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水星酒館大門,迎面而來的是掛滿經典樂團海報的大片紅牆,竄入耳朵的是吉他貝斯鼓聲交疊的搖滾音樂。熱愛搖滾樂的老闆阿昌(陳振昌)和Don一同打造了這間美式搖滾酒館,目的不是為了賣酒,而是為了讓南台灣的獨立音樂可以有表演場地。
水星酒館開業至今,有過很多極好的樂團表演過:八十八顆芭樂籽、Full House、風籟坊、熊寶貝、Damnkidz、絲襪小姐、透明雜誌等。店內也販賣著這些獨立樂團的唱片,力挺著獨立音樂人的夢想。
這裡是高雄地下樂團文化的集結處,獨立的靈魂、宣洩的歌詞與音樂,都在這個小小的水星酒館裡,爆炸全宇宙。
自己的音樂就自己嘶吼唱
1994年,是阿昌人生中對音樂的重要轉捩點,有一天,他突然跑去跟唱片行老闆說:「我想聽搖滾樂,可以推薦唱片給我嗎?」於是阿昌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張搖滾樂唱片,也接觸到第一個搖滾樂團Guns N’ Roses。自此之後,「我就常常跑唱片行,找音樂雜誌來看,後來在退伍後才組成了自己的第一個樂團─馬猴樂隊。」
「本人代表台灣第10任總統陳水扁上台發言,請叫我陳總統,不要叫我阿扁,我跟你沒那麼熟。」阿昌回憶起他的第一次舞台開唱,恰好是陳水扁總統首次上任那一年,他在台上開著政治玩笑,一面被台下觀眾噓、一面享受著在台上表現自我的愉悅。
現在自己開了廣告工作室,阿昌仍然默默支持著高雄地區熱愛創作的年輕人,他與拍攝獨立樂團紀錄片《從南方來的聲音》的加拿大人Don合資開了水星酒館,讓對音樂懷有熱忱的年輕人可以在這裡展現自己的歌與才華。
「在台北,因為樂團的數量多、前輩也多,所以新進的年輕人其實很容易可以找到學習的對象;但在高雄卻不是這樣,高雄的樂團其實也不少,但多數都是靠自己摸索學習,所以我們浪費了很多時間在找正確的方向,」阿昌說。
阿昌也發現,這2、3年來有很多人開始用台語、客語等本土語言去創作音樂,一個很大的原因當然是政府的推廣與補助,但可惜的部分是,這些歌曲中的歌詞仍然有硬寫出來的影子,只是把語言換掉而不是從旋律本身做本土思考。
「台灣的音樂受到當初日本演歌、還有中國音樂的影響,其實很容易發掘出自己的特色,這是現在做本土創作的人需要去理解的,而不是一味學習外國樂團旋律。」
「台灣人做音樂不能再肚臍眼文化了,不只要寫個人的事情,還要能看到社會發生的事。所以我的歌寫的都是有關人、土地、歷史等等。」阿昌最喜歡的音樂是40年代的台語歌,因為裡面都是藉景抒情,那種含蓄但豐沛的情感是阿昌最喜歡的地方。
大高雄音樂力量 靠大家一起完成
高雄這個城市在阿昌眼裡,就像是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雖然早期因為工業環境汙染讓愛河發臭,還有煉油廠、高雄港等等,讓他有一個不好的童年,但最近十多年來可以明顯感覺到高雄正在起變化,文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也讓音樂可以逐漸發芽茁壯。
於是他花了1年半的時間,跟著這些樂團,從台灣頭拍到台灣尾,翔實記錄著這些樂團的演出以及高雄獨立音樂場景近10年來的轉變。記錄樂團生活來告訴大家獨立樂團到底在幹什麼,為什麼即使不能賺錢支持生活,還是要那麼堅持自己的音樂,這就是紀錄片《從南方來的聲音》的誕生。
「其實我很希望可以為高雄的音樂環境做一點努力,好比說我們努力製造更多機會讓年輕人願意組團表演,這樣就會帶起周遭相關產業,也可以讓音樂文化更發達。」阿昌的聲音宏亮有力,正如他在舞台上嘶吼著自己的歌時,那種自信豐沛的模樣。
其實高雄的獨立音樂文化,水星酒館的另一個老闆Don也是幕後大功臣。Don原本在為音樂雜誌撰稿,寫過高雄獨立音樂的專欄,他很驚訝在高雄這樣的城市裡,竟然有著這些獨特的樂團存在,但也心疼疑惑著,高雄的音樂場景為何總是不被重視?
於是他花了1年半的時間,跟著這些樂團,從台灣頭拍到台灣尾,翔實記錄著這些樂團的演出以及高雄獨立音樂場景近10年來的轉變。記錄樂團生活來告訴大家獨立樂團到底在幹什麼,為什麼即使不能賺錢支持生活,還是要那麼堅持自己的音樂,這就是紀錄片《從南方來的聲音》的誕生。
「其實我很希望可以為高雄的音樂環境做一點努力,好比說我們努力製造更多機會讓年輕人願意組團表演,這樣就會帶起周遭相關產業,也可以讓音樂文化更發達。」阿昌的聲音宏亮有力,正如他在舞台上嘶吼著自己的歌時,那種自信豐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