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種情況:現在有兩名囚犯,然而因為證據不足,所以就把這兩位囚犯分開到不同的房間裡面審問,並且分別和他們說,如果提供對方犯罪的證據,而對方保持沉默的話,對方要坐10年的牢,而你可以無罪釋放。如果你提供證據,他也提供證據,那麼你們兩個各坐5 年的牢。如果你們兩個都保持沉默,那麼因為證據不足,你們兩個分別坐牢6 個月。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囚犯,你要如何做抉擇?就算知道兩人都沉默對雙方最好,但要怎麼確定對方不會背叛你?
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最著名的賽局理論之一,也是賽局理論中非零和賽局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了個人最佳的選擇,有時候並非團體的最佳選擇。雖然困境本身只屬假設性的模型性質,但現實生活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還有許許多多有趣且生活化的賽局模型,在這堂課程中你可以一次搞懂它們的應用與原理,像是:代表性賽局及策略、延伸形式(賽局樹)、反覆和隨機的賽局、聯盟賽局和貝氏賽局等等。
有趣實用的賽局模型
此課程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Kevin Leyton-Brown、史丹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Matthew O. Jackson 及計算機科學教授Yoav Shoham共同開設,上課的影片及講座都被分成短小的片段,通常在5分鐘到15分鐘之間,加總起來每週課程大約是一個半小時。
這樣的設計讓你可以自由的運用零碎時間來上課。每一份上課使用的講義都有提供PDF文件。最有趣的是,課程中間將會隨機出現不計分的小測驗,幫助你檢視自己對課程的理解。也會有在線實驗練習,教授甚至還建設了小規模線上遊戲,是完全針對賽局理論而設計的概念遊戲。
賽局理論可以用來建構理性或不理性角色間的戰略互動,生活中如象棋、撲克牌、足球等都可以用賽局理論來分析。甚至包含國際間衝突的模型、政治活動、企業間的競爭,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市場交易行為。你想要摸透拍賣網的模式嗎?你想要知道Google關鍵字拍賣的箇中巧妙嗎?是什麼原因刺激人們願意點對點在網路上共享資源?
再舉一個搭便車問題(Free rider problem)為例,試想你在一個小組裡,如果組員的實力與認真程度與自己旗鼓相當,固然有助於提升作業的水準,但總是有人不願意努力,等著坐享其成。他們早已打定主意:不管再怎樣混,總是會有較具責任感的組員幫他們完成作業,然後不管是打混的、還是負責任的,大家一起共享相同的分數。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負責任的組員,也會感到心理不平衡,而減少付出的心力。最後的下場是:所有人都得過且過。
要怎麼解決這些生活中的賽局呢?趕快加入這堂由史丹佛大學開設的「賽局理論」課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