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器,完美人類讓世界完美?
原是細菌對抗入侵病毒的基因序列「CRISPR」,2013 年科學家發現可用來精準刪改編輯基因,進一步治療老年癡呆甚至體外受精胚胎缺陷。2013 年底透過體外受精在中國雲南誕生2 隻基因編輯猴,建立靈長動物實驗模型。
腦圖譜繪製,走進人腦迷宮
德國科學家Katrin Amunts 帶領團隊花10 年,將過世65 歲女性大腦透過核磁共振、切薄片著色,掃描7404張圖片,組成1TB 數據庫。新圖譜最小可看清20 毫米結構,未來還要提升到1-2 毫米,提供神經科學家研究模型。
移動辦公室,在雲端上邊走邊工作
雲端資料庫Dropbox、GoogleDrive、Microsoft’s One Drive 等透過編輯紀錄,可以追蹤哪些內容被修改、修改人是誰;協同編輯軟體像Box Notes、CloudOn、Quip 都設計聊天留言功能,彌補溝通實作的落差。
智慧能源發電機,用電腦就能追風
美國科羅拉多的風力發電廠,每台發電機幾秒就記錄風速、產出效能,每5 分鐘將資料傳到美國大氣研究國家中心,結合氣象數據分析,預測發電效能,省下成本是當地電力公司Xcel Energy 過去3 年節省資金總和。
虛擬實境機Oculus Rift,讓虛擬變成現實
21 歲Palmer Luckey 在2012 年從kickstarter 募到243.7 萬美元,開發推出350 美元的「Oculus Rift」,把電影劇情從虛擬帶往現實,更打破30 年前一台10 萬美元天價,是全球第一台性能最好、最低價的「虛擬實境遊戲機」,今年3 月更被Facebook 收購。
類神經晶片,當機器有了「心」
高通公司發表模擬大腦運作的「類神經晶片(Neuromorphic chips)」,可根據環境數據變化做出反應,例如在並未告知機器「貓」是什麼的情況下自己判別,還可能透過聞花香判斷植物,實現人工智慧科技要花10 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將在2015 年上市。
DeepFace,臉部辨識好好玩
Facebook 研發團隊開發新照片人臉辨識系統「DeepFace」,辨識率的準確度可以達到97.25%,接近於人腦辨識的準確度97.53%。DeepFace,先透過將人臉圖片調整到正面角度,使用3D 模型重建人臉輪廓,再借助電腦辨識相似人臉。
Ultrahaptics,被子彈打到是什麼感覺
Ultrahaptics 公司開發「超音波觸覺回饋系統」,透過發射超音波來改變氣體的壓力,讓使用者憑空就能透過指尖感受到不同的材質觸感,像是打在胸口上的子彈,讓虛擬世界的感覺更豐富,未來還可用在體驗遊戲,或者是幫助盲人在擁擠的道路上前進。
穿戴式機械手臂,變身「八爪博士」
MIT 博士候選人Federico Parietti和工程教授Harry Asada 6 月發表外掛機械手臂。使用者在手腕裝上儀器監測自然手臂行為,收集數據後推測人類手臂動作目的,指示機械手臂執行什麼動作,配合自然手臂。透過馬達驅動關節,可和使用者手腳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