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創業競技場,不要當好人

能活下來的,不超過10%

葛翰勳
user

葛翰勳

2015-07-29

瀏覽數 5,250+

創業競技場,不要當好人
 

「這東西真的有夠糟。」實境節目《決戰時裝伸展台》評審毒舌批評,讓參賽者當場飆淚。

你以為這是節目效果?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但在台灣,似乎缺乏這樣的真實世界。韓荷麗(Holly Harrington),是國發會發起的台灣創新競技場(Taiwan StartupStadium,以下簡稱TSS),創業戰鬥營的計畫主持人。的確,創業就是場戰鬥,能活下來的,不超

過10%。

尤其在狼性四起的創業圈,台灣人的善良與溫柔,特別顯得溫良恭儉讓,不好意思或是不擅表達的羔羊性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Holly參與過台灣大大小小Demo Events各種評審,她發現,不管是投資人或是評審,評語都十分的平和,平和到讓新創團隊不知道產品真正的問題。「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太好,不願意用直接的方式講出事實。」

數字,才能證明一切

X 我們產品能讓世界更美好

O 60%的使用者會願意再付費購買產品

數字,是說出事實最直接的方式。

目前使用人數有多少?目標族群是誰?有多少人會埋單?用數字檢視、用數字反駁、並用數字獲得投資人青睞。Holly回想,戰鬥營一開始的時候,有一團隊上台簡報,「我們的產品,能讓國人有個更美好的未來⋯⋯」這產品到底是什麼,Holly完全沒概念,如此又如何讓國際投資人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其實有沒有更好更進步的未來,一點也不重要,產品能達到多少下載率,這樣的數字,才是投資人想知道的關鍵。投資人沒有時間聽你對世界的美好理想,因此必須每句話都要是重點,不妨試著練習在1分鐘內,完整介紹自家產品。若剛好你跟心目中的天使投資人搭上同班電梯,簡潔扼要的簡報(elevator pitch),在短短的搭乘時間引起他的興趣,便是事業翻轉的絕佳機會。

社交,就像跟貓玩

X 嘿!容我跟你介紹我的產品……

O 嗨,最近挺累的吧?有看到什麼有趣的IDEA嗎?

有野心的創業者,不會放過認識人的機會。但東方華人從小都被教導要拓展人脈,但其實這樣目的性太強烈的接近方式,總會讓人很不舒服。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在矽谷,社交(Networking)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會有許多派對,派對的目的不是狂歡,而是認識不一樣的人。但台灣並沒有這樣的文化,因此到這樣較休閒的社交場合,就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便有創業者逢人便急著換名片,連對方名字都沒記住,就滔滔不絕說自己的產品,不僅讓投資人覺得錯愕,心裡更是翻了好幾個白眼。

那要怎樣社交才正確?Holly用跟貓互動來比喻:如果你急著跟貓玩,貓咪便會轉身離去;但你一進門便自顧自做自己的事,小貓便會過來磨蹭撒嬌。人際間的互動,同樣也是如此曖昧。其實,到社交場合不需想太多,有自信最重要,踏出舒適圈,遇到人天南地北亂聊都沒關係,舉凡天氣、髮型或新聞都能談,這樣的Small Talk是拉近彼此距離,很重要的方法。

而亞洲人埋頭苦幹,為工作全心奉獻,但這樣的精神,在社交上好像不太管用。「你們除了工作之外,還有其他興趣嗎?」Holly不諱言的說,工作至上讓人變得很無趣,你不有趣怎麼會有人想接近你?頂多只會留一個模糊的印象「噢!他是個認真工作的台灣人。」並非要刻意去學許多才藝,而是忠於自己的興趣,若投資人或合作對象興趣相投,反而又能開啟事業的新篇章。

意見,Speak up!

X 上司說的都對

O 關於你的提案,我有些看法想跟你討論

場品發表會上,總會看到CEO在台上滔滔不絕,其他夥伴一字排開站在身後,只有點頭微笑,什麼話也沒說。但創業是團隊合作,如果只變成某個人的主秀,對於剛起步的事業,無疑十分危險。

同樣的模式也會複製到社交場合,Holly指出能不能進入矽谷的加速器,每個人的獨特性很重要,「團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而且都會有一定的貢獻。」如果全聽一個人的指令,其他人顯得可有可無,那又如何讓投資人信服,該團隊是有未來的?

亞洲害羞的天性,讓我們習慣退居幕後,有話不敢說,但這對事業本身卻會造成一定的傷害。Holly提到,有個從美返台創業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的員工都不曾發表意見,於是便做了一個實驗,在某次的會議上做出了一個荒謬的決定,沒想到大家一致同意,讓他不得不大吼「不!這決定明明就很糟,為什麼你們不反對!?」

「你不會因為說出事實而被懲罰!」Holly說創業並不是在傳統組織內工作,一個成功的團隊,不同意見應是暢行無阻,透過辯論才能夠找到對的方向。在矽谷每個人都勇於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說就代表你沒想法,久而久之就成為隱形人,機會永遠都不會降臨。此時,把害羞含蓄的個性擺在一邊,創業圈人人都想被看見,突破心防說出自己看法,縱使微不足道,也沒有關係。

失敗,沒什麼大不了

X 失敗了好丟臉,別讓任何人知道

O 我學到了很多,那下一步我想做什麼?

許多創業平台,甚至是TSS舉辦的創業戰鬥營,都是在分享如何成功走出去。但讓我們面對事實:能活下來的,不超過10%!一旦選擇創業,有大半的機率都會以失敗收場。並非會失敗,就不去追尋自己夢想,而是要學習,如何和失敗共處。

Holly說,「在矽谷人們會積極的面對失敗(Fail big),甚至讓大家都知道,其他人也會過來道聲恭喜,並且問接下來想做什麼?」但可能是文化價值觀的關係,台灣團隊習慣低調的失敗(Fail quietly),默默的收掉自己的心血,好像那是人生汙點般不願再提。

失敗是常態,至少你從中學到很多。Holly還提到,我們不願意面對失敗,也顯現在事業的營運上。「明明這公司就是營運不下去,也是要死撐個兩三年才甘心。」方向不對就馬上調整,另起爐灶也沒關係,那為了面子死撐的兩三年,如果拿來重新規畫,那麼哪一個的損失會比較大?

將失敗當人生寶貴的一課,能帶來更多正面能量。Holly分享「創業失敗」網(autopsy.io),許多慘遭滑鐵盧的創業者,都會在上頭撰寫失敗的故事,也讓其他人當作借鏡。面子並沒有這麼重要,勇敢的踏出舒適圈、勇敢的說出自己意見、勇敢的接受失敗,落落大方的姿態,說不定反而能讓台灣創意,能在國際舞台上,留下漂亮的身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