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4 月9 日,Facebook 有史以來最大筆收購案,以10 億美元買下Instagram,讓全美媒體陷入瘋狂。為什麼一家才上線18 個月的公司,員工只有13 名,尚未有任何營收,卻能夠讓facebook砸重金,執意買下它?
「Instagram 不只是一款圖片應用,它是一種社交網路,未來會是一家媒體公司,用圖片傳達資訊。」創辦人Kevin Systrom 和Mike Krieger 雙雙獲得MayfieldFellows 奬學金,開始以科技創新開展事業,提供一個分享手機攝影的平台。
在公開課程中,他們分享創業過程的第一手經驗,包括如何找到需要解決方案的好問題、開發簡單解決方案,以及最簡單化的有效產品的價值。兩人還談到如何面對創業公司和創業人身邊的種種謎團的挑戰,如何平衡合夥創始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 創業就像著了魔!」如果你只是想脫離打工生活、想天天在小圈子中打滾,或想要輕鬆過日子,那就別選創業這條路。
創業「首」則:相信本能,積累經驗(Trust your guts and collect experience)
Kevin Systrom的創業筆記
一般人的迷思:你可以從部落格或是書、談話中學到如何成為一個企業家
Systrom的經驗談:1.工作1天大於讀書1年;2.經驗能夠告訴你如何在有限的資料下,做一個更好的決策;3.及早執行計畫,從中學習
工作1天大於讀書1年
當老闆第一天,要面臨堆積如山的決策,該怎麼辦?Systrom以自身經驗建議,時間所換來的經驗其實「超級重要」。雖然從書本或網路上的知識積累也同樣重要,不過沒有部落客會告訴你怎樣「第一天當老闆就上手」,也沒有任何一本書會寫出你下怎麼樣的決定對公司來說才是最好的。
經驗能夠告訴你如何在有限的資料下,做一個更好的決策
許多問題只有「你」和「你的公司」才會碰到,和不確定因素正面對峙時,要快速下決策。Systrom說,在設計Instagram架構之初,曾經考慮是不是要像facebook、twitter一樣具備追蹤與關注功能,像這樣的思考,沒有任何一本書或講座可以告訴你如何做決定,因此只能抓住現有線索,相信「直覺」,對老闆來說,直覺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習課題。
及早執行計畫,從中學習
事實上,你從未有準備好的時刻,但這也是創業最饒富趣味和挑戰的部分。
逆向思考:做出好產品只是開始(Building a product is just the beginning)
Mike Krieger的創業筆記
一般人的迷思:開設一家公司等於做出一樣產品
Krieger的經驗談:創業後,只有50%時間與精力在做產品,另外50%都在做別的事,包括:
‧招募、組織、管理經營團隊
‧提高資本
‧銀行帳戶、繳稅、政府申請資料等
「腦中有很棒的點子,想要加以實現」,創業時有這種想法當然很好,但是別忘了做你喜歡的、有意義的產品時,還有許多法律程序需要處理,你必須暫時脫離產品製作的美好情境,細心處理瑣事。最重要的是招募理念一致的夥伴,時時支援他們,以支持你的公司走得長久。如此一來,招募團隊與經營管理,才不會成為你創業生涯中的「阿基里斯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