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慕尼黑的BMW汽車工廠生產線上,技師們神情專注地組裝著各型號的百萬名車。不過,對熟練的技師們來說,組裝數10種不同車款的BMW並非難事,只要將正確的零件快速地裝置在正確的車種上,就能順利產生出一輛性能優異的轎跑車來。而負責解決這個正確的零件裝置在正確的位置上(Just in Time, Just in Sequence)的物料供應難題,正是來自台灣的研華科技。
研華透過深耕智能倉儲物流領域20餘年的經歷,完成了一套智能物流管理系統,透過在堆高機及棧板車上裝置了電腦系統,統籌各類型的零件與配件,正確無誤的送達到生產線上,成功地幫助BMW建立高效率的生產工廠,完成1分鐘即可生產1輛車的目標。
如果你仍把研華當成是一家生產銷售工業電腦的科技公司,那就落伍了。1983年成立時的研華,選擇複雜度較高的工業電腦投入,成為工業電腦龍頭的代名詞。
進到物聯網時代,研華更在原有的工業電腦及嵌入式平台的基礎上延伸,產生智能型的服務與應用,正式定位自己為「智能地球推手」。
百業搶攻80% IoT 應用服務
台灣電子產業已習慣做消費性產品,想到物聯網就先想到穿戴式裝置,或在家裡面安裝物聯網產品,少有談到工業應用,甚至也不太了解物聯網到底是什麼?
研華技術長楊瑞祥認為,一般人理解的IoT,多以為是消費性的物聯應用,其價值不大;但其實工業的應用價值很高,各行各業都會產生關鍵性變革,如產業導入IoT技術,產生的潛能肯定不小。甚至半導體、電子組裝業、食品等傳產,以及蘭花溫室、海外工廠等,萬物聯網後,效益十分驚人。
楊瑞祥解釋,在物聯網產業的價值鏈中,應用及服務的利潤最大,占到80%。其他系統、平台、裝置及元件,甚至晶片等,只能獲取20%的利潤。如此看來,硬體設備廠商要在物聯網這塊大餅下有糖吃而且吃得飽,競爭激烈的程度可以想見。
什麼是雲端服務?舉例來說,消費者走進一家百貨公司,選擇在哪一樓層去逛逛,哪一個專櫃吸引她走進去,她拿起哪一件商品,又試穿哪一件衣服或鞋子,她花了多少時間,最後有否成交等,都可以透過物聯網做到更精準的資訊蒐集。
研華產品不僅能提供物聯網所需的基礎設施,如感測元件及運算平台,更重要的是提供這些元件傳回來的資訊無誤,一一歸納進各分科項目中,再透過雲端服務平台上的合作夥伴,如微軟或IBM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再將寶貴的結果傳回給百貨公司,以掌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這就是雲端服務及應用。
不要小看這樣的服務。楊瑞祥表示,美國奇異(GE)2013年成功地從硬體設備商轉型為軟體服務業者,就是靠類似的服務。
GE從過去製造引擎或發電機的角色,轉型為賣服務,賣效能的軟體公司。它透過賣出的引擎裝置有IoT功能,可以精準的記錄引擎運轉時間,如果發現待機及維修的時間過多,就可以進一步提供航空公司相關資訊,以改善引擎待機的時間,也增加營運效率。
GE的例子,正是台灣工業或傳統製造業進入IoT可以師法的對象。
顛覆工業革命,IoT 新產銷迴圈
IoT該怎麼用?你可以想像一下下面這個新產銷迴圈。
電子商務目前拼3小時送貨到府,知道這3小時如何辦到的嗎?如果以大型倉儲作業為例,透過無線傳輸、雲端服務及GPS等定位技術,已經可以精準地將所需貨品位置,傳達到揀貨員手持的平板上,更透過最佳路徑的引導,揀貨員可以快速到達貨品位置,將貨揀起出貨。
透過雲端運算,零售業倉儲更可以找到最近的熱門商品,將商品集中在最近的貨架上,供揀貨員快速取貨。或透過大數據,找出熱賣商品的季節性,例如開學季,筆電及日常用品會大幅增加,就可事先準備,以因應個別產品的旺季。聽過無人工廠吧!這不是夢,已在多家科技製造廠房中實踐了。
想像一下當生產工具都變成了智能化及自動化,透過中央電腦控制,生產線上的機器手臂,始終如一的進行每項步驟及製程。不僅把品質提升了,也降低了人力成本,甚至還可以24小時日夜趕工,不出差錯。
再往前一大步,如果,通路回報某種型號的手機大熱賣。透過物聯網可以馬上將資訊傳回中控電腦,同時也讓供應商備料,再給工廠進行生產線調整原訂的生產流程,以期在出貨時能因應熱賣機種,不致發生消費者空等待的情況。這種逆生產的概念,也是智慧工廠可以快速實踐的優點之一。
磨劍10 年,搭上IoT 列車
楊瑞祥說,上述服務與應用,研華都已有能力提供,但在物聯網的時代,網網必須相連,沒有一家業者是從頭做到尾,必須找夥伴一起串起整套服務,讓客戶埋單。
楊瑞祥談到研華IoT轉型,很多是早期打下的基礎。研華客戶大多是以產業及企業為主,物聯網時代,對消費者還不明顯,但對於工業及企業來說,很明顯感受到影響與改變,這也使得研華受到客戶的需求拉力,延伸過去的客戶服務模式,提供新的物聯網服務應用。所以可以在各行業中,找到研華的利基。
比如說,研華的客戶有醫院、大賣場、製造工廠,也有車隊,過去都是使用研華的工業電腦及平台;進到物聯網時代後,客戶需要雲端服務,也要大數據分析,研華就會自行開發,或者找第三方合作,一起打造一個生態系,讓客戶很平順的採用。
研華的目標是提供客戶雲端服務,當然也包括大數據及機房管理。只是現在業界流行的是開放協作的概念,也就是API(應用程式介面),藉著開放與分享,找其他人合作,不必事事都自己做,自己獨享。研華目前與微軟及IBM都有合作,就是打造一個開放協作的平台。
楊瑞祥建議,如果電子工業或傳產要進入IoT,可以用綜合、多元的團體去打仗,納入業務、設計、行銷及工程師等都聚在一起,共同提出解決方案,如此才能讓新的商業模式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