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冒險不能失去人性

陳彥博》反芻內心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4-05-05

瀏覽數 4,050+

冒險不能失去人性
 

陳彥博 闖出去才能找到自己

跑步是一場競賽,人生也是一場競賽,最終脫離不了競爭與名次。

但是跑遍了全球7 大洲8 大超馬賽事的陳彥博,很清楚在競爭與名次之間,自己最在乎的就是再競爭也不能失去人性。

一次在印度的比賽中,陳彥博狀況很好,眼看就可以坐4 望3,但跑到一半卻發生同行的選手出現高山症而倒下。當下一秒鐘他心想,人命只有一條,名次下次可以再爭取。他決定留下來陪伴情況不樂觀的競爭選手,協助他緩解身體不適的症狀。

因為冒險不能失去人性。

跑過7 大洲8 大賽事的陳彥博知道,追求名次,追求冒險,如果沒有了人性,沒有了基本價值,那就不算是冒險,也一點都不偉大了。

2008 年,陳彥博企圖跟台灣企業募款,8 個月內寄出100 多份信件、打了100 多通電話,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當作詐騙集團。

2009 年前往喜瑪拉雅山比賽時,陳彥博心想必須跑出好成績才有機會募得前往北極經費,但卻意外發生了一個小故事。

比賽過程中,屈居第4 位的陳彥博,眼看就要追上第3 名的南韓選手,但這時跟陳彥博並列的墨西哥選手,卻因為高山症倒地,當下陳彥博在猶豫1 秒鐘後,決定留下來照顧他。

陳彥博說:「在超馬競賽過程中,沒有觀眾掌聲、沒有獎金,有的只是無止境的體悟;沒有任何一個獎項,會重要到要拋下人性!」

2 年前發現自己頸部罹患了咽喉癌,陳彥博一開始無法接受,「Why me?」後來他聽從醫師的建議,切除後也無影響,他也用更寬敞的心情去面對。「人生中發生的每件事,不管好壞,都是促成我們往前進的小過程而已。」

追夢,要耐得住孤單

跑了7 大洲,陳彥博最大的感觸是跑步是孤獨的,最常的情況是自己與自己對話,有時一天下來,都沒跟別人講半句話,甚至連打招呼都省了。

不像一般的馬拉松有夾道歡迎的人潮,超馬常是跑了半天,不見半個人影。「即使可以看到人影,但你知道下一秒鐘就會分開,所以連招呼都不會打。」陳彥博說。

每次7、8 天的賽事,你唯一可以對話的就是你自己,「不會享受孤獨,你無法實踐你的夢想」。當半夜你在跑步時,當頭頂著40 度高溫在跑步時,你會想到什麼?什麼都不會想,沉澱下來的只有你自己最眷戀的那個東西,

對他來說那種心頭上的情感,就是來自家人。「半夜3、4 點,會很想爸媽,想給他們一個擁抱,沒別的比他們重要。」陳彥博說。

孤獨有時來自周圍的人不認同。當你追求著夢想時,其實不一定能取得旁人的認同,就連親人也不一定支持你。陳彥博要跑超馬,他父母親也不太贊成,覺得他不務正業,幹嘛跑一個沒有獎金的比賽,還要冒生命危險。

很多人不甘寂寞,也很多人受不了孤獨。唯有忍受得了孤獨的人,他的夢才會被實踐。陳彥博雖有超馬的經驗,但寫了一百多封的邀約贊助信函,仍被企業誤認是詐騙集團。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是難免的, 苦卻是甘願的)。」陳彥博認為,愛你所選擇的,選擇你所愛的,勇敢、堅持的去做,夢想就不會遠了。

追夢,來自內心與外界的碰撞

「跑步不是為了成績,也不是為了贏過別人,跑步對我來說是享受一種孤獨,孤獨到一無所有,心無雜念,這時腦袋中就會浮現你最掛念的東西,那就是你最在乎的。」超跑選手陳彥博從田徑場跑到極地,最後他跑遍了全球7大洲8大超馬賽事,也想透了什麼是他這一輩子最在乎的事。

從小就愛上跑步的陳彥博,高中時拿下全國1萬公尺馬拉松冠軍後,知道自己很能跑,但不知要跑到哪裡去。那時的陳彥博,在房間裡貼了一張世界地圖,白茫茫的北極圈還搞錯了顏色,塗了一大片的綠。「沒想到大學畢業後初次接觸了超級馬拉松,跑到北極圈才知道沒有綠地,都是雪白的一片,」他說。

為了夢想,也為了突破運動員在台灣的發展困境,陳彥博勇敢地踏出舒適圈,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外人看來會覺得他是自討苦吃,但陳彥博有如超馬界的阿甘,反倒是「甘之如飴」。

當他被選上與林義傑及劉柏園一起參加超跑時,他一句英文都不會說,興奮喜悅之情衝昏了腦袋,更憑著自己年輕力盛的優勢而輕忽了超馬的難度,連他分配到的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就出發了。

沒想到,遇上了北極零下49度的低溫惡劣氣候的強襲,甚至引來一輩子沒見過的北極熊攻擊,讓他差一點丟了性命,甚至連累了其他同伴。陳彥博感覺自己的夢想一點都不美好,夢想反而是一條與外界不斷衝撞與摩擦的過程。

這中間經過被劉柏園嚴厲斥責,及自己不小心失溫差點喪了命等過程,讓陳彥博驚覺,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認真地當一回事,就去幻想著築夢這件事,一點都不實際,也不浪漫。不僅拿自己生命開玩笑,對一起實踐夢想的夥伴也不公平。

當北極熊的爪子在破壞著他們唯一的保護帳篷之時,陳彥博的腦海中出現的是:「怎麼辦怎麼辦,難道自己就要被北極熊吃了嗎?難道自己就這樣大卸八塊死在北極嗎?早知如此,好好的待在台灣就好,幹嘛跑到北極來找死呢?」

追夢,要有專業

磁北極650公里的超馬賽事完賽後,陳彥博被嚇到了,他發憤學英文,一個字一個字用網路翻譯去念、去認識。他更上網查當地半年來的氣溫紀錄,以計算跑步時消耗的卡路里,也計算出所需預備的食物熱量。他也上網觀摩別的超馬選手自我訓練課程,從中學習並找到適合他的方式,拉近自己與其他選手間的實力。

「一點一滴去學、去充實,你的能力就會變強變大。」陳彥博說。第2次、第3次參加超馬賽事,他更有把握去應付各種狀況,甚至在第一天就能上手,熟悉當地的氣候與環境,不會被突如其來的狀況而打亂了腳步。

其實,別看陳彥博在雪地裡跑的姿勢好像很優雅,或是在沙漠中跑得很酷炫,其中踏在腳下的雪,可以分為硬雪或軟雪,沙也分為細砂或軟砂,腳踩下去的反應都會不同。以前陳彥博傻傻分不清,就用「蠻力」硬碰硬去拼去跑,也吃了不少虧。如今,他會用網路去查地形與環境,用Google去看實境,會分析地質沙土,把所有資料都搞懂後,才會出發。

極地跑步也不簡單,陳彥博也在學。以前,他用硬拼的方式,為求完賽,為求有好成績,以取得下次贊助的經費,他會犧牲半夜睡眠時間繼續跑,一天只睡2、3個小時,跑到半夜常是精神不濟,半夢半醒地跑。

但現在,他學習30、40歲的超馬選手,他們跑得輕鬆自在,他們用智慧及經驗來參賽,懂得拿捏時間及體力,不像陳彥博用最笨的方法去硬拼。

27歲,完成7大洲8大賽事的陳彥博,來自不平凡的冒險人生才要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