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創產業蓬勃發展,包括創下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IPO 的阿里巴巴、主打「閱後即焚」的通訊軟體Snapchat、共享經濟的手機叫車服務Uber、房間出租平台Airbnb、以及線上人力資源平台Zenefit。台灣也有Appier、Gogolook 等走上國際的新創公司。本系列課程將解密新創公司如何把嶄新的想法換為實際可行的商業模式,以及新創公司如何在市場籌措資金。
系列課程由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開設,授課的3 位教授分別為詹姆斯‧葛林(JamesV. Green)、湯瑪斯‧ 梅日瓦(Thomas J.Mierzwa) 以及麥可‧ 普瑞特(Michael R.Pratt)。結合他們過往輔導創業團隊的經驗以及產業知識,分別從創業家、消費者以及投資人的角度出發,探討創新產業的不同面向。課程最後的專題是製作一份完整的企業企畫書,讓學生將所學展現出來。
很多創業家的點子,是從他們想解決生活遇到的不方便開始。Airbnb 創辦人布萊恩‧契斯基(Brian Chesky)2008 年到舊金山與朋友合夥創業,剛好遇到國際研討會,飯店全部訂滿了。他們想到把家裡的幾張氣墊床出租給參加會議的人,結果詢問度很高。看到這個需求以及背後的機會,Airbnb 因此誕生。
有了嶄新的想法,接著需要驗證是否可以被他人接受,畢竟有時候自己的問題不一定是別人的問題。為了將創意發想具體化成為商業模式,一個常見的工具是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Canvas)。
透過商業模式圖,可以把問題約分為商業中的「產品」,以及產品面對的「使用者」,而連結產品與使用者的核心結構是「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度」(Product Market Fit),唯有回答了「要做什麼產品」、「這個產品給誰用」以及「我們預期的使用者真的需要這個產品嗎」等問題,才能知道這個商業模式可不可行。
有了可行的創業想法後,創業家不可避免的一大問題是資金來源。因此系列課程最後一部分是介紹創業家與創投的角色關係,以及新創公司如何向投資人報告自己的想法,以獲得資金。如果創業家不知道投資人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可能在報告時擺錯重點,痛失寶貴的機會。系列課程最後的專題便讓學習者嘗試創造自己的簡報,透過互相討論修正,可以學習到怎麼做出有效的報告。
第 1 堂
● 課名:創業第一步:發展創新點子Developing Innovative Ideas for New Companies: The First Step in Entrepreneurship
● 開課時間:2015年1月12日、2月2日、2月23日
● 教授:詹姆斯‧葛林(James V. Green)
● 內容簡介:本課程介紹如何從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出發,識別與發展下一個有潛力的創業點子。
第 2 堂
● 課名:從創新點子到市場Innovation for Entrepreneurs: From Idea to Marketplace
● 開課時間:2015年1月5日、2月9日
● 教授:湯瑪斯‧梅日瓦(Thomas J. Mierzwa)
● 內容簡介:透過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討論如何把創業點子轉為可行的商業模式。
第 3 堂
● 課名:創業與募資 New Venture Finance: Startup Funding for Entrepreneurs
● 開課時間:2015年1月5日、2月9日、3月16日
● 教授:麥可‧普瑞特(Michael R. Pratt)
● 內容簡介:本課程討論新創公司如何開始募資、創業世界的資本結構,以及如何向投資人推銷產品獲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