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自然與人和諧》水果自然紅

半農半X型農羅元鴻、蔡佳蓉

高嘉鎂
user

高嘉鎂

2014-01-01

瀏覽數 4,950+

自然與人和諧》水果自然紅
 

有山有谷有蝶飛、有河川有大自然;有好習慣、好工作,用一點點錢就可以開心生活,還有幾個關心自己的好朋友。這就是住在美濃離黃蝶翠谷最近的廣林社區,羅元鴻、蔡佳蓉這對「半農半X」型農的生活寫照。

住在蝴蝶翩翩的黃蝶翠谷旁,這對夫妻形容自己是「半農半X」,「農」是小規模農業,「X」則是人的天賦,一邊採用小規模耕作自給自足,一邊發揮天賦實踐理想,兩者齊頭並進,兩個2 分之1 合起來,就是完美的1,這就是「半農半X」生活的意義。

其實羅元鴻、蔡佳蓉原本是上班族,當初因為想轉換跑道,所以回美濃幫羅爸爸賣木瓜,不料羅爸爸突然去世,小夫妻只好接手6分大木瓜田。農耕生活並不如想像順利,不巧八八風災又沖毀田地,於是兩人乾脆退租,給自己11天空白騎腳踏車環島;在環島路上,他們找到「有機」這件寶物,回到美濃又租了一塊6分地,取名「6分自然田」重新開始。

這兩人帶著有機回到美濃,發展各自的天賦「X」,用社造填滿半農半X中的「X」,經營「果然紅鄉野學堂」民宿。他們的型農精神並不是發明新品種或新科技,他們只是活出一種近似於日本「里山」的新農業願景:讓生產、生態、生活達到完美平衡,更找回了工業農夫早已消失的感知天賦,與自然對話。

   改變生產

農夫:產量很大價格很低,膽戰心驚

型農:觀察3年再來種田,價翻3倍

6年多前夫妻倆回鄉種木瓜,原本只在姊姊水果攤寄賣,不過碰上產量太多,就要天天開小貨車跑3 地方去銷售;如果遇到客人少,眼看滿滿黃木瓜躺在車上,賣不完的等待,更覺得焦躁不安。

木瓜產量很大,價格卻很低,生活過得膽戰心驚,他們開始懷疑轉換跑道的初衷,風災成為他們再思考的契機,夫妻倆在環島路上,看到花東自然農法,深深受到吸引;回到美濃,他們做了件瘋狂舉動:租一塊6分地,然後放著不動,自然荒廢。

「我們花3年時間,什麼都不做,就觀察那片田地,了解周遭自然生態。」過程中少不了長輩質疑,「好好田地為什麼不耕作?」、「草長這麼高可以種田嗎?」蔡佳蓉也坦承,那段時間經濟狀況拮据,不過堅持下來的結果,就是不讓他們失望的收成,口感還比慣行農法好。雖然產量少,可是這種「放養」的木瓜、稻米、蘿蔔,和以前相比,居然能從1斤10塊變35塊,足足翻了3倍多。

   經營生態

農夫:沒有生態,只顧生產與生活

型農:追求自然與人和諧的里山精神

夫妻倆用自己證明,自然農法也能夠維持生活,用自然管理自然才是農業未來。過去農夫眼中沒有生態,為了讓收入穩定,田間管理就像你最常看到的,都是一排排整齊稻作、整齊蔬菜,用農藥、化肥控管。可是在羅元鴻和蔡佳蓉的田裡,你看不到這種「整齊單一」,因為他們認為,要管理自然的田,不用天然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所以夫妻倆選了山坳當田地,周遭沒有其他耕地,並且一改父親全種木瓜的做法,同時種了白玉蘿蔔、稻米、地瓜、芭蕉作伴,他們模仿自然環境物種的多樣化,把長期和短期作物交錯,這麼做的好處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還會有幾種作物能存活,有其他收入來分散風險,這就是羅元鴻夫妻的野放耕作哲學。

模擬荒野栽種,卻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們培養出了自然的食物鏈,田地有草,長出瓢蟲來吃害蟲蚜蟲,山豬也下山分享地瓜,他們還必須養6 隻狗來顧。蔡佳蓉說,去年山豬下山挖掘、吃掉地瓜的那1 分地,今年用來種白玉蘿蔔,居然長得特別好,因為山豬挖掘幫助鬆土、排遺更成為最佳肥料,這種野放栽培讓他們結交更多自然幫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這對夫妻的腦袋裡,沒有「農業」概念,他們的思考,是包括了整個生態,而生態系裡更包含社區,是一種追求日本「里山」概念的耕作方法。「里山」並不是地名,是介於深山(自然)和鄉里(人)的中介,在這裡,人們講求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平衡,保留傳統農漁業少量人為控管,而不是放任荒廢,其間更需要農民深度了解自然、具備知識,才能讓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創新生活

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型農:一半小農+一半社區=圓滿生活

有自然也要有人,才是夫妻倆的里山概念,更孵出一種熱愛鄉土的濃濃情意。慢慢耕作放慢腳步後,他們才真正看到美濃:「以前會覺得美濃水庫興建跟我沒有關係,可是現在會想要仔細思考,讓人看到美濃的美、愛護美濃。」

不只腳步變慢,夫妻倆還一腳踏進社造,參與美濃愛鄉協會、旗美社大的導覽課、九芎林揚葉飛工作隊,踏查黃蝶翠谷、雙溪,記錄翠谷的熱帶生態,還有翩翩飛舞的「揚葉(客語蝴蝶)」,開始認識家鄉,才萌生愛美濃的心境。

他們不只以自然田交到自然好友,還透過社造交到許多古道熱腸的朋友,羅元鴻也開始創作藝術、當導覽員,帶人認識開發的破壞與自然的美麗,也讓他們更堅持有機這條路。

夫妻倆身為客家人,不忘將客家文化和農業融合,研究許多美食,像醃蘿蔔、美濃小吃木瓜粄等。而他們也突發奇想:既然有美食、有導覽,為什麼不自己弄一間民宿?這樣就能讓更多人來美濃住一晚,認識自然和美濃。

因此他們開設「果然紅鄉野學堂」,融合背包客棧和有機餐飲,不定期舉辦演唱會、生態旅遊,成為社區和旅人的交流空間。夫妻倆創造一種新的型農經濟模式:有自然也有人、用自然管理自然,而且他們不只要自己做,還要拉更多年輕人回鄉、投入環境,追求農業轉成可以永續經營的「里山」模式。

蔡佳蓉說,民宿名稱「果然紅」是他們對農業的期望,水果自然成熟、自然紅,人們吃到新鮮作物,就能健康發揮天賦,農作順應天地生長,美濃的美好,才能永久讓人看得見。

   羅元鴻、蔡佳蓉小檔案

從上班族轉有機農,經營「6分自然田」,開「果然紅鄉野學堂」餐飲民宿,致力美濃環境教育、深度旅遊

   直接跟小農買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廣福街152巷60-5號

電話:0982-249-197

電子信箱:iris808079@hotmail.com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