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大陸工作機會在哪裡?在15 個「新一線城市」!想到比台灣大57 倍的市場闖一闖,前104 獵才總監、兩岸人資專家黃至堯分析,從發展地區來看,今年要把焦點放在新崛起的15 個「新一線城市」,這些城市職缺年增率超過25%,特別是重慶、成都、西安組成的「西三角」,更是機會的黃金金三角;從薪資漲幅來看,因各大企業積極投入網路電商,使得相關職缺薪資成長上看1.5-2.5 倍,更是到大陸工作要抓住的機會。上海《第一財經週刊》從去年3 月開始,調查中國大陸傳統一線城市以外的400 個城市、285 家企業、1000 多名經理人,重新定義「新一線城市」,選出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共15 個城市,成都高居榜首。
其中由重慶、成都、西安組成「西三角經濟區」,相較長三角、珠三角,以廉價勞力和豐沛原料條件,在政策加持下成為未來中國的潛力「金三角」。
「西三角」發展潛力,不僅在2013 TEEMA台灣電電公會調查報告中,綜合實力排行奪冠,單獨拉出重慶來看,2012年GDP高達人民幣1兆1459億元,成長幅度為13.6%,是大陸所有城市GDP成長幅度排名第7名,而成都緊追在後,排行第8,今年更躍升15新一線城市第一;再看到古城西安,三星投資70億美元在西安蓋晶圓廠,還有多家南韓企業落腳,連南韓總理朴槿惠都率團前往訪問。
看看大陸連10年2位數飆漲的薪資,再看看台灣連10年凍漲的薄薄薪水,如果你想為自己找個未來、找一線生機,如果你能挺過霾害空汙、外派壓力,57倍大的市場,或許你可以勇敢試試!以下是黃至堯分析「2014年兩岸人才10大發展趨勢」:
1機會:西三角、15個新一線城市
還想去北京上海找工作?15個新一線城市才是你的機會!其中成都、重慶、西安組成的「西三角」經濟區,相較沿海長三角、珠三角,成為近年外商投資最大標的,潛力超越沿海。
依據2013年中國最新城市分級排名榜,排名400個城市綜合商業指數,出現15個「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15個。黃至堯分析,一線城市競爭白熱化,台灣人近年逐漸往「新一線」城市移動,除了成本較低,同時更是尋找新的機會點,包括紡織、農業、金屬、建材、煤礦、造紙等產業,未來還布局電子資訊、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金融服務業、太陽能及風能發電,都是新一線可以鎖定的潛力產業。
2台生到大陸實習先卡位,5年增1.5倍
均調幅9%-12%,愈來愈多台灣的大學生還沒畢業就先到大陸實習卡位。根據媒合台生到大陸實習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統計,近5年來每年約有400-500位大學生申請到大陸實習,通過篩選爭取到實習的人數,也從2007年48人增加到今年150人,以近5年增加了1.5倍。
分析赴陸實習學生,起初以商管科系居多,但大陸這幾年科技、文創興起,台商找設計、電腦、機械電機科系學生大幅增加,休旅、護理、餐飲也不少。將有更多大學畢業1、2年新鮮人到大陸工作,而應屆畢業、海外留學生也將大陸視為主要選擇。
3薪水三級跳,電商、網路薪漲2.5倍
到大陸找工作,電商、網路都是不可錯過的選擇。馬雲曾說:「21世紀要不電子商務,要不無商務可言。」大陸擁有最多的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用戶,各行各業無不想盡辦法與電子商務靠攏,也造成了大量人才需求,近兩年無論是電子商務或移動互聯網相關職缺,薪資都成長了1.5到2.5倍。
4到大陸當台幹,薪資為台灣的5倍
如果工作幾年想為自己加薪,跳槽大陸升管理職,薪水就是新台幣直接換人民幣,以目前的匯率來算,等於是直接乘以5倍。大陸連續10年薪資以2位數調漲,對比台灣薪水凍漲,使台灣人才在大陸性價比提高,愈來愈多陸企願意嘗試雇用台灣人,而兩岸人才待遇,隨著職位愈高差距愈拉愈大,基本上中階職位差距大約是2倍,高階可以到4到5倍,簡單說就是領新台幣5萬變成人民幣5萬;薪資差距的原因,主要是需求大過供給,跨國企業多將亞太總部移往大陸,如果不用高薪吸引人才,基本上找不到人才。
5培養自己成為國際化的「π型人才」
如果你的專長是電商、網路等IT相關,這波轉型潮將成為你赴陸工作的機會。隨著市場快速變化,企業面臨成本攀升、世界級競爭、行動載具與網路革命,更多新興的行業與職務跟著產生,而企業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選人用才不再單找只會一種專業的人,具備多種專長的「π型人才」赴陸找工作更吃香,黃至堯建議培養自己成為具備國際與多元化的人才。
6大陸人資最在乎:「你夠不夠創新?」
在57倍大市場競爭,人才的「創新能力」直接考驗著企業競爭力,如果想跟比台灣多57倍人口的市場競爭,夠不夠創新,將是大陸人資最在乎的問題。對大陸企業而言,創新直接影響企業的永續發展,找到足夠創新的人才,同時培養接班人才,將是大陸企業現階段關鍵的目標,黃至堯分析,無法創新就只能出局,強調「接班計畫與創新能力」,將是考驗企業在未來發展最關鍵的兩大主要指標。
7赴陸當儲備幹部,外派東南亞機會大增
現在到大陸找工作,你不見得就是留在大陸工作,隨著陸企遷往菲律賓、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印尼,當儲備幹部外派東南亞機會大增。因為勞力成本攀升,多數勞力密集產業在政策加持下西進,也有部分陸企直接跳過中西部遷到菲律賓、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黃至堯分析,現在陸幹不見得願意到海外工作,因此台灣赴東南亞的儲備幹部職缺持續增加,主要培養業務跟廠長為主。
8中小企業消失,微型企業、個人工作室正夯
5到7人以下的小團隊微型企業、個人工作室市場潛力和前景看好。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下,大陸中小企業將面臨生存挑戰,因此未來企業需求將轉為直接找專家或顧問外包,跳過不必要的中間商,黃至堯提到,在某一行業具有專業能力的「達人」,將愈來愈受到重視,這些「達人」不會為單一企業工作,可能是自創個人工作室,或以成立小團隊方式運行。
9老派領導受挑戰,台幹管90 後要用「遊戲管理」
隨90後進入職場,因為成長的背景不同,有意到大陸從事管理職的人,必須用「遊戲式管理」。90後和上個世代價值觀不同,如喜歡找捷徑、成人性與孩童性共存、社會和家庭關係朋友化、工作與生活娛樂化、以自我為中心、節奏快等,將衝擊過往管理模式,台幹管理必須改變過往的領導模式,以輔導取代埋頭苦幹,以娛樂取代指令,如此一來才能融入新世代。
10台幹規畫回台退休要趁早
到大陸工作,因為生活條件比台灣差,未必就會留在當地扎根,如果你還想回台灣,回台退休規畫就要趁早。大陸因為過度開發與工業化造成空氣汙染,去年就有25省有霧霾問題,像是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曾表示對北京霧霾天氣感到擔憂;上海街頭可以看到外國人戴著高功率的口罩,類似防毒面具,擔心受到霾害空氣汙染,有學校也因霧霾被迫停課。不少台灣人不願負擔比台灣高2-3 倍生活成本,在醫療、教育和高消費上,返台意願大為提高,更提早了回台退休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