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MIT無人駕駛車,首度在台亮相

MIT╳MIT的無人智慧車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6-01-28

瀏覽數 3,650+

MIT無人駕駛車,首度在台亮相
 

什麼科技現正夯?大體來說,自動操作的機器人是最熱門的項目,而它所延伸出來的無人駕駛車、無人機,應是目前最熱門的研發項目。

2016年CES消費電子展上,分析師歸納出今年4大參展技術重點:VR(虛擬實境)、無人機、智慧汽車及智慧家庭等,其中無人機及智慧汽車(無人駕駛車)將對現有產業帶來革命,甚至到了顛覆的程度。

無人車到底有多熱門?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才宣布在未來10年將投入39億美元發展無人駕駛車,這經費中最重要的是發展無人駕駛技術及制定法規,讓無人駕駛車能順利上路。

台灣也沒有落後,就在1月上旬,麻省理工學院與行政院合作,在台北空總創新基地首度曝光一輛MIT媒體實驗室研發的無人駕駛車(PEV),這輛研發中的無人車,主要研發靈魂人物是台籍的博士生林家樑,他更結合台灣業者一起打造生產這輛PEV,更在1月初的美國CES消費電子展首次展出後,就緊接著在台灣亮相,未來甚至在空總基地測試運行,以作為正式上路前的重要參考。

PEV打造新的智慧運輸應用

這輛無人駕駛車與現有汽車大廠或Google所研發的不同,它不是拼速度,也不拼舒適,它反而有點像傳統的人力三輪車的造型,載人時是電動腳踏車,不載人時是三輪車,可載物品,當成是都會生活中人流與物流結合的運輸工具。

同時也參與此計畫的MIT航太暨太空系教授Sertac Karaman說明了PEV的緣由,他指,現有業者發展無人駕駛車可從發展時程及使用環境來考量。如果你發展的無人駕駛車是要用在高速公路上的,你必須具備的技術及設備要更精密準確,始能讓無人駕駛車在高速公路上平順地行駛,而這往往開發的時間及費用就會久一些、多一些。舉例Google,投入無人車研發已第7年了,目前測試車在路上試行了68萬公里,交出一份行車測試報告,算是無人駕駛車發展較早且完整的。但這離真正上路,仍還需些時間,Karaman推估,至少還要3、5年的時間。

MIT研發的PEV,則是在速度上較為平緩,使用的環境也以都會區為主,具接駁、短程、個人及便利等特性,與汽車或科技大廠以高速、4至5人乘座的無人駕駛車完全不同,這也說明MIT多媒體實驗室嘗試解決的是都會交通的問題。

投入無人駕駛技術近10年

其實這位來自土耳其、2007年前往MIT攻讀碩博士的Karaman,他來到MIT就投入無人駕駛車的研究,2010年時完成了一具無人駕駛堆高機的實驗,將一輛堆高機改造成自動駕駛,透過攝影機及感測器,可以自主找到貨物,並自動操控從車上撐起貨物,並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有了這經驗,Karaman定位PEV為都會型的交通工具,就像台北的YouBike一樣,成為都會的個人化交通工具。更在不載人時,可以載貨,同時解決都會物流的交通問題。他舉例,紐約市區一大早都是充斥著大貨車,把大街小巷都擠滿了,連送貨物,也造成交通問題。「無人車可以載貨,分散貨車負荷,就解決交通阻塞的問題」。

目前這項研發計畫已投入200萬美元的研發費用,開發出雛型車,預計今年底前在台北、首爾及紐約等城市進行實境測試。

除了無人車之外,無人機(Drones)的研發也備受關注。Karaman說,今年在CES消費電子展上也看到一架可載人的無人機,說明了無人機不只能運送貨物或執行空拍而已,更升級到可以載人之用。但他在意的是安全及秩序,而不是技術。無人機是在天空中航行,不比一般的道路。天空中的航道不明確,也沒有交通號誌,如何控制無人機不會互撞,不半途墜機,絕對是重要的。

27歲就成為MIT的教授,在當年是最年輕教授的Karaman,率先投入無人駕駛交通工具的開發,近日更獲得豐田汽車2500萬美元的贊助,投入自動駕駛的技術。相信在不久後,無人駕駛車及無人機的應用,將顛覆我們對交通工具的刻板印象,人不再是駕駛,而是單純的乘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