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孩子好?還是買房子好?

裸婚的煩惱?

王淑芬
user

王淑芬

2015-10-01

瀏覽數 12,200+

生孩子好?還是買房子好?
 

時序進入秋天,每年年底新人結婚的旺季也跟著來臨!走上紅毯不僅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也是進入「兩人生活」的開端,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金錢觀挑戰每天叮叮咚咚跳出來,想結婚的新人們,做好準備了嗎?

其實,當一對相愛男女許下彼此廝守終身的美麗承諾時,並不一定代表處理金錢、花費的習慣態度是一致的,更多時候,這些不一致的金錢觀步伐,正是導致婚姻雙人舞節拍踏錯,最後無法共舞的根本原因。

根據統計,進入婚姻後最常遇到的家庭錢關包括:

1.先生自認該掌經濟大權,太太也不相讓。

2.共同帳戶談不攏,夫妻只好各管各的帳。

3.本薪收入公開透明,獎金紅利默默暗槓。

4.家庭花錢方向不清楚,怨懟配偶花太多/省很大。

5.投資老公一把罩,買屋、教育、退休一本爛帳。

CFP理財規畫顧問廖義榮指出,在各種家庭理財規畫案中,常常碰到很多夫妻雖然結婚了,但兩人各管各的錢,先生有時連太太有多少財產都不知道;同樣的,太太也搞不清先生到底手上有多少現金。

最糟糕的狀況是,彼此用錢觀念都不一樣。像是有的人想省錢來存子女教育基金,或其他財務目標,另一半卻不願意配合,依舊賺多少就花多少;或是有的狀況是有一方收入較不固定、生活費全靠自己賺,想存錢也存不了多少;但另一方卻收入頗豐,也不見伸出援手,非把家庭的支出,你的我的算得仔仔細細。

「家庭財務共識,是避免婚姻出現裂痕的重要根基。」廖義榮說,千萬別覺得談錢傷感情,婚後即使想各自保有隱私與財務部分獨立都沒問題,但如果對錢財處理態度差異太大,長期將造成兩人相處問題。

廖義榮建議,最好婚前、婚後都要找時間坐下來討論彼此的財務狀況與對未來家庭的期待,找出理財共識,這樣一來,即使是「裸婚」(沒有錢、沒有房產),也能避免上述的家庭錢關跳出來挑戰兩人情感是否比天堅,一起存下這輩子要花的錢!

家庭理財祕訣 1

「理財」前,先「理心」

家庭理財是寧可現在生活還過得去,也不要未來生活過不下去。很多新婚夫妻,在金錢花費的使用習慣上,一下子無法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來思考,計較、藏私……等情緒難免就會跑出來。因此,家庭理財第一步,不是要分誰該付多少錢?而是把兩人對於家庭的未來想像藍圖畫出來,有共同的大目標,兩人才容易凝聚共識。

從一個人,變兩個人,錢的定義已與單身時期不同,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認為,家庭理財要思考的是:這些錢能否成為「我們」「共同計畫未來」的基礎?怎麼用這些錢來「建造我們的家」?如果說,這些錢不是我賺來的,這些錢我能不能用,我有沒有權利用,我們打算怎麼用?

兩人可以一起想像,像「到時候希望能住在XX」、「希望養2個小孩」、「能有一筆錢奉養父母」、「每年有機會出國1次累積全家記憶」等,有了對家庭生活的甜蜜想像,錢才存得下來,也才知道要實踐目標,現在兩人財務上可以做什麼樣的調整。

家庭理財祕訣 2

找出家庭財務長,打造黃金帳戶

在溝通彼此期待與用錢習慣後,新婚夫妻最重要是從中找出一個適合的金錢管理方式,並商定如何分攤各種財務責任,打造家庭黃金帳戶。

一般來說,從傳統到現在,每個家庭的理財方式可以大略歸類成3種:

1.單一帳戶:也就是由先生全權支付家庭開銷,女生自己賺自己花,或偶爾補貼家用(也有倒過來的情況)。

2.共同帳戶:男女雙方的薪資全部存入共同帳戶,所有支出花費、投資規畫全數由這個中央帳戶統一因應。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3.獨立帳戶:屬於家庭共同支出部分,依比例或金額共同負擔,其餘收入則各管各的,能自己靈活運用。

在這階段要討論的是:要達成家庭目標,需要多少錢?目前各自的資產負債有多少?所有的錢都在一個戶頭做管理,還是有一個聯合帳戶?多久時間彼此要坐下來檢視最近家庭財務現況?

至於誰管理財務,要當家庭財務長?李秀慧認為,男人與女人是天生的兩種人類,上天賦予這兩種人類不同的天分,像是男人跑得快力氣大,古時擅長打獵,現今擅長追求事業;女人心思縝密,擅長瞻前顧後,創造溫暖,這些特質反映在處理金錢上,也有男生擅長投資、女生擅長記帳理財的特質。雖然不是人人皆如此,但在分工時,不妨也依各自的專長推選家庭財務長。

家庭理財祕訣 3

規畫理財進度表,小薪水變大資產

新婚夫妻步入家庭,依階段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財需求,一般來說,會分成4個階段:

1.組織家庭期:生子、購屋等重大改變,大多在婚後第一個10年間發生,這也會讓家庭資金需求增加。因此,在此階段必須先設法讓家庭收支健全,控制開銷;尤其在有房貸壓力及家庭成員結構改變時,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的責任變大,更是需要透過保險保障的對象,這時可透過定期險或投資型保單來提高壽險保障額度。

2.置產育兒期:婚後第二個10年,財務壓力更甚於初期,這個階段生活開銷會因孩子的教養及醫療費用、房屋貸款等而大幅增加,此時應降低風險,注重保障,加強全家人的醫療保障,以補足家庭成員生病時的醫療支出,還有因需照顧家人而間接造成的收入損失。

3.退休規畫期:結婚後的第三個10年,此時也接近個人事業和收入峰頂,家庭支出開始減少,沒有重大支出項目,過去「養兒防老」時代已過去,因此,為退休準備積蓄成為重點。

4.退休銀髮期:指60歲退休後,此階段將完全依賴理財收入及退休金,前期投資、保險收益也將在這時收割,理財以安全為目標。

家庭理財計畫就像是慢跑,可以凝聚共識,採取最佳帳戶裝備,並規畫出最適當的途徑,但只要沒有開始行動,就沒有抵達終點的時刻!

■ 新婚夫妻立即要面對的4道錢關

1.買房好還是租房好?這是新婚夫妻避不掉的問題,有答案前,先問問自己做好財務盤點了嗎?

2.先買房還是先養小孩?高房價讓人望屋興嘆,養小孩前3年托嬰費用高,兩者同登場,荷包恐怕會爆表,孰先孰後?

3.婚前小資習慣,婚後能繼續嗎?經常外出聚餐、換手機、旅遊,一個人單身愜意,婚後兩人如何同步調整?

4.兩人世界需要一輛車嗎?有車能行千里,共創美麗回憶,但每年養車、油錢也不少,需要立即買車嗎?還是再緩緩?

■ 成家成本知多少!

步入禮堂諾言值千金,現實生活事事需千金。結婚成家的成本開銷其實並不少,在坐下來張羅家庭財政大事前,不妨先想想有哪些是需要仔細撥算盤:

1.不管租屋或買房,都需要 : 裝潢(輕裝潢或裝潢一次到位)、家具(冰箱、電視、冷氣、沙發……),這筆錢可大可小,最好抓出一筆總預算來,才不容易超支。

2.千百種想得到與想不到的生活開銷:手機費、網路費、水電費、聚餐費……,很多生活的必要支出不會因為結婚而消失,有可能更多,也有機會減少,不妨趁機總體檢!

3.現代人不可少的旅遊經費:從蜜月開始就是一筆5-20萬的可觀費用,加上若希望婚後能定期出國走走,頻率多少?預算怎麼拿捏?都是拉近雙方金錢價值觀的好題目。

4.小孩報到,另一半需不需要工作:雙薪已成常態,但一旦有小孩後,是不是要維持雙薪有時會變成一種抉擇,加上太太坐月子調養、小孩吃喝拉撒,這筆錢該怎麼準備?

5.中華民國萬萬稅:從薪資所得開始,如果買房、買車,伴隨而來的牌照、燃料、房屋稅等等,動筆一算,會發現比你想的多更多。

6.晉級買屋,房貸怎麼背:若計畫結婚買房,或另一半已先買房,婚後的房貸該怎麼規畫?以貸款600萬,20年無寬限利率2%來算,每月就要攤提本金和利息3萬5000元左右,這筆錢會不會排擠到其他家庭計畫?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