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幻電影預言著2060年時可能的科技榮景,充斥著難以想像的高端技術及神乎其技的智能產品時,同一時間,社會專家也透過資料的推演,預言著2060年時的台灣將有高達42%的65歲以上高齡人口,邁向超高齡社會前進。
台灣在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更因社會結構與觀念的改變急速成長,2010年時每10人就有1位老人,2017年高齡人口的比率更將增加為14%,這些數字的成長你也許渾然不覺,卻將在未來改變台灣的產業結構、社會風氣及文化觀念等等各個層面。
你想像的2060年,科技是用來讓生活過得更時尚、更像新人類的生活?但事實上是,未來的科技將有大半專為老人設計,貼身打造超高齡社會所需要的各形各色醫療產品。而陳誌睿打造的龍骨王,只是比其他人都更快意識到這一點,在老人科技還沒正式浮上檯面前,就先踏進這塊荒地。
對老年人來說,醫療復健是條漫漫長路,過程中不只摧殘身心,同時讓病患家屬飽受照顧之苦,時間、金錢,以及眼看家人受到疾病纏身,無力往往是家人最深刻的感受。因此,龍骨王創辦人陳誌睿開了亞洲先例,將體感技術應用在開發復健軟體上,希望藉由一套成本相對低廉的器材與軟體,讓病患與家屬省下時間與心力,用更為簡便、有趣的方法重新恢復健康的身體。
在台大醫工所念書的時候,陳誌睿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老師,他發現老師將畢生心力都投注在醫工領域的原因,是為了研究幫助病患的器具,無論是精神疾病、腦部傷害或中風,老師都竭盡心力地想要開發出減輕病患痛苦、增強生活方便性的工具。
這些事情改變了他對於事業的想法,也讓他徹底體悟到,醫療最終的目的是在幫助病人找回生活的意義,「也唯有以助人為出發點的事業, 才是最值得的事業。」陳誌睿說。
在此同時陳誌睿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可以做些什麼, 幫助在生理上弱勢的族群可以回到一般人的生活。這時,剛好因為自己的妹妹長期受到脊椎側彎的折磨, 給了他往「脊椎」及「復健」發展的想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50 年時全球60 歲以上的人口將占總人口數22%,高齡產業市場規模將高達37 兆美元。而台灣也隨著人口結構老年化趨勢明確, 這些老人家的居家照護、家庭生理監控以及相關輔具耗材需求都在逐年上升,每年商機即達千億元。
同時顧及到「幫助弱勢」以及創業利基,陳誌睿這時已在心裡悄悄醞釀起「龍骨王」的雛形,也在研究所期間加入了由史丹佛及台大合作進行的一項STB (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為未來的創業之樹種下種子。
體感技術開發互動式復健軟體,串聯醫療系統產業
你是否也會好奇,到底「龍骨王」湯裡賣了什麼藥? 到底在「復健」與「高齡」這2 個領域上,陳誌睿看到了什麼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讓他願意放下原先的生活投入這方面的創業?
在醫療器材產業待了多年的陳誌睿,發現過往的醫院要掌握病人的復健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鞭長莫及的結果導致每次問病人「回家有沒有好好做復健動作?」,病人都會說「有」,但在實際測試時卻發現病人一點進步的跡象都沒有。
仔細思考了重重問題,陳誌睿知道,現在的醫療復健有3個問題:
◎ 1. 病人復健的時間與距離成本太高
◎ 2. 復健的過程太過無聊
◎ 3. 醫生無法掌握病人在家中的狀況
那麼,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可以同時解決這些問題, 又能找到利基點?陳誌睿首先著眼於前2 個問題,希望將復健的動作帶回病人家中,讓病患不再需要三天兩頭往醫院跑,節省時間與距離。而這套可以在家裡使用的器具,結合了體感遊戲在裡面,讓病患不再視復健動作為無聊的事情。
龍骨王的產品利用體感技術(KINECT)開發互動式復健軟體,增加患者復健過程的樂趣與動機,進而提高康復的機會。這種KINECT 技術,說得簡單一點,就是電玩店中常看到的Xbox 360 的感測器,讓玩家可以在電視螢幕面前直接對遊戲進行動作。
一般民眾只要在家中安裝龍骨王的KINECT 體感器,搭配龍骨王設計的遊戲化健康操軟體,就可以獨自在家中練習,讓病患不知不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完成一套健康操。而體感器透過感測骨頭位置或是呼吸、心律等功能,適當的給予回饋鼓勵,讓簡單的動作變得更有趣。
那麼第3 點要怎麼解決呢?今年初,龍骨王也與華碩雲端合作,讓體感系統記錄下來的資訊如:心律、復健時間長短、動作準確度等等都上傳到雲端,再由雲端直接送到醫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居家復健醫療系統。醫生未來將可以直接透過雲端掌握病人的復健情況,甚至可以即時通知提醒。
從創業谷底爬起, 重新找回忙碌的意義
但是為了一圓創業夢,陳誌睿忙到了沒日沒夜的地步。龍骨王創立初期舉步維艱,陳誌睿把所有心思與精力都放在公司上,極力想要找到合作夥伴、找投資方,也要四處拜訪醫院及療養中心,每天往往除了睡覺以外就是工作,緊繃的神經一觸即發。
尤其在2012 年年底,一度遇到資金周轉的問題而身陷極大的壓力,陳誌睿回想起當時的慘況,「常常每個晚上都壓力大到無法睡覺」。縱使是身強體壯、個性樂觀的陳誌睿,也因為接踵而來的人際關係惡化、創業的危機而壓斷了最後一根稻草。
當初建立「龍骨王」,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弱勢病患找回生命的意義,但對於當時的陳誌睿來說,自己的身心狀況卻已經到了負荷的極致,這無疑是對自己的事業一種最大的反向力量。
在度過難關之後,陳誌睿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步調, 「我現在一週工作6 天,第7 天堅持絕對不工作,可能就去衝衝浪或運動,」而陳誌睿為了要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好的狀態,也堅持每天早上6 點起床,一定去游泳或跑步,結束後才去上班,「這樣不只能保持體力,也讓我的頭腦更清楚。」
陳誌睿也分享一個小故事,讓他重新找回工作忙碌的意義與快樂:
「有次在美國意外搭上了一台奇妙的公車,公車司機是一個肥肥的中年女人,幾乎把駕駛座撐爆了,但是面對這一份每天要來回相同路線、坐在椅子上長達7、8 個小時的枯燥工作,她卻展現了我意想不到的態度。」
「只見每一站上車的人都跟她打招呼、開心的問候著日常瑣事,就算是不熟的新乘客,她也都一一微笑問好。終於到了最後一站,我才有機會跟她說話,我忍不住問她:『妳為什麼這麼開心?為什麼大家都認識妳?』這位笑容滿面的女士這樣回答我:『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因為只要每次停站,我就知道會有新的朋友搭上我的車,讓我有機會認識新的人,所以對我而言,這份工作一點也不無聊,它豐富了我的生活。』」
陳誌睿說,這件事情讓他感受深刻,也因為如此, 他知道面對自己的工作的時候,只要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幫助什麼樣的人,一定可以發現當中珍貴的價值。就像龍骨王正在努力幫助老人家,讓他們可以像一般人一樣,輕易地走路、輕易地舉手、輕易地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喚醒他們逐漸衰老的軀殼中沉睡的青春。
總是帶著自己的產品到處拜訪醫院與療養中心,眼看有愈來愈多老人家喜歡上他們親切有趣的遊戲,陳誌睿樂觀地說,「如果我們團隊做的事情能對患者有那麼些許的幫助,就是創業最好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