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起初只有28 名員工的小工廠,如何躋身世界500 強企業?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答案是:利他。他提倡,企業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讓員工感到物質與精神上的幸福,更要進一步對社會做出貢獻。
台中家商是貫徹「稻盛哲學」的教育實踐者,校長林怡慧說,技職教育一般強調學以致用,她更看重學生能不能「學以致用,用在利他」。
「專業只是一種你帶得走的生活能力,可是一個人會吸引他人,有很多人願意在工作上跟他合作、信任他,需要具備的人格特質,就是關懷。」林怡慧強調,台中家商主要是商業、家事跟外語三個學群科系,都是與人緊密連結的產業,所以更要有體貼別人、體察世界的能力。
適性發展,學生是自己主人
對高職生而言,16 歲就要選定興趣、踏上未來職場第一步,如果事後發現選錯了、後悔了,該硬著頭皮走下去嗎?
台中家商把選擇權留給學生。2014 年統測成績放榜,台中家商一口氣誕生家政群、外語群、設計群、藝術群及兩名商業群等5 學群的6 位狀元,但是,學校裡並沒有設計跟藝術相關科系,如何能拿下跨領域榜首?林怡慧歸功於適性教育,讓學生依照興趣自主學習,是台中家商重視的價值,也是12 年國教核心理念。
林怡慧舉例,以那位拿下設計群榜首的學生來說,她就讀商管群的資料處理科,原本成績不好,高三時她發現自己興趣在於設計科系,於是,老師默許她在特定課程自主學習,給予充足的空間讓學生發揮,最後如願收穫佳績。
學以致用,用在利他
當志工、送愛心,人人都可以,但加上了專業,志願服務就更能激發創意、帶來成就感。林怡慧舉例,80週年校慶「傳愛80」活動中,流行服飾科製作文創商品義賣,所得捐給獨居老人,光是捐錢還不夠,學生還要親自將這筆錢購買的年菜,送到老人家中,為他們講解菜色、陪伴他們吃飯。飯後,有的學生也索性當起半日志工,攙扶久未出門的老人散步聊天。
而商業類科學生不只能把所學用在商場,每年5 月報稅季,他們在國稅局,設置專門窗口,免費替民眾解決報稅遇到的疑難雜症。
「專業要結合實作,實作過程中給學生目標,這樣學習目的就很清楚明確,」林怡慧說明,有了人文陶冶、美學概念跟體察的心,台中家商的學生比其他學校更有創意,而且,學業表
現也因此提升。
主題式教學,一件旗袍串聯3 年所學
美麗的旗袍穿起來搖曳生姿,能展現女性的獨特風韻,但是,旗袍如今被視為傳統服飾,旗袍縫紉師傅也日漸凋零。台中家商流行服飾科3 年前以旗袍為主題,請來老師傅開班授課,從旗袍的基本打版開始,一一串聯高職三年課程,一整套主題式教學,期末誕生的是一身從頭到腳,歷經學生跨年級合作,打造出的旗袍造型,作品並在2014 年全國家事技能競賽中拿下國服組第一名。
流行服飾科主任廖慈純解釋,在期末成果展上,學生從「縫紉課」練習旗袍基本打版,有了基礎後,「服裝設計課」以旗袍的典雅風格為底,加入學生創意和時代的新潮元素,做出融合古典與現代造型,而「美容實務」、「飾品設計」指導妝髮與飾品配件,最後是高三「創意行銷課」,學生自己策畫旗袍成果發表展,從主視覺、海報文宣設計、舞台搭建與布置等,學著對外推銷、展現自己的作品。
除了向前引領潮流,服飾設計也要回頭學習傳統文化、古典技藝,每年流行服飾科會訂定主題,除了旗袍,歷年主題還有植物染跟原住民工藝等,並開設假日研習營,請業界老師授課,老師補足相關學識與技藝的不足,學生也可以依照興趣選擇想參加的研習營。廖慈純認為,設計以外,學生有文化素養跟人文關懷,作品背後才有故事,才能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