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親近台灣生態的鑰匙

陳玉梅
user

陳玉梅

1998-08-05

瀏覽數 16,150+

親近台灣生態的鑰匙
 

本文出自 1998 / 8月號雜誌 第146期遠見雜誌

菩提樹的葉子帶著長長的尾巴,艷紫荊的葉像羊蹄,要是到了秋天,楓葉會變紅,紅透了就落滿地。

山坡上有一種樹,很奇怪,只要吹過一陣風,就換上另一個色彩。

想想看,光禿禿的油桐樹,春天會長出什麼樣的新葉子?

還有啊,你撿的這片紅葉,在冬季之前是掛在那一棵樹上?

--《台灣賞樹情報》

屋後一排排青綠的茶園裡,蹲著一個大人和兩個小孩,做父親的忙著翻閱圖鑑,比對面前這朵花,「這裡!這種常見的野花原來叫紫花藿香薊。」父親尋著標示頁碼找到圖片及解說,一面看著書一面說,「這種植物天氣愈熱,開花愈少,最常吸引黃鳳蝶、台灣紋白蝶及紫端斑蝶前來覓食。」小孩好奇地趨前觀看書上照片及手繪插畫所描繪的植物特徵,並隨著父親摸著紫花藿香薊的花、葉子及毛毛的莖幹。

隨著生態意識的覺醒、休閒年代的來臨、國家公園及自然公園的設立,以及自然教育的推動,近幾年,強調提供簡易可行的觀察方法與入門知識的自然本土圖鑑類導讀書愈來愈多,試圖引領讀者輕鬆地進入豐饒的台灣生態世界中。

傳統圖鑑是以林奈氏的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分類,過於學術化,對外行人來說,很難使用。打破傳統的分類,以易於辨識的特色做索引,是這類入門書的特質。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系副教授戴永福表示,生物學講的就是相似與不相似,先不管血緣關係,把相似的分為一類,這對辨認很有幫助,是最容易接近大自然的方法大樹文化事業總編輯張蕙芬則指出,透過編輯概念及手法,更可以幫助讀者使用這類書。她舉例,花朵最容易認,《台灣野花365天》就是以花期、季節做安排,以野花的花色做索引來編排設計。

轉化學術研究者的研究報告與田野經驗,為認識台灣找到入門途徑,出版《岩石入門》《昆蟲入門》《昆蟲圖鑑》等一系列「觀察家」書系的遠流台灣館,即為讀者思考認識昆蟲、岩石等知識的路徑。總策劃莊展鵬表示,過去的知識性圖鑑都給人不夠豐富有趣的感覺,整體編輯架構也不夠系統化,觀察家書系建立的就是簡明易懂、容易檢索、進入一種知識的方法。以認識昆蟲為例,台灣的昆蟲種類實在太多,《昆蟲入門》挑選了最常見的四十一大類昆蟲,顧及每一種昆蟲變異性大,作者找出外觀特徵最典型的做為標本,這樣就可以利用直覺辨識法認識幾大類昆蟲。然後循著頁碼及編輯設計的途徑,就可以找到該類昆蟲的外觀特徵及生態行為介紹,完成人門的第一步。

帶著圖鑑,回歸自然

透過大量的照片、標本及精密繪圖,這些書籍強調視覺的表達,一方面增加豐富性及趣味性,另方面則期望藉此整合零碎的知識,達到詳盡解說生態知識的目的。觀察家書系主編黃靜宜說:「我們不只做賞心悅目的書,還要做有用的視覺書。」像《昆蟲圖鑑》透過生態圖例,讀者很快便可掌握昆蟲所生活的海拔高度、棲息地環境、食性與活動時間,以及是不是保育類昆蟲。

至於所提供的原寸標本、雌、雄、表、腹、幼蟲及蜢的各類照片,則幫助讀者從多個角度達到正確辨識的目的,以利現場對照、實地觀察。像張永仁所著三冊《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手冊賞蝶篇》,除了直接以目測蝴蝶斑紋顏色及體形大小來區分不同蝶種外,也透過多種生態攝影,更細緻、清楚地判定蝶種身分。像不少同種蝴蝶翅膀表面和腹面的斑紋完全不同,該叢書在導引圖鑑部分則盡可能展示雌雄個體的正反面標本。

為彌補照片辨認不足之處,這類圖鑑還加上細緻的繪圖補充。花費二十多年研究、蒐集資料,由台灣野鳥資訊社和日本野鳥會合作出版的《台灣野鳥圖鑑》,就是借重日本繪畫人才谷口高司的完整繪圖,呈現各類鳥的雄鳥、雌鳥、亞成鳥、幼鳥、冬羽、夏羽(繁殖羽與非繁殖羽的羽色)的不同樣態,甚至飛行圖,而鳥的主要特徵部位則以斜線標示,以免將同種鳥誤認為不同鳥。

引導大眾從完全不懂到瞭解,進而保護牠們及其居住的環境,這些生態導讀圖鑑,扮演相當重要的教育功能,成為台灣本土自然教材重要資源之一。黃靜宜表示,她是從教育的功能思考圖鑑的意義,「一旦大家知道台灣原來有這麼漂亮的昆蟲,就會想要走到大自然去認識牠,一旦欣賞牠,就會思考什麼樣的環境能讓牠生存下去。」自然野趣書屋負責人吳尊賢則認為,這些圖鑑帶著人們回歸自然,真實去感受一座山、一個池塘的生態,「這麼多豐富的東西,原來是來自於這樣一個力量。」

帶領人們從正面、休閒的角度去認識環境、貼近自然,也改變了傳統的環保抗爭模式,引動一些新的環保實踐的可能。黃靜宜直言:「很多生態書談的是理念,這些文字書充滿沈重的呼籲,但是把問題攤開,對一知半解的人來說,引動的是沈重的情緒,真要實踐起來,卻不知道能做什麼。」但是透過豐富、有趣的視覺書,很容易讓人理解自然的生命,也就比較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台南地檢署檢察官、也是七股濕地生態解說員的陳鈷銘則認為,早期濕地聯盟用對抗的方式,但是對抗之後發現大家都不懂為什麼自己所抗爭的東西這麼重要,於是他們就開始做生態導遊的工作,慢慢讓大家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

任何一本圖鑑的出版都是費時數年的研究與記錄,出版社就算有心出版,也需要學者及業餘專家的鑽研投入。戴永提表示,台灣的環境比較複雜,林相非當多樣,以他所熟悉的動物研究來說,目前都一直有新種發現。他說:「我們現在還在累積資訊,很多報告都只是名單,停留在描述某個地方有什麼生物的階段。」吳尊賢則認為,光是台灣的昆蟲就有數萬種,像台灣的天牛、甲蟲及揪形蟲就可以各出一本書,「圖鑑還有很多出版的空間。」

圖鑑的出版與使用,代表一個國家自然文化的普及度,台灣的山林與天空,還需要更多的人去觀察與記錄。 

台灣本土生態經典書單

專門蒐羅生態書籍的吳尊賢建議,在選擇生態書之前,最好先實際感受、接觸生物,才比較有方向,而不是買了書在家裡看。

賞鳥書籍,以《台灣野鳥圖鑑》最為完整,賞鳥人士更是人手一本,被視為是台灣鳥類的字典與聖經。本書特點是畫出曾被記錄下來、出現在台灣的四百五十八種鳥在全球的分布地區,內文描述則相當清楚,例如以「留」「候」「過境」及「迷」代表牠是屬於終年可見的留鳥、遷移繁殖、度冬的候鳥、路過某地暫時休息的過境鳥、還是迷航的迷鳥。

《台灣賞鳥地圖》則是以賞鳥據點做區隔,以手繪鳥瞰圖記錄交通住宿資訊,以及各單點的鳥類蹤跡,可搭配《台灣的野生鳥類》之留鳥及候鳥兩本書一起看。

要打開台灣岩石世界的神秘大門,首推《岩石入門》,它提供對照法及分布法,讓讀者能輕易比對岩石的每一種可能的形式及分布。

至於想認識樹木及野花,《台灣賞樹情報》及《台灣野花365天》為首選。前者帶領讀者從葉、花、果實、種子、樹皮及樹根等三十三個特徵觀察樹木;後者所獨創的花色檢索,可以輕易地查出常見野花的花名以及相關知識,缺點則是選花多偏北部觀點,至於野花不開時,則很難辨識。

想要和昆蟲交朋友嗎?請閱讀研究昆蟲十幾年、非科班出身的昆蟲專家張永仁的《昆蟲入門》與《昆蟲圖鑑》。這兩本書為不同程度的讀者提供三種檢索方法,以認識七百多種常見的昆蟲,是目前最完整的本土昆蟲圖鑑,一千多張寫實的生態照片與作者豐富的田野經驗,讓人見識到台灣的昆蟲寶庫。

觀察蝴蝶則屬中華蝴蝶保育協會用來野外帶隊解說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賞蝶篇》(共三冊)最為經典。其中《導引圖鑑》供野外辨識用,《賞蝶篇上》《賞蝶篇下》兩冊則提供各單一種蝴蝶的生態解說。特色是蝶種的編排順序均以外觀特色為主導,看到蝶的主要色調、色澤及花紋,只要翻動側頁的上下色塊就可找到所要尋找的蝴蝶資料。在《台灣賞蝶情報》中可找尋觀蝶地區、蝴蝶博物館及人工蝴蝶園。

《台灣紅樹林自然導遊》則採臨場方式帶領讀者實地到河口海岸做深度觀察,介紹全台灣十二個紅樹林所在地的沼澤生物群相。

若想查閱地區性特殊環境的生態與生物相,可向各地方縣市政府、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管理處、交通部觀光局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林務局、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及台灣省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等相關環保團體單位,詢問出版的這類書籍及小冊子。像曾文水庫管理局編印的鳥類生態導覽手冊,介紹水庫的景點與鳥類出沒狀況;主婦聯盟及各國家公園所出版的步道手冊系列,結合自然教育與休閒之旅;台南縣政府所出版的《觀潮》,則是世界級的瀕臨絕種稀有鳥類黑面琵鷺棲息地的導覽;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台灣櫻花鉤吻鮭專集》則詳盡解說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態及復育工作。

此外,讀者可在全球資訊網上查閱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文獻資料中心的泰柏圖書館

(http://wildmic.nppi.edu.tw/query.htm)及清華大學自然學友之家

(http://nature.club.nthu.edu.tw/center)網站,他們蒐集的書籍及報告相當齊全,參考價值頗高。

(陳玉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