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雅樂在偌大的空間中迴響,雲中君的身影在空中肆無忌憚的伸展,展示著無重量青春的不受拘束,代表著少年們亟欲往未知探索的自由,正如雲門舞集《九歌》裡的雲中君是天上飄飛的雲,是一種速度,一種稍縱即逝的光。
雲門舞者吳義芳,在他50年的生命中,大半的舞蹈歲月裡,他都扮演著雲中君,在雲門期間共參加數千場國內外演出,幾乎跳遍雲門所有舞作中的男性要角。在舞台上,他揮散著汗水,臉上身上凝聚的水珠顆顆在舞台上透照出夢想的光芒。
而今年,這位象徵著少年青春的雲中君,正式邁入50知天命的年歲,當身體被歲月刻下痕跡,他仍然從內在散發不變的活力。11年前,他毅然決然的從雲門舞集的光環中退下,為自己追求舞蹈藝術的生命中安排了不同的道路,與太太一起成立了「風之舞形舞團」,目的只為了能夠試試看跳「一個人的舞」。
不願意停下舞步、不願意委屈夢想,一直支持他的──就是「如風向前,如水平靜」的生命姿態。
愈是為夢想受傷的軀體,愈散發無我的光芒
在吳義芳的世界裡,沒有畏懼疼痛這件事,唯一會帶來痛苦的事情只有「沒被完成的夢想」。
從小吳義芳就好動又叛逆,小學時一路從棒球隊、手球隊到體操隊,每一條神經都在鼓譟著,一刻也不想停下來。高三的暑假他北上參加第一屆雲門舞蹈夏令營,那年夏天影響了吳義芳的一生,讓他體悟到「舞蹈藝術有另外一個可以讓我展現生命層次的東西,」甚至還讓已故的荷蘭籍芭蕾舞老師李昂•康寧為他編作了生平的第一支獨舞「走過田野」。
從此吳義芳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也打算不顧一切地為此投入,因此到了要升學聯考的時候,吳義芳告訴家人要北上考試,卻偷偷報考當年剛創立的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但考上了不代表這條路從此順遂,每每面臨受傷、身體無法負荷等情況,其實有千千萬萬個可能的決定時刻會讓你興起放棄的念頭。
要不要繼續?為了什麼繼續?都是無法擺脫的心魔。吳義芳坦承,「最愛的東西如果沒有犧牲,力量就不會大, 當你投入付出的時候, 才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去處理它,而不是躲開。你要在過程中咀嚼滋味,對夢想的愛層次才會高、才會深刻。」
在雲門跳舞的時期,他的置物箱門上就貼著: 「置之死地而後生」。他說,如果要在藝術方面有所得, 一定要從最困難的地方開始經營,當他跳舞跳到全身痠痛、受傷了,或覺得自己快要死掉,還是必須站起來說「我還要、這就是我的最愛、我非跳舞不可、它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抱持著無比強大的信念,吳義芳的身體像是用夢想織成的不壞軀體,愈是艱困疼痛的境地,愈顯示出他堅定不移的意志。
在雲門舞集30 週年的演出《薪傳》上演前一天,他的鼻子在排演時被踢斷了,當場血流如注、緊急送醫。那時的情況讓身邊的人及醫生都勸他隔天不要上台演出,但一到了隔天,他靠著類固醇撐著上台,一邊跳一邊留著紅色的鼻水,整個頭腫起來,全靠面具遮著。而連續演出數場以後才回到醫院治療。
「我必須上台,因為技術的東西都在我身上,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完成它,而且我也覺得我可以完成它。」吳義芳說,「我並不在意受傷這件事,我只是想要完成,所以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打倒我。」
歲月是參考值,用內在刻畫生命刻痕
40 歲那一年,吳義芳離開了雲門舞集,因為他很想要挑戰自己,想嘗試一個人完成表演,用「獨舞」的形式表演。但當時的規定是表演一定要有舞團的名義, 所以吳義芳就和太太一起創辦了「風之舞形舞團」。並且自己編舞自己表演,用長達70 分鐘的獨舞打破常規, 向世人展現了他的決心與毅力。
而從此之後他立下願望,每5 年要辦一次獨舞展, 藉以檢查自己現在在哪裡、現在是誰,而不是聽外面的意見,說你幾歲要怎樣、幾歲就不能跳舞。吳義芳說, 很多時候你的身體並沒有老,是被自己的心態搞老了。「我的獨舞為什麼要標年紀,就是要告訴大家,年紀不代表什麼,它只是參考值,不是絕對值。它讓你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但生命刻痕畫在哪裡又是另一回事。」
而無論是身體、是事業,或者是夢想,檢視的方法都是一樣的,重點只在於,你把自己想得多大,付出多少, 而不是被外界的聲音所迷惑影響,讓別人定義你的成就與生命。但要能深化與豐富自己的生命,吳義芳鼓勵年輕人要閱讀傳記,「你去看別人的人生是怎麼過的, 其中累積的經驗你就不用靠自己去嘗試。人的從容跟自信其實都是從閱讀得來的,而當你累積到一定的深度, 生命的高度又會從深度裡面再反竄上來。」
因此,今年吳義芳的《50 獨舞》對他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演出,他找了香港知名編舞家黎海寧合作,而黎海寧為他打造的這支舞不同於以往要扮演別人,這次吳義芳只扮演自己。
她就像個心理諮商師一樣挖掘著吳義芳心中的每個部分與情緒,甚至是那些深度、那些廣度與高度都必須被編進這支獨舞裡。「她要我這個人原來的樣子呈現在舞蹈裡,但她不直說,她用周圍的東西去表現你的核心。生命中有許多『可說的部分』跟『不可說的部分』, 而她呈現的就是那些『不可說的部分』。」
清澈的生命體,才能容納生命的價值
在一天之中,你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的心?在繁忙雜亂的資訊世界裡,你是否可以保持內心如水平靜?
對於吳義芳來說,在他整個追求舞蹈的生命裡,同時也在追求一個清澈的生命體,讓自己可以擺脫許多藝術家「在渾沌中淬煉精髓」的過程,轉而朝向發展一個更具「神性」的平靜心靈。
「我追尋的是一種清澈的生命體。因為清澈,它的容納度才會夠。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狀態,常常被亂引導,忘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東西是什麼。」吳義芳說,「你每天都在照鏡子,但鏡子裡的那個人是真正的你嗎?其實影響我們更多的是內在的東西,外在的事情就如海上的波浪一樣來來去去,但真正的海底下卻是平靜的。而我們要觀看的,應該是底下的那份平靜,不要被上面的大風大浪阻礙了。」
正如許多人都有靜思、冥想的習慣,吳義芳認為如果要把雜亂的資訊排除掉,必須要找到一個時間點把資訊全部停止,檢視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而不是把資料一直灌,所以他把跳舞視為一個整理自己、反問自己的機會,他把跳舞當作一種試煉,去提煉、檢查自己的狀況是什麼,「感覺是很重要的,呼吸本身就足夠你能量的重整。我不知道每個人的欲望是什麼,可是你如果無法退一步再進一步,你就會一直在原地。你一定要做這個反思的動作,要追求清澈,要知道生活中讓你混濁的事情是什麼。」
吳義芳回想自己30 歲的時候正是打拼的年紀,那時的他在雲門舞集發光發熱,也是人生最好的檢查點。「在30 歲時,第一個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跟擁有的條件, 再去檢查哪裡不足,趕快去補。有些東西沒辦法在當下就做得很好,需要幾年去慢慢沉澱,你要知道它是急不得的。唯有不斷的改變跟建設自己,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未來才能在遇到挑戰時用你豐富的能力去面對,永遠要讓自己有餘。」
從雲門舞集起家,到風之舞形刻畫生命刻度,吳義芳用半百的歲月去追求舞蹈的藝術,要實踐他生命的價值。而在背後推著他如風向前的,永遠是他時時觀照、時時拂塵的心靈,如水一般無風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