2人所組成的家庭,將超過一半;到了2055年時,全國超過4成人口都將是「單身無子世帶」,過往大家熟悉的家庭結構徹底改變,「小世帶」成為主流。
傳統「家的概念」開始解體
當社會變得小世帶化、當家庭組成只剩下夫妻甚至單人,「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意義,也將不再是小時成長時所認識的模樣,「家庭到底是什麼?」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也就出現不同的答案。
在日本政府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新型態的家庭模樣不斷出現,日本年輕世代對於家庭的認知,也變得愈來愈多元化,其中,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結婚很好、同居也很好:
一定要結婚才叫「家庭」嗎?當不婚、不生成為常態,「沒有法律認定的婚姻關係,但實際生活如同夫妻或家人」的家庭,愈來愈受到認可。尤其有經濟能力的女性,不想被傳統婚姻與家庭綁住,相對於「成家」,更重視「個人的獨立性」,希望自主生活,也希望能有伴一起分享生活,於是兩人住在一起,一起分擔生活費與家事,卻不被婚姻所綁住。
2. 當然,一個人也很好:
既然結婚不是人生的必須,那一個人生活也可以是另一種「成家」的選擇,尤其年輕世代覺得「結婚就必須犧牲」、「養小孩很辛苦」、「不想遭遇離婚」,更不想落入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希望不管到了幾歲,都還能追求自己的目標、為自己而活,「一個人的家」就成為這群人的選擇。
3. 工作與家庭都要兼顧 :
就算結了婚,甚至有機會擁有小孩,年輕世代的夫妻兩人,都還是希望能保有自己的事業與生活,並不想因為有了家庭,而必須放棄自我。也因此,就算成為夫妻,也不想被傳統依循性別、年齡軸線所指派的家務分工所局限,更反對「家事是女性的工作」,希望不管是家事或育兒,雙方都必須承擔相同的責任。
4. 然而,與家人在一起還是最重要的:
就算「家庭」的組成與定義都與過去不同,但在調查中,依然高達近65%的受訪者認為,家庭就是「家人團聚的場合」,近55%的人認為是「擁有家族羈絆的地方」,近40%的人認為是「親子一起成長的場域」,家,就還是要與家人一起度過。
不過在此同時,也有高達58%的人認為家就是「休息的地方」,這也顯示,當家庭變小,大家對於相聚的欲望反而變得更強烈,希望能把在家的時間盡可能花在與家人共度,而不是忙於生活庶務。
小世帶商品特徵:小但要是最好
隨著家庭人口變成只有1-2人,也希望家就是用來享受家庭生活的地方,原本生活中的許多基本需求,份額自然就直接砍半,甚至只剩1/4。洞察到這個趨勢變化的日本各大家電廠商,近年來紛紛順勢推出各種「小世帶家電」,相關產品甚至已經占了超過2成市場。
例如,以前主婦幫全家準備晚餐,光是飯就要煮4-5人分,但現在只剩1個人吃,小容量電鍋於是應運而生;但就算一個人吃也不想隨便,於是小分量的頂級電鍋接著上市;煮飯頻率降低,冰箱不再需要擺滿食材,這時更針對單一個人需求的配置,如「紅酒架」、「可切換式冷凍/冷藏庫」開始出現,滿足小世帶對自我生活的便利期待。
《日經TRENDY》2016年4月號綜合評比日本各大廠商所推出的「小世帶家電」,從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下3大趨勢:
1. 容量小巧但絕對高級
電鍋:就算一個人,也要吃最好的飯!
過往,一般電鍋的容量是5.5合米(約可煮出5-6碗飯),但隨著家戶人口變少,原本大容量的賣點,反而成為負擔。2006年起,廠商開始推出容量只有2.5-3合米的小容量電鍋,一開始,是以1萬日圓超低價,鎖定學生、打工族等收入不豐的獨居族群。
隨著小世帶的來臨,1-2人成為生活常態,愈來愈多人開始不滿:「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吃飯,我也不想吃得寒酸隨便!單身,就更應該要好好寵愛自己。」看見這股「一個人也要最好」的心願,小容量電鍋開始走向高級化。
例如三菱推出內鍋採用珍稀炭素鋼所做成的「本炭釜」,虎牌則在內鍋使用黏土材質的土鍋,標榜煮出來的飯潔白鮮豔、軟Q甜美,還會散發自然的芳香,擁有「最高級食感」,一個要價7-12萬日圓, 依然受到熱烈追捧。
2. 各種個人化功能與模式
冰箱:波浪狀專門酒架+三段變溫設計
當小世帶的生活不再需要每天煮飯,冰箱就從過去全家人共用、以儲放三餐食材為主,轉為收藏個人嗜好食物飲品的場域,「我想怎麼使用,就希望它能被怎麼使用」。
冰箱從家庭取向轉為個人取向,家電廠商在做內部空間的設計時,也就開始強調「個人需求的獨特性」。例如海爾在日本推出的新款冰箱,除了外表是華麗的金色霧面設計,內部特別將一層儲放空間,改為波浪狀的「紅酒儲放架」,給週末想要在家小酌一下的小世帶族群,一個更享受的生活品味。
更特別的是有鑑於小世帶下廚機會較少,食材選購種類的不固定性,冰箱設計打破傳統「溫層分布」的固定設計,中層可以由使用者自由切換溫度,依照需求調整為冷凍(-3℃)、冷藏(0℃前後)或蔬果(2-8℃),讓冰箱的使用更符合個人化需求。
3. 讓時間從家事中解放出來
洗衣機:小體積大容量,洗脫烘一機全包
以前家中人口多,兩三天就要洗一次衣服,但現在一兩個人住,可能累積一週的量才足夠洗一次;加上小世帶族群常常因為工作晚歸,沒時間曬衣服,針對小世帶所推出的洗衣機,就進化為洗脫烘三機一體,而且體積更小、但容量更大,洗滌、乾燥時間也大幅縮短,滿足小世帶希望把居家時間從固定家事抽離的需求。
例如Panasonic所推出的小世帶洗衣機,寬度只有60公分,容量卻高達11公斤,一次就能解決一週分量的衣物,讓晚歸的雙薪夫妻或個人工作者,不用挪用平日下班回家後珍貴的休息時間,還得忙著洗衣做家事。
在此同時,更同步提升機器性能,讓洗脫烘時間壓縮在2個半小時內就能完成,讓小世帶就算週末洗衣,也不用耗費整個下午空等;並有多種貼心設計,例如烘衣最後階段改用10℃冷風低溫乾燥,讓衣服不只不縮水,烘完拿出來剛好是體表溫度,直接穿在身上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