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15 NEXT 關鍵字「青年」

吳沛綺、吳思旻
user

吳沛綺、吳思旻

2014-12-29

瀏覽數 3,550+

2015 NEXT 關鍵字「青年」
 

2015年度關鍵字是什麼?《30》說,就是「青年」!

看見了嗎?去年結束的九合一選舉,首投族和年輕人讓藍綠翻盤,23席縣市長換人做做看。此波力量由2014年3月18日青年主導的反服貿「太陽花學運」為首,在短時間內集資登上《紐約時報》;10月4日「巢運」來襲,主張保障青年及弱勢居住權的「社會住宅聯盟」號召夜宿帝寶前,高喊「滅金權、爭公平」,抗議高房價。

與此同時,國際局勢同樣風起雲湧,5月下旬的歐洲議會選舉,年輕的西班牙政黨Podemos 成為最大黑馬;9 月,同樣由青年為首的香港占中行動爆發,激烈情勢一度引起國際關注;10月,17歲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成為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年輕人,不再只是隨著時代洪流載浮載沉的徬徨少年,而是推動巨大改變的滾滾浪潮。

2014年青年的崛起,同時轉動2015年3件關鍵事:

1.由下而上「新公民力量」崛起:以往由上而下的威權系統鬆動,來自網路的草根力量,可以在24小時內快速引爆議題,集結群眾力量發起行動。

2.世代反轉:政治青年首投族增加,年輕候選人主打青年政策,對政治不再冷漠,改革力量正迅速匯集,可能形成世代交班新局面。

3.獨立+參與+和平=覺醒世代:青年公民意識覺醒,連帶引發全球化與自由經濟再思考,所有價值、是非、對錯不再理所當然,年輕人要自己決定未來的道路。

■躁動年代,青年是因是果?

這波以青年為首的公民力量,起因於艱困的大環境生存壓力。全球化發展帶來的經濟轉型,讓全球青年皆成為高競爭、低薪水的標準「窮忙青貧世代」。結構性失業與低薪境況,同時也造成貧富差距加大,年輕人相對剝奪感增強;面對社會動盪、世代缺乏溝通的困境,讓他們決定化被動為主動,改變自己的未來。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2014年3月,國內「太陽花學運」引爆青年翻轉的力量,年輕人自發性的組織、動員,集結網路號召、以募資方式讓學運登上《紐約時報》。香港占中行動自9月發燒,高喊著「我要真普選」的青年與公民怒吼震驚世界,18歲的黃之鋒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同樣入選為最具影響青年的馬拉拉,則以年僅17歲之姿,成為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的獲獎者。

原被認為以「小確幸」為基調的青年訴求,轉而在2014年變成高度關心政治與公共事務的「Changer改變者」。

有人說,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是引起世界躁動不安的因子;卻也無人能否認,正是在這風起雲湧的年代,以青年為首所帶來的革命與抗爭行動,才讓人們不得不正視、反思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議題。

■改變力量是獨立、是參與、是和平

革命與和平,兩者看似對立,其實只有一線之隔,當青年決定起身行動,他們要的只有兩字:「改變」。為了解決生存困境、挑戰現有制度,他們能迅速集結、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法,腦中想的不只是衝撞、推翻,而是各種能夠跳脫傳統桎梏的多元管道;年輕人站出來,不只為了發聲,更為了改變。

以國內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為例,台北市此次登記參選里長的35歲以下年輕人,較4年前多出約7成,年輕人用行動改造社區,投入最基層的民主政治,親身實踐政治參與。選戰後期,更有青年學子集資贊助返鄉車票,鼓勵首投族與年輕朋友回家投票,同樣展現出公民社會對於政治的高度關注與參與;而這股力量,也正是最後造成全台政治版圖翻轉的重要關鍵。

綜觀全球,年輕一代對國家政治的參與度與影響力也明顯增加,2014年9月的蘇格蘭公投,投票年齡限制下修至16歲,年輕首投族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結果出乎意料地,在16-18歲選民中,竟有較多青少年認為應維持現狀。另一頭,在西班牙由36歲的政治學教授Pablo Iglesias引領的Podemos政黨,2014年3月剛成立,即在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成為最大黑馬,一舉獲得8%選票及5個席次,成功關鍵,同樣也在於社群網路與公民參與的力量。

當青年談起改變,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衝撞、革命。無論你是否認同、是否注意,這波青年力量所帶來的動能,勢必將在2015年持續帶來顛覆與翻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