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興趣創業,夢想也能當飯吃

興趣篇: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3-11-28

瀏覽數 6,750+

興趣創業,夢想也能當飯吃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這是指人們只要對一件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調整自身的潛能,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體驗,不管遇上什麼困難、挑戰,也會樂在其中。

這種精神狀態與創業者所須具備的創業素質一致,若能從興趣中去發展薪資的第二曲線,不管兼職或創業,都能比其他上班族多了一個成功砝碼。

1Q:如何從興趣發想,踏出創業的第一步?

A:有時候創業並不一定要辭職或一大筆資金,只要一個想法、一個概念,有人願意埋單,就能變成好的商業模式。「從最拿手的事找機會。」《我25歲,擺脫22K》作者張景泓認為,要踏出創業的第一步,最好能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先想想下面的問題:

Point 1:如何發想?

上班族想創業,最容易入手的方式就是從「興趣」發想,從興趣創業,最大的好處就是這樣東西或這個領域你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做有興趣的事,也較容易保持熱情。想一想,什麼是你有興趣的?專精的?

Point 2:發展興趣時,曾遇上什麼困擾?

「能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就是商機,有了商機,就有創業的空間。想一想,在你的興趣領域中,曾遇上什麼困擾?跟你做同樣事的人有沒有相同問題?是不是有人曾詢問過你解決方法?

Point 3:是否有人已經提供相同服務?

想到商機點也不能貿然投入,先上網搜尋,是不是有人跟你有相同想法,並做出商品或服務了,一方面也可以看看有同樣問題的人多不多,推估一下商機的大小與發展性。

Point 4:是否有人願意花錢買你的產品或服務?

想避免創業的idea 過度樂觀,在動手做之前,也要評估一下,你的商品或服務是否有人願意埋單?而創業資金大小也左右發展方向,如果資金少,先從解決別人固有需求開始;資金多,才有時間等待種子發芽,創造出別人的新需求。

Point 5:是否可以標準化?

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可以標準化,或許可以考慮委外給別人去操作,讓創業賺錢這件事變輕鬆。不用怕錢給別人賺走,如果能複製這個事業的模式在其他產業上,就能創造多重被動收入。

2Q:上班、創業各有優缺點,該如何決定當老闆還是當員工?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A:當你陷入兩難時,不妨聽聽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忠告:與其被「不能做什麼」的執念困住,更該花時間思考「自己能做什麼」。

在企業組織中,都賦予每個員工定位及職責,不需要一味埋怨老闆,個人當然也能透過組織,從「自己能做的事」中,找到實現自我和成長的機會。杜拉克認為,工作者「應該集中加強自己的長處」, 畢竟「要把弱點加強到一般水準,比把一流的能力加強到超越一流更耗精力。」

同樣的,想要創業的人如果只是因為逃避組織壓力,或是為了錢而去創業,成就動機不夠強的話,很容易因為初期收入不理想而氣餒,最後也會導致失敗。

即使創業的念頭不斷冒出來,也不一定要立刻辭職,可以先從兼職做起,累積一定的經驗後,再看看自己的性格、動機適不適合創業,說不定也能以兼職為橋樑,作為未來職涯轉向的契機。

3Q:該花多久時間來準備創業?

A:創業是一個從想法到實踐的過程,不是光靠一時想法、單純興趣或是獨門妙招就可以成功,學習分3階段幫自己規畫創業時程表:

1.為你的興趣做企畫書:列出你的市場分析、經營區塊、競爭優勢等,在撰寫過程中,慢慢會發現是否有利基市場。

2.測試企畫書的黃金含量:拿企畫書去找3種人:一個是有在做生意的老闆、企業家;一個是跟你有相同需求或困擾的人;一個是你信任的好友或家人,聽聽他們的意見,問他們是否有興趣,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正。

3.試著運轉你的企畫書:利用下班時間或是週末,以專案的方式去實驗企畫書上的計畫;也可以找幾個做相關工作或行業的人請益,看看是否有合作空間,先從兼職做起,等待時機成熟,再全心投入。

4Q:創業資金該如何規畫比較好?

A:沒錢,再好的點子也賣不出去。很多人想創業,卻一直躊躇不前的重要因素往往都跟「錢」有關,創業資金來源不外有3種:一是事先存下一筆創業基金;二是跟周遭親朋好友募款、集資;三是直接向銀行或政府申請貸款與補助。

不管來源如何,大多數人運用創業資金的邏輯是,自己存錢或跟家人借貸,有一筆錢後,就拿出來創業,等到周轉不靈時,就跑去跟銀行貸款,但因為創業了,沒有薪水紀錄、財力證明不足,往往會被銀行打槍,只好使用信用卡預借現金,結果負債愈滾愈大,財務沒有控管好,也影響生意下滑,最後欠了一屁股債。

要避免讓財務拖垮創業體質,張景泓建議進行財務規畫時應該要留意3點迷思:

迷思1:緊急時刻才借錢。缺錢才跟銀行借錢是很不明智的選擇,最好在財務體質好的時候,就先向銀行借款,用銀行的錢來創業,而把自己的儲蓄當作預備金,等到急需時再投入,才能在遇到創業風險時,爭取更多緩衝空間。當然,在擬訂財務計畫時,也必須把要付給銀行的利息算進支出成本裡。

迷思2:親兄弟不用明算帳。如果有跟家人朋友借款,即使你不用真的還利息,也要把借貸的利息算在創業的支出裡,等到賺錢時,才不會被獲利沖昏頭。

迷思3:錢燒完了就收手。許多人以為,這樣可以避免自己創業負債,卻忽略這個心態已經種下失敗的種子。在做資金規畫時,應該把「周轉不靈時怎麼辦?」、「業績不好時怎麼辦?」、「虧損時有什麼因應方式?」、「還有什麼金援管道?」等問題一併考量,才能安然度過不確定的財務炸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