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康乃迪克州,玉米田長大,今年24 歲的千禧世代大衛‧ 伯斯坦(David D. Burstien),9 月中旬應美國在台協會(AIT)來台訪問,在數百位台灣年輕人的前面呼籲:「這個世代是我們當家的世代了,我們正在形塑(shape)這個世界。」
18 歲時,大衛有了第一次投票的機會,他不僅把握自己神聖的一票,更異想天開,買了一台數位攝影機,就這麼拍起影片,告訴同年齡的18 歲年輕人,別放棄你神聖的一票,踴躍出來表達你的想法與意見,支持你的候選人及政黨。
他花了1年多的時間,採訪了明星及名人,走遍了35 州,舉辦了上千場的說明會,在街頭,在教室,在運動場,在購物中心,宣導年輕人要出來投票。結果2008 年的選舉,他成功的號召2.5萬名的18歲首投族出來投票,這項運動稱為「18 in‘08」,大衛也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年輕人。
千禧世代正在改變世界
大衛不僅是位導演,他也是位作家,他寫了一本書《Fast Future-How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is shaping our world》,描述1980-1994 年出生,目前介於19-33 歲的年輕人。大衛強調的是,這一世代的年輕人是「現在式(present)」,不是「未來式」,「我們已做了一些改變及影響,不要再認為我們是未來」大衛說。
看看臉書創辦人佐克柏,28 歲已打造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社群網站。同時也看看白宮的主要撰稿者, 也是屬於千禧世代。或是看「占領華爾街」、「阿拉伯之春」等重大運動的發起人及參與人,他們也都屬於這個世代,因此這個世代已經在形塑世界,不要再把他們視為未來,更不要「小看」他們。
縱使各界會對千禧世代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衛認為,千禧世代經歷了2 件大事,讓他們成為最有潛力的世代。其中一件就是911 事件,恐怖攻擊不僅破壞了美國的秩序,同時更讓千禧世代有著與過去不同思維,他們變得具有國際觀,具有容忍度,更具有多變性。另一事件就是2008 年的金融風暴,讓千禧世代再一次感受到世局多變, 唯有隨時變才能應萬變。
因為數位及網路,使得千禧世代變成有始以來最能容忍、最有國際觀、最具教育能力、最多元化、最相互連結的一群人,也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一群人, 約有25 億人口之多。因此,千禧世代是全球最重要的一群人,他們不是未來,他們是現在。
由於他們經歷了經濟衰退,同時也經歷了911, 所以他們知道如何去適應改變,適應變局,就連失業率攀高、找不到工作,對千禧世代來說都是小事, 他們都經歷過這些最糟的事,「但沒被打倒,反而更堅強。」
千禧世代處在壞的世代,也是最好的世代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大衛說,千禧世代處在最壞的時代,也是處在最好的時代,因為什麼都是新的,什麼都是第1,沒有前例可循,更沒有包袱。
只有在這個時代,一個沒有資源、口袋空空的年輕人,只要有一個想法,就可以把他的想法透過網路、透過YouTube 傳播出去,「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也只有現在可以輕易辦到,」大衛說。他自己拍了影片,透過YouTube 讓全美數百萬的年輕人可以看到,進而認同他的想法。
一位素人歌手,躲在地下室的小房間,自彈自唱後上傳到網路上去,就這樣傳到全世界去,你就可能成為知名歌手,不用花太多的錢,也不需要經紀人, 就能成名。
同樣地,如果你想創業,現在也是最棒的時機,不需花大錢,只要在電腦前寫寫程式、開發App,放到商店供人付費下載,你就可以賺到錢,甚至有大公司來雇用你,或花大錢買你的智財權(IP),這比矽谷車庫創業還簡單, 不是嗎?
不要自我放棄,不要失去自信
台灣的千禧世代面臨低薪的魔咒,大衛聽了記者解釋後說,美國也有低薪, 甚至是高失業率。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決定了高度。年輕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相信自己是可以創造價值,「那麼這些低薪或失業就不會長久。」
他打趣的說,其實到很多國家去,看到年輕人都處在類似的環境之中,就是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多、房價高、物價高,年輕人好像都很失志,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大衛想告訴大家,別人不會比你好到哪裡去 !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你自己。如果你認為就此受限, 也不去努力突破,那就可能陷在這個困境中。但你看看世界上那麼多年輕人,他們走上街頭,他們參與公共事務,他們參與公益團體,他們著手改善周遭環境不公平的現象,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有錢或是有能力,只是他們認為可以做些事情,不會在那裡抱怨,不會在那裡等天上掉下來機會,而是主動站出來。
別人不會給你機會,上一世代的人也不覺得千禧世代「夠格」去承接他們的事業,只有自己站出來、做些事(do something),才能獲得上一代的認同, 也才能不僅形塑世界,更能創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