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條河,一條天人在拔的河,拔河的隊員之一,是甲仙總鋪師陳誌誠。
電影《拔一條河》,讓甲仙名氣指數突然暴增。來到甲仙,你一定認識一個朋友,這個人叫陳誌誠,他既是甲仙總鋪師,也是甲仙芋田復育計畫的推動者、甲仙形象商圈的總幹事,更是甲仙綠色土地計畫的推動者,自耕了一畝「聽佛經」的香草田。
甲仙不但是台灣特有的山芋產地,也是台灣梅子及筍子最大宗的產地,早年這些作物都是輸日大宗。如果你到誌誠總鋪師的店,一定要先搶在清明節前才能吃到正宗「脆梅」,清明節後就得改點客家味十足的梅子餐。有趣的是,總鋪師說,別看這裡超大的麻竹筍,細緻的口感有著田埂上曬過的陽光味,直接拌炒大腸,人間絕妙好味。戴著古早的大框眼鏡,講話慢條斯理,對人客氣到讓你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陳誌誠古意的性格,超像甲仙的芋頭,扎扎實實有著「憨憨做」才懂的滋味。
旱地看天,憨憨做的甲仙芋
八八風災後,甲仙1/3 的人都外移了,原本的山芋田也因擔心保育大量銳減,這裡的人一度不知何去何從。最近上映的電影《拔一條河》,講的就是甲仙人陳誌誠和好友們,和老天爺拔一條河的故事。地震來,大雨來,天災厄運一起來,但是甲仙人反而跟甲仙芋一樣,沒有被環境所困,一樣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突圍。
陳誌誠說,甲仙人很像甲仙芋,有著旱地出頭的能耐。甲仙位處高雄山區,這裡的芋頭是典型的旱芋,也叫「看天芋」。山區的黑土地沒有灌溉溝渠,完全得看老天下不下雨賞飯吃。而且黑土地土性黏,不像平地上的水芋田土質鬆軟,所以水芋長得長長的,旱芋囚窩在黑土地裡,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得靠自己掙扎才能出人頭地,在四方奮力一搏後,反而長成了又圓又大、扎實的模樣。
陳誌誠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44 歲的他,台北工專畢業,原本在北部有一個很不錯的工作, 但是看著父母年邁,毅然就回來接家業,沒想到一回來就碰上八八風災,半年沒有生意,是留下?還是再走?
不抱怨,他選擇做甲仙芋,因為他相信這裡強悍的山芋精神一定可以再出人頭地。
有機香草園,重現綠色生機
見到陳誌誠那天,大清早他從香草園拔回了一把新鮮的香草。問他為什麼要在這個黑土地上種香草,他說,八八風災後,他一直想做一件事,甲仙之前因為是南橫要道,大家都變成了生意仔, 完全忘了這片土地。如果能重新來過,他想做一些跟「綠色土地」有關的事。所以他把祖傳之地整理整理,有機香草園就這樣一邊聽佛經一邊自然地長出來了。
他有一個不成文的待客之道,就是親自泡一壺有機香草茶給你。透明的茶壺,剔透著一壺碧綠的馬鞭草、甜菊、檸檬草、香蜂草、萬壽菊⋯⋯,暖暖下胃,馬上暑氣全消。
陳誌誠很喜歡做事,但父母親常常笑他做的都是「窮開心」的事,如果你問他: 「到底是做生意重要還是交朋友重要?」他的回答一定是交朋友比較重要。
香草園曾經讓附近的身心障礙病友到香草園來認識香草, 香草獨特的安神作用,可以有自然療癒之效。當病友碰觸香草開心的笑了,陳誌誠感動莫名,馬上用香草煎起牛排宴饗這群好朋友。
香草園裡什麼香草都有,但是最讓陳誌誠開心的是,香草最能療癒人心。
香草帶來綠色的力量不止於此。風災後不只甲仙在地陷入困境,區內的外籍媽媽更是一籌莫展,陳誌誠和他的好兄弟甲仙愛鄉協會理事長陳敬忠,又一起做了一件「憨憨做」的事。陳敬忠把自己50 年的祖厝整理出來,陳誌誠則把香草園的檸檬草、迷迭香一一摘下,他們希望能幫助外籍媽媽們自立站起來,這個「漾‧廚房」完全由南洋姊妹獨立經營。這種互助互相拉拔的精神,成為甲仙人最美的風景。
作伙精神,濃濃的人情味
其實早在30 年前,陳誌誠父母經營的皇都飯店就有一種「搭伙」習慣。他的父母希望所有來甲仙服務的外地人,不論是公務員、教師或警察,都能和他們一家在同一張桌上吃到熱騰騰的飯菜,所以推出這種搭伙餐。陳媽媽認為,吃得飽才能讓這群「尚gaou(台語:最厲害)」的人留在甲仙,不想走。至今這個搭伙習慣已30 年了,他們一家人的晚餐還在和不同的人吃飯。
甲仙有一句俗諺:「中秋若嘸呷甲仙芋,會找嘸頭路,」八八風災後,山芋田因保育大量銳減,甲仙芋也快消失不見了。熱情的陳敬忠和陳誌誠決定開始甲仙芋復育計畫,他們選擇在較平坦的田地,重新鼓勵種山芋,並以比保證收購價格高2 元向復育的農民收購,如果你走省道台20 及21 線進入甲仙, 就會看見一片片復育芋田。
《拔一條河》導演楊力州說,甲仙人正是台灣的縮影,記錄甲仙時最令他感動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遇到再大的橫逆,都緊緊握住繩索,永不放手!」
來甲仙,認識陳誌誠,你會相信,在這塊土地上依然存在, 人與人之間逗陣作伙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