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漫行島嶼,用最美的速度

單車環離島

張建維 整理/方正儀
user

張建維 整理/方正儀

2013-09-01

瀏覽數 5,150+

漫行島嶼,用最美的速度
 

「離島」是動詞,同時也是名詞,意味著「離開」,也意味著「到來」。如果「單車環島」是個令人嚮往的夢想,那麼單車「離」島呢?離開台灣,在廣闊海洋的另外那頭,是不是也有著同樣充滿想像、同樣令人期待的島嶼風光呢?

騎著單車旅行離島,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台灣的離島大多是火山島與大陸島,常在短距離之間出現明顯的高低起伏,拖慢了前進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在依山近水的海島上乘風旅行,少有都市繁忙壅塞的氣息,純樸的居民與大海的味道,始終在一路上緊緊相伴,也難怪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放慢腳步,甘願用十多公里時速來體驗這些島嶼。

騎著機車、開著轎車的旅人或許可以在一天之內造訪許多知名的景點,卻容易在匆忙之間忽略路旁小小的風景;身為單車騎行的旅人, 早已有了短時間內無法看遍全島的覺悟,卻也因此更加地悠哉、更加地隨心、更加容易體會島嶼專屬的單純與美好。

「因為無法趕路,所以也難以錯過。」我想這是給單車旅人很好的注腳。

颳東北季風的冬日是金門最頭疼的季節,幸好,我們是在盛夏季節來到金門。離開瓊林之後,迎面而來的都是徐徐和緩的輕風,道路兩旁也種滿林蔭茂密的木麻黃,在整路盡是蟬聲高鳴的環島北路向西騎行,其實是一種悠閒的享受。

抵達金門的第一天,我們沿著環島北路、西路、南路、東路,逆時針地繞行島嶼一圈。在北面,木麻黃林蔭伴隨著和風與蟬鳴;在西面,是熱鬧的金城街頭和美味的小吃;到了南端,起伏不定的環島南路讓我們汗流浹背;東側的金門則是平緩而寧靜,漫長又筆直的環島東路讓人忘記這是一座小小的離島,竟以為自己將前往某個嶄新的大陸。

來到金門騎車,除了沿海的環島公路,絕對不能錯過的兩條路線,應該就是烈嶼和太武山了吧 !

烈嶼,又稱為「小金門」,島上的濱海公路是兩條平行延伸的水泥車道,其實原本是要給坦克車走的,現在意外成了單車環島的絕佳路線。沿著海岸、穿過田野,再加上兩側木麻黃貼心的遮蔭,讓烈嶼成為台灣最適合騎車的離島之一。

太武山則是金門島上最艱難的行程,我們只能連牽帶騎的勉強上行。好不容易攀至山頂,迎著大片美好的風景,呼吸帶點海味的空氣,有時不禁在心底興起奇妙的錯覺,好像在環島路程中,隨機停留下來的那些田野、那些堤岸、那些樹蔭,才是這趟旅行真正的目的;至於著名的戰史館、文化村與舊坑道,只是景點與景點之間偶爾休息的驛站,滋養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塊田野、下一條堤岸,和下一片樹蔭。

從馬公市上岸之後,我們接上203 號公路,這是一條長達35 公里的「北環」路線,最遠可以橫越跨海大橋,抵達西嶼最南端的漁翁島燈塔。一路上,風車、大橋、古厝、玄武岩, 是每一個來到澎湖的遊客都會踏上的旅程。

風吹、日曬,不管你是在哪個季節到來,澎湖總是要讓你印象深刻的啊。我心想,冬天的北風,夏天的豔陽,與其說它們是旅人難熬的折磨,不如說它們是島嶼固有的驕傲,要風有風,要光有光,這就是澎湖得以深深自豪的菊島風光吧 !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大菓葉的柱狀玄武石壁或許是澎湖最壯觀、獨特的景觀了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個小小的海崖上,雕刻出一排一排平行陣列卻有著垂直節理的石柱。只不過,大菓葉玄武岩壁位在西嶼東南側的偏僻海邊,從馬公市區一路遊玩過來的旅客,肯定會在中途許多景點駐足遊覽,等到終於來到大菓葉時,常常已經是下午時分了,逐漸西沉的太陽從岩壁後頭直直照來,讓整片玄武岩壁毫無生氣。

但我們是騎著單車來訪,再怎麼趕也趕不上,於是我們理所當然的在西嶼住上一晚,隔天早上迎著風、順著光,造訪那令人一再嚮往的地方。此刻,陽光從我們的身後照向山崖, 正好為大片的岩壁打光。我們站在大菓葉與海崖相間的狹窄平台上,眼前是廣闊敞開的玄武石柱、背景又是整面晴朗的藍天白雲,這應該也是一種因禍得福⋯⋯不,是因「慢」得福吧 !

「幸好腳踏車騎不快 !」我偷偷在心裡這樣慶幸著。

在東岸的山路上,我努力去想像地底下那猛烈碰撞的板塊運動,那曾經噴發的滾熱岩漿,時至今日,大地的脾氣雖然已經不再倔強如昔, 但我仍然可以用痠痛的大腿與滿身的汗珠,來親身體驗一番。

一路爬行(偶爾牽行)到山路的頂端,小長城步道依然人滿為患, 我抓準觀光團前後輪替的時間,闖進步道盡頭的涼亭。居高臨下,向南望去,可以看見島上最寬闊的山景、最壯麗的斷崖,以及貌似睡美人與哈巴狗的海蝕巨岩。聽說,眼前那段圓弧形的臨海山壁,就是形塑綠島的巨大火山遺跡,想著想著,對這座島嶼又是一陣莫名的敬畏。

當下,即使身邊已經塞滿了喧譁的遊客,我還是捨不得離開這座涼亭。

回程途中,我把單車停靠在一段微微傾斜的臨海公路旁,想留下幾張島嶼和單車的合影。這裡沒有什麼主要的景點,也少有來往觀光的車陣與人潮,我可以蹲在路旁盡情的取景、恣意的拍照。防護欄外的海水一波波打上陡直的崖壁,傳來令人心曠神怡的聲響,那個片刻的光線、浪聲、溫度與味道,好像都被我收錄進相機裡,可以在日後反覆地回顧。

「你想要什麼,就會把那裡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我想要的只是,從喧鬧的港區抽身離開,找到一個美好的角落,並且記得那是島嶼最真實的風貌。

(更多詳細圖表請見《30》雜誌2013年9月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