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流著渴望自由與冒險的血液。就像美國公路電影《逍遙騎士》,騎著哈雷的主角們憤怒而熱情地抵抗傳統威權,朝著心靈自由狂飆。
而在台灣,提起哈雷機車,就不能不提葉韋廷。
他的名字一般人或許不太熟悉,但對於喜歡重型機車的人而言,葉韋廷是個傳奇人物。他是台灣第一個標榜可以幫人客製化哈雷機車的設計師,儘管葉韋廷本身並不騎哈雷機車,但是他的設計靈魂,卻完美呼應哈雷品牌裡追求自由、解放束縛的精神。
當大家都說台灣的創意比不上歐美時,葉韋廷不相信沒有做不到的事,所以今年5月,在沒有任何政府或贊助廠商的資源下,他單槍匹馬拿下德國的AMD世界手工改造摩托車大賽的「原廠改裝」(Modi_ed Harley)冠軍。
有趣的是,他上台領獎時刻意揮舞了台灣國旗,這跟愛國意識無關,「只是想證明我們的能力絕對不比別人差,台灣人不需要自卑。」葉韋廷話不多,但句句都充滿擲地有聲的重量。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有些冷酷高傲,難以親近。當然, 他也確有自信的底氣。不管是畫畫、街頭塗鴉、幫時尚品牌做視覺設計、擔任服裝設計師,或是手工打造哈雷機車,他都能迅速上手,做到超越100 分的完美,讓各大品牌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但實際和葉韋廷談起話來,你會發現他並不冷漠,他的寡言,是因為比起紙上談兵,用漂亮的話語包裝自己,他更習慣捲起袖子,直接將想法付諸實現,做出「不需要解釋,看了就懂」的作品。從他身上,可以清楚看到一種最純粹的設計精神:素材形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如何運用靈活的想像力,設計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及生活。
美國摩托車設計師Jesse James 曾說:「能用雙手做事的人,也能到達世界任何地方。」(People who can make things with their hands can run the world.) 而葉韋廷用「台灣手作」(Handmade in Taiwan)實踐個人風格,追尋正規生產體系外游走縫隙的設計自由,也讓自己躍上國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設計頑童,愛玩也愛學
求學過程順遂的葉韋廷,大學原本就讀大同電機系, 但是因為沒有興趣,成績一落千丈,後來轉到工業設計系,才真正發揮自己的專長與天賦,「自此如魚得水,人見人愛,」葉韋廷笑著說。
也因為曾經被迫依循父母及師長心中的社會價值, 葉韋廷自此下定決心:一定要當個很酷的人,只做有趣的事。「做不同的事很好玩,而且能夠開拓自己的視野。」葉韋廷像個貪玩的孩子一樣,對每件事都感到好奇,熱愛新鮮有趣的挑戰。
就讀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時, 葉韋廷友情跨刀,幫朋友的Lounge Bar 設計名片、菜單及招牌,強烈的視覺風格讓另一名股東服裝設計師溫慶珠大為驚豔,立刻邀請他擔任自己時尚品牌的視覺設計。
很難想像頭戴鴨舌帽、身穿超大T 恤與超垮褲的葉韋廷,身處瑰麗浪漫風格的時尚設計室的畫面,但是葉韋廷硬是跌破眾人的眼鏡,他不只能夠迅速掌握設計師的想法與希望呈現的氛圍,做出精緻的成品,甚至還因為配合度高、能力強,後來連品牌的刊物、櫥窗設計都一手包辦。
將近兩年的歷練,打開了葉韋廷的眼界,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上流社會」,並得以近距離觀察到許多在社會中擁有影響力的人是如何思考行事的,「你會覺得其實自己也有成長潛力,從而開拓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葉韋廷的興趣非常多元,因為喜歡嘻哈文化的生命力,開始接觸塗鴉藝術;他也喜歡改裝機車,尤其喜歡自己在學校工廠親手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設計零件。
因為身體裡流著純粹而熱情的設計血液,對葉韋廷而言,設計並不是學校的作業,而是生活的重心,不論是水墨畫、書法、塗鴉、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甚至是後來接觸到的哈雷設計,都是一種遊戲與學習,挑戰自己如何在不同的素材上,發揮不受拘束的想像力,衝撞出新的可能。
勇敢去闖,走自己的路
儘管葉韋廷什麼都做過,各方面的能力也都非常平均,但是看在指導老師、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的眼中,他像個貪玩的孩子,還沒找到值得投注熱情的志業,「我覺得他應該出去闖一闖。」
在官政能的鼓勵下,2006年,葉韋廷拿到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留學計畫,到美國最好的設計學校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進修1年。
到了美國,葉韋廷幾乎沒有文化適應問題,課堂的表現也總是博得讚美,生活過得自由自在,卻也有些無趣。直到有天,他在eBay標下一個過季出清的機車改裝零件,前往取貨時才發現自己站在一望無際、半個西門町大的廠房區,「這是一家美國知名哈雷改裝車廠RSD總部,和我接洽的是研發部門的產品經理。」對方也很好奇,怎麼會出現一個奇妙的亞洲青年?
葉韋廷開始介紹自己的背景及創作,兩人相談甚歡,對方主動幫他引介RSD負責人Roland Sands,「他看了我的作品後說:我們工廠的牆面很白,你有興趣幫我們塗鴉嗎?」而葉韋廷完成塗鴉後的2個禮拜,就接到Roland Sands的電話,邀請他擔任品牌T恤設計師。
「Why not?」抱持著勇往直前的精神,從未設計過服裝的他一口答應。在RSD的9個月,葉韋廷進入哈雷改裝的世界,第一線觀察產品設計師如何在設計與製造間取得平衡,也學到國際級的行銷手法,讓玩車、改車這個小眾市場,也能變成影響人們生活的文化。
回國前,Roland Sands 送了葉韋廷一組價值2500 美金(約合新台幣10 萬元)的輪圈,「寫論文時,我開始思考是否能夠用這組輪圈,打造出一台屬於自己的哈雷?」這個大膽決定,獲得官政能的全力支持,「我跟他說,雖然很少人做訂製摩託車,但你為什麼不能走自己的路?」這種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鼓舞了葉韋廷, 也連帶激發他成立自己工作室的念頭。
實作精神,將想像具體實踐
過去台灣其實沒有所謂的「訂製機車設計師」,坊間常見傳統機車行的師傅依照客人指示,照著雜誌上某台車依樣畫葫蘆,再者就是代訂零件組裝的重機業者。
「唯有將設計與生產完整結合,作品才具有完整性。而手工的可貴在於沒有限制的自由,以及獨一無二的風格。」2010 年,葉韋廷成立個人工作室「Rough Crafts」,提供手工訂製哈雷機車的設計製作服務,從設計、零件設計到零件生產及銷售都一手包辦。
再有創意的想法,在真正落實之前都只是空想。深受擔任產品設計工程師的父親影響,葉韋廷小時候除了玩樂高,也被各種螺絲及精細機械吸引;念了設計之後, 他把握每次動手實作的機會,享受從零到有的成就感。
除了自行完成排氣管、擋泥板、油箱,或者彩繪等造型設計,葉韋廷還開發自己設計的零件,利用台灣先進的CNC 精密加工技術,自己繪圖、設計,然後請工廠製作,才能讓每個細節、每個零件,都充滿葉氏風格。就像他的品牌名字「Rough Crafts」,字面上意思是粗糙的工藝,但實際上,卻隱喻「膽大心細的工藝」。
由葉韋廷設計並量產的零件,包含以衝鋒槍為造型設計的排氣管、配合車身線型設計的鑽石切割椅墊、手感極佳的手把,以及許多線條俐落、彷彿藝術精品的零件,都是個人設計風格的延伸,他的作品屢屢登上國內外專業機車雜誌,也吸引全球重機迷向他採購零件,而Winston Yeh 這個名字也愈來愈廣為人知。
Less, but better,讓作品自己說話
從葉韋廷充滿個人風格的外型及過去塗鴉的經歷, 很容易誤以為他的設計風格會充斥強烈的色彩及誇張的線條;相反的是,他習慣摒除所有不必要的裝飾,只留下最合理的設計,讓整體視覺和諧而優雅。
以今年獲得AMD 大獎的哈雷作品「Stealth Bullet」為例,沒有張牙舞爪的火焰、閃電、星星或老鷹,反而以低調的黑色呈現,連細節處也完美呈現神祕深邃的黑色塗裝,看似簡單,其實充滿了許多值得細細發掘品味的細節,而精緻的廠徽及彩繪創作,也分別由銀飾設計師阿卍與彩繪高手大飛合作設計。
葉韋廷的設計哲學,恰好呼應德國工業設計大師Dieter Rams 提出的「少,但更好」(Less, but better)精神,設計師應合理安排產品結構,排除所有多餘複雜的設計,讓產品自己說話,而不需靠任何指示說明。
回歸純粹、回歸簡單,一個簡單的原點,卻蘊含了深刻而豐富的美學,這才是葉韋廷的設計之所以吸引世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