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你精心打造的商品,夾帶著要給購買者的小卡片,完成包裝,離開你手中,即將展開一段冒險:從台灣到世界另一端,在這趟遙遠的旅程中,它會遇上哪些事情?
前進的管道其實不難,但沿途會遇上的重重關卡,可能比你想像中複雜許多。除了運送效率、費用有所差異,依據商品屬性與運送目的地不同,也有各自合適的方式;若未先做功課、精打細算,花冤枉錢還算小賠,若好不容易賣出的商品不能安全送到消費者手中,壞了品牌印象,才是得不償失。
目前在跨境電商物流上,平台代操、自尋物流業者、自設海外倉儲,都是主要方式,各有其利弊:
平台履行服務:方便省事,但需精算手續費
國際跨境電商平台多有自建物流體系或是固定合作物流業者,最知名的就屬Amazon的FBA(亞馬遜物流,Fulfillment by Amazon)。業主若與平台簽訂合約,只要將固定數量的商品庫存,一次放在平台商在全球建置的倉庫中,接下來就由平台端代為管理;當平台接到消費者下訂單,便由平台進行撿貨、包裝及出貨。
好處是,多數平台會優惠合作業者,好比提供消費端免運服務以利提升購買率;同時也會搭配物流客服處理退換貨事宜。換句話說,品牌主像是將物流服務外包給平台端;以Amazon為例,FBA也開放品牌主在自家獨立網站或其他線上通路使用,甚至提供後台資訊讓業主隨時查看管理商品庫存。
不過要享受便利服務,委託平台代操可別忘了精算成本,通常包括配送費用(包括訂單處理、撿貨、包裝費用)以及存儲費用兩部分。以Amazon為例,每件商品最基本的訂單處理費是1塊美元,加上每件分撿包裝、秤重處理費,還要依據商品的尺寸、重量分級收費;若寄倉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每半年還需收取一次長期儲存費用,依照倉儲面積收費,若要精算,有些小工具可代勞。以Amazon為例,「FBA Revenue Calculator」就是一個好用的網頁工具,只要鍵入品項,填入自己商品的售價和運送成本,網頁會自動計算你的成本與FBA相比,兩者的利潤與價差,提供你選擇。
自尋物流夥伴:一分錢一分貨,多方比較不吃虧
自尋物流夥伴的好處就是能省下代操費用,不過也代表必須勞心勞力過關斬將,不同屬性業者價差不小,可以多方比較。
若非常在意運送品質,可採國際快遞,DHL、UPS、FedEx、TNT等都是知名的跨國物流業者,品質有保證,全球布局範圍也廣,但運費昂貴且資費變化大;較便宜方式可採用EMS國際快捷,透過各國郵政系統寄送,但要注意不是每個地方都寄,除了各國EMS寄送品質不一,清關時可能遇到的繁瑣問題也是須考量重點,且較難全程追蹤。隨著電商環境成熟,台灣不少物流業者早已展開布局與服務,也多半提供代操服務;多做功課、多方打聽是不二法門。
海外倉儲:串接最後一哩,合作夥伴很重要
跨國運送有時最令人頭痛的不是通關,而是落了地出了關之後,抵達消費者手中的最後一哩路。現在國際物流發展完善,但是偶爾遇到較偏遠的地區,當地運送可能就會出問題,同時,所有貨物從接單、出貨到送貨,花費時間成本也較高;為了真正實行在地化運送品質與速度,不少業者也會選擇租用海外倉儲。
海外倉儲的好處是什麼?若找到好的夥伴,除了當地出貨提升送貨速度、即時提供退換貨服務,在成本及相關客服也較為彈性。UNT總經理簡士傑就說,因為收費方式不同,FBA服務成本是賣愈多、愈花錢,但他們在當地就很幸運地找到了合作的EC公司,不只負責接貨,也包辦撿貨與出貨,溝通上也較彈性,省了不少成本。
eBay在去年發布的「海外倉儲:跨境電商新型態」報告中提到,目前在台灣,年銷售額超過一萬美元的賣家中,有1/4使用海外倉儲;78%的賣家認為送貨速度有明顯提升外,銷量也提升了3.4倍。不過這個方式較適合已鎖定目標市場的賣家,否則每到一個國家都得重新找業者談合作,耗時也耗神。
哪一種才是最適合的方式?取決於你的商品屬性與品牌發展策略。在計算成本時,也別忘了研究關稅及相關法規,面面俱到把每一個雜項支出都納入考量,才是真的精打細算做全球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