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不是結果,是邁向成功的一個過程,」矽谷Particl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蘇帕拉(Zach Supalla)明確地說。他風塵僕僕來台一週,除了與台灣科技業及創業者碰面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訴正在創業或想創業的台灣人說:失敗真的不是件大事,大家要看得遠,不要讓失敗毀了你的雄心壯志。
以打造物聯網平台為主的新創公司Particle(前身為Spark),提供物聯網所需價廉物美的解決方案。產品推出即銷售全球百餘個國家,共有5萬餘名的開發者採用此平台元件進行物聯網相關的開發應用,應用領域包括農業灌溉、居家管理、交通運輸控制及生產線監測等各領域,Particle被Fast Company選為2015年全球十大物聯網公司,與微軟、三星及Nest等齊名。
不過,蘇帕拉來台最想分享的不是他如何成功,而是如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學到功課,站起來預約下一步的成功。他說:創業並非一帆風順,創業有它的高風險。
非理工背景,好奇心驅使他創業
曾待過Groupon,也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擔任產業分析師的蘇帕拉,辭去了令人羨慕又高薪的工作後,竟跑來創業,且創的是硬體。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具工程背景的他,只是因為好奇、有趣,毅然投入電子產品的創業,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
當他在2012年的一月開始成立了Spark,第一項吸引他的創意是如何用智慧型手機就能開關一盞LED的燈泡。他當起一名maker(創客),就買了簡單的電子產品,依著說明書及網路教學,就這麼動手實驗起來,最後讓他成功地從手機或PC去控制燈泡的開與關。這樣的想法衍生出了第一項產品,就叫Spark智慧型燈泡。
他非常興奮地拿著這個雛形產品去募資平台Kickstarter,但卻意外地失敗。2012年11月13日正式將Spark燈泡提案上線開始募資,一個月後,只獲得1601位的支持者,算算贊助的錢只有12.5萬美元,離他目標的25萬美元差了一大半。那表示沒有成功,一毛錢都拿不到,產品無法量產。
募資失敗,不代表創業失敗
失敗沒有打倒他,蘇帕拉冷靜下來分析,為何募資會不成功,他檢討原因有4項:一是募資平台規定不能一次採購多數量的產品,因它們不是販售商店,禁止支持者購買多數量的商品,使得商品數量無法擴展。其次是他設定的募資總金額太高了,以至於無法達到。這金額是聽取了投資專家建議而訂的,總金額設在25萬美元,這的確超出了當時他們的能力。
第三,產品單價太高,一顆要價129美元的智慧燈泡,讓支持者卻步了。第四,也是致命的一擊,在同時間,也有大廠推出類似的燈泡,如LIFX及Hue,這些都已是成品,也讓Spark產品相形失色,也不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為進一步了解硬體製造,他與二位創辦人從美國飛到中國大陸的深圳,加入HAXLR8R蹲了近4個月,再次當起maker。他發現,在中國,只要花很便宜的價格就能在淘寶上買到一顆燈泡,但缺乏的是讓燈泡串聯起來的裝置,而之前他們團隊開發的PCB電路板,就是解決方案,只要與任何現有物件結合,就可成為物聯網裝置,也就是一顆智慧型燈泡。讓他大悟:與其賣燈泡,不如賣平台,也就開發出後來的物聯網元件。
當他再一次上Kickstarter,馬上募得近60萬美元的金額,並順利找到台灣科技供應商生產出貨。跌了一次跤,但馬上站起來,且跳得更高,更遠。
失敗本來就是創業的歷程
蘇帕拉以矽谷的精實創業為例,當你有一個想法或點子時,你就會開始去發展成產品或開發出服務。等做出了產品及服務,丟到市場去測試,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成功,另一是失敗,「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天底下就是這兩種結果不是嗎?」他說,因此,當你發現產品有效,受歡迎,那就順利的走下去;反之,無人問津,就回過頭來檢討,看哪裡出了問題,修改後再推出上市,就有機會成功。創業歷程就是如此,有9成的人創業不是一步到位,要緊的是不要放棄,不要失去熱情及初衷。
他知道,失敗只是晉階到成功的一個過程,不是結果。因此,他不會把募資不成功當成是創業失敗,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產品及想法是對的,也有一定的需求市場,只是時機未到或各方條件尚無法搭配罷了,重新調整,再出發就是了。
他奉勸在台灣想創業的人,台灣有絕佳的硬體生產配套,只要有好的想法或點子,一定能創造出軟硬體整合的產品及服務來。他鼓勵台灣創業者,不要怕失敗,成功定會在不遠處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