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萊加大校長麥克.赫曼(Dr. Michael Heyman),於一九五六年取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任職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九五九年起任柏克萊加大法律系教授。教學外竭力支持學生運動,處處尊重學生意見,促使柏克萊如大成為全美學生運動先驅,並於教授會(faculty senate)積極努力提升學校聲譽,深受全校師生愛戴。一九七四年升任為副校長,任內大力整頓生物學系,充份顯現其卓越領導才華,備受美國高等教育行政首長推崇。一九八0年七月受校董會重用為柏克萊加大校長,其領導特長為「凝聚各方人才共為校譽殫精竭慮」。
赫曼校長幹勁十足,思想敏捷,曾為籃球健將,應用比種生龍活虎的鬥志,使柏克萊加大更向前奮進。
問:近五十年來,柏克萊加大一直維持「世界頂尖學府」的地位,請您談談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答:本校辦校成功的基石可追溯至五十年前,當時柏克萊加大擁有全國及全世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在現在的勞倫斯柏克萊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進行最尖端研究。這批人才在科學界創造了許多歷史性突破,致使柏克萊加大遠近馳名,同時也掀起研究物理學的風潮。
網羅世界一流人才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勞倫斯實驗室的研究因而停頓,大多數年輕人衛國參戰,或從事國防研究,整個大學的活動也停滯不前。戰後大家紛紛返鄉,大批滿懷求知慾的年輕人進入大學求學,柏克萊加大也因此而快速成長,緊接著州議會撥下巨額高等教育經費,爭聘名教授、籌建新科系。
總結來說,柏克萊加大在一九三六年以前,化學系已頗具聲望,再加上後來物理系的菁英學者,以及二次大戰後發展高等教育的良機,往後所有學術領域爭聘教授時,也都如物理學系般,以「世界級一流大師人才」為首要考慮,在此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優越因素齊頭並進的環境下,柏克萊加大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成為一所人人嚮往的一流學府。
總而言之,我認為本校多年聲譽興隆是因奠基於「擁有一流教授」。
除了卓越師資以外,柏克萊加大另一項成功因素是擁有優異的學生。如剛才所說,柏克萊加大的成功源於「世界級一流物理教授」,在此「追求卓越」的好勝心驅使下,其他各系也爭相仿效,一流的人才群集。在一九七0及一九八0年間研究所評鑑結果顯示:「柏克萊加大不僅在自然科學上遙遙領先,同時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也爭冠群雄。」
良性循環的鐵三角
眾所周知,美國著名學府均是重視學術研究的大學,如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及柏克萊加大,都有一些名滿天下的飽學睿智教授。有了一流教授,才能吸引到資優學生,也才會產生創新研究,有了這些傑出研究成果,才能爭取源源不斷的研究資助。於此良性循環軌道上,一流教授、優秀學生和著名大學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鐵三角,彼此相輔相成。
問:柏克萊加大在其成功的榮耀背後,是否也有某些限制其發展的因素?
答:哦有!可說是每天,甚至每分每秒都要向各種阻力挑戰。我剛剛說到二次大戰後,各種優良環境因素交相配合,如教授薪水高、校舍好、系館設備不斷更新、好學生也絡繹不絕,當時學校聲譽較不難維持;然而現在各種環境因素遽變,學校名聲要永保領先,勢必困難重重。
發展的歷史包袱
這些困難可就下列四點來說明:(一)大學與大學間的競爭較過去更趨白熱化。當今仍有不少美國大學正處於類似柏克萊加大三十年前的成長擴充階段,因此有缺額來聘請好教授。反觀柏克萊加大成長趨定型,沒有教授缺額時就無法網羅到我們認為最理想的人才。
(二)資源缺乏。自一九七0年至一九八三年間,嚴重通貨膨脹大大降低了幣值,學校資源不敷使用,所以當今校內教育行政主管必須比以前更會妥善運用經費。
(三)學校成長率已近飽和。在一般情況,一所大學的成長,與該校新增學生人數有密切關係,幾乎一五%到二0%的新學生註冊費,可用來投資以開設新課程,或建造新系,或更新研究設備。這也就是為什麼聖地牙哥加大(U.C. San Diego)或爾灣加大(U.C. lrvine)近年來快速成長,仍有許多教授空缺待填補的原因;反觀柏克萊加大每年新學生註冊率已達平衡,可由註冊費挪用的資金來源寥寥無幾,再加上教授名額也趨飽和,一旦有缺額,就得更加珍惜。對於一個發展幾達尖峰的一流大學,在資源短縮下要不斷超越過去佳績絕非易事,此時運籌帷幄的管理人才就成為學校更上層樓的必要條件。
(四)政府撥下的校園建築經費偏低。州政府自一九六八年以來,減少許多校園建築費用,雖然我們仍費盡心力爭取財源以資助現正興建的生命科學館,但是過去幾年所新建的貝泰爾工程館(Bechtel Engineering Center)、體育館及重建聾啞學校校舍的財源,完全來自私人捐贈及校方主動募捐。在州政府預算經費不敷學校發展所需的情況下,教授薪水又不可能削減,學校當局只好忍痛節省系館的維護預算。所以當你走在柏克萊加大校園,會見到騰雲駕霧的蒸氣由漏管冒出,也常見到老朽的系館仍巍然而立。
未來前途仍樂觀
我在本校已服務二十八年,曾見學院院長、系主任及修護員工們,同心協力克服各種難題,這種精神確實令人感動、振奮。比如說柏克萊加大生物學系,因本校沒有醫學院而籌募研究經費大大受阻,但是經我們力排萬難,將其走下坡的情況扭轉過來(詳見去年十二月「遠見」)。
總括來說,三十年前我們有足夠的經費以求發展,如今環境不同,得隨時應變。一切學校發展計畫均須現其重要性來深謀遠慮。以柏克萊加大近年的表現不難看出,面臨的挑戰會愈來愈多,但因全校教授、職員的不屈不撓,我個人對本校的未來前途十分樂觀。
問:您上面所談到的成功及阻力因素是否僅有柏克萊加大會遭遇到?另外也請您談談柏克萊加大與其他名校的比較,及其獨具的特色。
答:上面所談本校的成功和局限因素可由多方面來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的年齡。一般而言,一所大學在成長初期最易全面力求發展,那時有許多經費可用,又可聘請不少新教授,但其所遭遇的阻礙是學校聲譽尚未建立,因而較難吸引到一流教授。
與哈佛、史丹福比較
從另方面來看,大學是建立在欠缺彈性的社會架構上,若我們想扭轉大局,只有靠廣闢財源、明智策略及更充份授權給各專業上的傑出領導人才。柏克萊加大日前已非一所「成長中」的大學,邊際資源(marginal resource)愈趨短少,學校得時時設想出奇制勝的策略,從優良傳統中去發揮特長,促使學校在各方面儘量保持領先。
接下來我想以幾所美國知名學府(也是本校競爭對手的大學)簡要比較說明一下:
哈佛大學與我們一樣都是成長定型的大學,也遭遇到同樣的難題,甚至還多些,因哈佛大學較柏克萊加大職權更分散,各學院幾乎各自為政,準則不一。哈佛大學校長對各學院而言,僅有權宜接掌管教授的終身職及最後學費數額的間接決定權,至於學校經費全盤的管理與運用,則鞭長莫及。但是大致而言,哈佛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而頗負盛名的學府,許多學系雖小,卻有不少出類拔萃的教授。尤其在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保有學術頂尖人才非常不容易。可惜的是哈佛早年將其工學院獨立成為麻省理工學院(MIT),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明智的決定。
史丹福大學就不同於哈佛大學及柏克萊加大,它在近三十五年才躍入一流學府,該校資源至今仍在遞增,是一所不斷力求精進的大學,目前也是柏克萊加大的勁敵之一。但因其校史較短,在人文、社會科學兩方面仍難與柏克萊加大匹敵。
洛杉磯加大雖起飛於一九四0年代,但其成長突飛猛進。它有許多和柏克萊加大相同的局限:如公立大學學生人數有限制、解決教授購屋問題有困難,及難請水準差的終身職教授走路等人事問題;兩校又處於同一系統「加州大學」之下。但是洛杉磯加大擁有更多「地利」之便,因加州工商業中心近年已由舊金山灣區遷移至洛杉磯區,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使得洛杉磯加大行情愈加看好。
總而言之,每較都有它獨特優點及所須面臨的各種難題,成功的名校總是經得起各項考驗而勇往直前。
大學的使命
問:柏克萊加大期望培育出具備何種特質的畢業生?有什麼樣的教育哲學讓學生深切體認「改進社會」的使命?
答:我真希望能這樣做,但事實上學生入大學時心智大半已成長,我不認為在公立大學教高過程中,可完全改變那些已定型的個人價值觀,但可以加強或削弱一些學生對某些事物的觀點。
柏克萊加大是一所政治覺醒度甚高的大學,在學生選擇大學的過程中,自然會吸引一些原本社會使命感較高的學生入學。當然我期望柏克萊加大能提供一個學習環境,以增加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只是我不確定對個性已成長的青年究竟是否能全然發揮功效。
(作者按:美國人自小學起即重視個人資質的發展,所以人大學時,個人價值觀與個性發展均具雛型。再加上美國教育注重小學、中學、大學整體教育之均衡發展,凡想入大學者,依其條件、興趣申請各校,均有大學可讀,社會中大學畢業生多,大學生肩負的使命就不如我國人所期望的那麼高。且美國社會多元化,資訊發達,政府機關、公司等在職教育普及,加上各種大眾傳播媒體的教育功能,因而個人價值觀受教育系統以外的影響相當大。)
問:克爾博士(Dr. Clark Kerr)在其「大學的功能(The Use of the University)」一書中,曾提及大學角色應多元化,而非單一教育功能,且大學對社會有機動性影響。請問您柏哀來加大對當地社區(舊金山灣區)、國家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傳遞精緻文化的場所
答:這可先由大學教育的功能與目的兩方面來談。
第一,柏克萊加大如同其他大學,在現代大學教育功能上,給予學生各種廣博的專業訓練,培養他們出校門後更深入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美國的科技日進千里,許多方面出色的成就都有賴這種高深專業人才。
第二,美國的許多基礎研究是在大學裡進行,因此這些大學裡的研究突破,主導著美國國家進步的巨輪。而其他國家如德國或中國大陸,另有大學之外的一些專門機構從事基礎研究,以帶動社會進步。
第三,大學是傳遞精緻文化的場所。雖然這種精緻文化未必原生於大學,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對於這些文化的闡釋、發揚與傳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所大學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愈多,也就更負盛名。
我們綜合上述這些大學的多重功能,再加上追求真理自由的學術氣氛,無形中,提供了許多年輕人政治自覺的教育機會,也賦予他們未來改進社區、國家與世界的重大責任。
我實難想像,到那裡再去找像柏克萊加大這種擁有三萬年輕學子的校園,這麼富朝氣、有理想的年輕人。這就是大學在社會中所扮演最珍貴而獨特的角色。
排斥種族歧視
另外,我想就美國大學教育的目的來談。美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巧妙成功處理種族問題的國家之一,其他國家如印度、南非、英國的種族問題都相當棘手。
記得喬治.威爾斯(George Wells)曾說:「美國社會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能產生人們意想不到的同化作用。」當然,這種同化的作用有正、有負,但我總喜歡由積極面去看。在此個人主義充盈的美國社會,大學需要潛移默化地使不同民族融洽相處,因此如柏克萊加大這所自覺性甚高的大學也竭力伸張正義,排斥具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人員團體。
尤其是加州非白人居民比例日增,加州州政府有鑒於融合異族才能成功,視大學為最佳人才投資場所,大力投資於公立大學。再加上較內不少追求最高榮譽的學者,也深感柏克萊加大應列榜為世界名校之一,若校中匯集各種族菁英,可使這所公立大學成為全球典範。
政府決策的影響力
問:加州政府的高等教育策略為何?曾做過那些努力,促使柏克萊加大成為頂尖大學?
答;如剛才所說,加州政府全力提升高等教育,是今日加州大學為各方喝采的主因之一。至於加州政府在高等教育策略下最明智處,就是儘量讓這所公立大學保持頂尖水準,這在美國高等教育史上誠屬罕例。所以加州大學在組織架構與運作上可儘量發揮,不斷追求更傑出的成就。
由加州政府訂立大學法,允許加大建立其嚴格的入學標準,不難看出加大較其他州立大學優異的原因。州政府有時的確也承受不少居民認為他們應該優先入學的壓力,但仍保持本校的超然性。
問: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各公立大學校長全由教育部派任,大學必修課程等許多教育細節也由教育部制定,請問加州政府如何管理加大?是否也涉及柏克萊加大的組織、人事、課程、預算、採購、研究計畫、學生人數、教授薪水及給獎等層面?
答:加州政府除了撥經費之外,大致上不參與本校行政。它只對一些學校重大問題加以管束,我認為這種相互配合是相當合理的,但州政府對辦校原則的事務細節極少干預。
問:這種尊重大學自由的管理原則是不是也通用於加州其他學府?
答:不是的。以加州公立大學最大的兩個體系而言,加大(U.C.)是州憲法內規定的組織,形式上則與州議會平行,有其自主權,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受州政府的干預就較加大為多,但一般而言,細節的決定權仍交給加州州立大學行政主管。
在加大系統中,獨立的校董會可行使加大所有主權,但校董會仍將學校行政權交予校長,學術權授予教授會,對我這個柏克萊校區校長(chancellor)而言,直管加大九個校區的加州大學總校長(President of U.C.)及校董會的力量比州政府大得多,所幸校董會相當尊重我的意見。
校長的挑戰
問:由於您的領導長才,曾把州議會、教授、學生、校友的力量群聚一起,為柏克萊加大付出更多貢獻,田長霖教授說道是您的最大長處之一。請您談談是如何做到的?
答:這個問題可說是一言難盡,像是電視節目百萬元有獎徵答問題。
要領導有方,實在是不易辦到,尤其是在這所久負盛名的學府。要緊的是讓最有才能的人,充份發揮,以人盡其才,同時當某些計畫因環境困難不得不被削減時,必須慎重選擇,再「好言相告」,讓其他有才者明瞭困境所在。在此人才濟濟的學府,具有說服力是極不簡單的。
當然有時學校當局會用許多行政管理技巧,如教育長程策畫、節縮某些經費以投資至未來發展潛力雄厚處等等。很重要的一點是,每個學校應有其欲達目標,如我們這所公立大學,各種族人數分配一定要求公平,學校就必須盡全力以達此目標。也就是說一所大學愈能努力做到那些關心教育人士所期望的目標,往後學校行政也愈易得到支持與信任,這是耕耘後才有的收穫。
問:您在柏克萊大力重組生物科系,曾充份顯現您的卓越教育行政領導才能,請您談談一流大學校長應具備條件為何?
要能知人善任
答:要辦事能幹、聰明、樂於和他人相處。我實在一時說不全一流校長應具備的條件,其實每個人部有優點和非擅長處。就個人特長而言,我能以坦誠襟懷與他人切磋,當你愈重視他人意見時,就愈易贏得他人尊重。
當然我在本校服務了二十八年,對柏克萊加大的感情也相當深,學校的一舉一動我都會深切關懷。再加上個人在此做了多年教授及參與教授會對學校發展的貢獻,自然更加尊重教授們的意見。我的開放胸襟加上經驗,使柏克萊加大能持續得到各方支持。
有一點我想強調的是,名校校長一定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領。我很能慧眼識才,所以得助不少。如你注意一下將不難發現成功的校長一定會四處覓才,又能給予這些得力助手充份放手去做決定的權力,讓他們感到深受器重,常有成就感,才能對學校付出更多的貢獻。
反之,一個非常失敗的教育行政主管一定不能充份授權,導致人才浪費、辦事欠效率,這也是許多國家高等教育辦不好的主因。
在柏克萊,群英聚集,每個人滿懷壯志,忙碌得很,很少有人做了明確決定,又遭上層主管阻撓。無庸置疑,「人盡其才」是治校成功秘訣。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校長與其幕僚的關係。我平日和幕僚間是平行而非上下關係,這種平行關係讓每個人有參與感。從前許多管理方式是金字塔型,現在大家注重直線式的管理。常緊迫盯人或事必躬親,實在是最要不得的治校法,我雖有時難免如此,但總儘量避免為之。
籌款是要務
問:剛才由您談話得知校長有很大的自主權。請問您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處理籌款、行政、聯繫等紛雜事務,您如何分配時間?又如何決定各車的輕重緩急?
答:許多情況得隨機應變,如學校急須募錢,我就得花四分之一的時間在籌款上,尤其很多捐款人指定要和校長直接面談。其次,校友捐款是基於愛護學校心理,校長自然得把握機會,義不容辭去鼓舞校友們關心學校發展。所以我常參與各地校友會活動,包括南加州甚至遠赴日本。總之籌募資金佔去我大部份的時間。
至於和州政府打交道的時間,現較過去少些,因現任加大校長嘉登那(Dr. David Gardner)極有魄力,我就少些顧慮,只在如更新學校設備與大批動物保護者示威等事,才親自出面。
另外在校內事務上,我有許多很能幹的副校長,有的甚至比我辦事還積極呢!一年經費約有六億美元的大學,行政事務是相當繁複的,責任尤其重大。我的結論是學校行政組織制度應經常有所調整,才能在環境變遷中不斷茁壯成長。
教授參與校務
問:您曾在柏克萊加大教授會中大力協助學校推展校務而備受推崇,李遠哲教授回台也提倡「教授治校」,請問教授在學校行政中所扮演角色為何?又林同棪教授在上次「遠見」訪問中曾提及他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完全得助於學校良好學術環境,請問學校如何讓這些一流教授在學術研究上更有突破進展?
答:柏克萊加大的傳統風氣是鼓勵教授參與校務,教授可以兩種方式--推動系務或參與教授會,來協助校務推展。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所要求一流研究成果的大學,對待教授和研究生必須如獲至寶。如以本校教授與學生人數比例,和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相較均偏低的情況下,你會驚訝柏克萊加大教授不知絞盡多少腦汁,促使學校欣欣向榮。當然在頗負盛名的大學裡,總是有一群極愛惜名譽的教授,他們現學校榮譽為個人成就,時時刻刻推促學校往前邁進。
然而整體來說,教授關心校務的程度因人而異,有的教授非常熱忱,也有的教授偏不喜歡,你如請他們發表意見,他們也許當面不願吭聲,相反地,若有人叫他們少說些,他們反而會生氣,我也連帶受累。
另方面來說,學校也儘量改善研究環境。如那個教授需要核磁共振器或某系要更新設備,學校聆聽這些個別要求後,會就其重要性,設法去弄些錢。有時教授要人,我們也幫他找人,總之學校當局會儘量協助,以樂觀其成。
加強通識教育
問:請您以社會眼光審視未來高等教育的方向應是如何?
答:在此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高等教育會愈形重要,因為要長期仰賴一些專才。美國的專業教育做得很成功,但在通識教育上做得仍嫌不足,這也是今日世界各大學教育的通病與應再加強之處。
問:您認為開發中國家大學教育有那些地方較不理想?今後應如何改進?
答: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看大學在那國家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及政府在制度上是否重視高等教育。
拿位居墨西哥市的墨西哥大學來說,那裡有許多很好的人才,但在政治制度限制下,人才難以發揮。另外一點是,開發中國家人才大批滯留在許多進步國家,也是這些國家提升高等教育的一大障礙。總之,要有人才,再配合尊重人才的彈性制度,高等教育才能發展。
配合社會需要
問:您是否覺得美國頂尖大學辦得相當出色,是因他們在教育過程中培育了不少配合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答:這是相當理想的說法!事實上,若我們綜觀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少國家經濟一蹶不振,也有不少國家經濟快速起飛,前者如巴西;後者如南韓、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新加坡。
這些經濟發展的驚人表現,也是歸功於他們的文化、人民努力意願、培養專業人才、及政府制度上的配合。換句話說,是這些要素促使國家經濟繁榮。大學只是這些要素的一環,而非全部,大學是反映社會現象的一個機體。我想其他國家的大學水準也多少反映那些國家的社會性吧!
嚴謹審慎選校長
選聘加大各分校校長規章(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准):
一、凡校長職位出缺時,總校長須全國性徵求合格勝任的校長候選人,直至尋得為止,此為首要必經過程。
二、凡校長職位出缺時,即刻形成一個由校董及教授聯合組成的選擇校區校長委員會,以協助總校長審核校長候選人。委員會成員為總校長、董事會長、五位校董及五位教授。五位校董由校董會長指派;五位教授由總校長校區學術評議會名單中精選。每次總校長召集此委員會開會時,一位研究生、一位大學生(由學生會指派)、一位校友代表(由校友會指派)和一位該校教育行政職員將受邀參與所有議程及討論。
三、總校長將提出五至十五位勝任候選人的名單給委員會,此委員會將作一系列審核。委員會亦可以提議其他的候選人,精選作業過程中,可以約談候選人,也可以向其他有關團體請教意見。
四、總校長和委員會謹記本校在聘用合格人選時,要優先考慮女性及少數民族中的合適人選。
五、委員會完成審核之後,將呈交總校長,再由總校長推薦給校董會做最後慎重考慮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