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金融證照誰最罩?

馬恆瑞
user

馬恆瑞

2004-09-01

瀏覽數 7,650+

金融證照誰最罩?
 

你是否也動念想考張證照呢?金融證照究竟該怎麼考才好?金融證照是不是求職成功的保證書?證照以外,還有哪些必須思考的問題?

回顧2000年到2003年間,是台灣整體經濟風雨飄搖的年代, 也是台灣職場有史以來危機意識最高張的年代。裁員風起,沒有第二專長或專業證照的人深怕被淘汰,形成一股新興的考證風潮。今年景氣復甦,財富管理、現金卡業務成長快速,各大金控業大舉徵才,金融證照成為企業評量人才的主要條件之一,更加劇了考證熱潮。

5000個機會刺激考照風

近年現金卡業務大幅成長,業務部隊不斷擴編,財富管理所需的第一線理財專員,能帶給銀行穩定手續費收入,是各大金控積極培養的人才,頂尖業務員更是炙手可熱。六月份下旬,各大金控公司紛紛釋出消息,大量追加徵才員額,至少有超過5000個工作機會向有志從事金融業的人才招手。而國內金融從業人員的考照風潮,也在金控擴張版圖效應下,逐漸熱絡起來。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目前需要具備金融證照相關的職缺數,就佔了全國所有職缺數的30.25%,因此無論是職場新鮮人、轉戰金融職場的工作者、尋找事業第二春的待業者,甚至是金控的經營管理階層,為了取得執業資格或確保晉升機會,莫不積極取得證照提升競爭力,獲得公司與客戶認同。

高階金融證照超搶手

專辦金融專業測驗的台灣金融研訓院,固定舉辦基本六項證照測驗,在1999年至2003年間就吸引了約74萬人報考、54萬人到考,合格率在3成左右。共約4萬人取得理財證照,有希望成為理財專員,然而理財專員的市場需求不過數千名,為了增加競爭力,有些求職者選擇考取更高階的國際金融證照,這些高階金融證照中以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理財規劃顧問)與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風險管理師)最受矚目。根據美國投資管理研究協會(CFAI)對台灣高階金融換照需求的預估,在2007年的超額需求仍有6900人,因此,考生現階段可以不用擔心高階金融證照會產生供給過剩的問題。

有證照才能合法販售

由於財政部規定,要銷售金融商品必須先取得該商品的相關證照,擁有的證照越多,可合法販售的商品也越多。目前多數銀行會要求員工優先取得業務相關證照, 如信託部人員取得信託證照;國外部及企金中心承作外匯人員要取得外匯證照;襄理級以上要取得授信及內控證照;理財專員要取得理財證照; 一般行員至少要具備保險、信託證照等。

除了依照個人職務需求選擇業務相關證照外,在準備報考前還應該仔細評量, 這個證照是否真的有價值。檢視點如下:1.主辦單位是否有歷史及信譽;2.考試所代表的內容是否切重工作之所需;3.擁有該證照者的表現是否優於無該證照者(包括工作的內容與給薪差別);4.證照持有者在業界的影響力是否大於無證照者。

CFA不輸美國MBA學位

在國際金融證照考試方面,全球金融第一特考──CFA(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在資產管理界的價值不亞於取得美國前10名MBA學位, 讓考生趨之若鶩。在台灣,已經有JF怡富資產管理(原怡富投信)、荷銀投信、新光人壽等一流公司要求或鼓勵員工至少要通過CFA第一級考試。商學院的大學畢業生準備進入職場就業,若在大四畢業就考上CFA第一級考試,也比較容易受到雇主的青睞。

相較來說,CFP(理財規劃顧問)就比較適合有長期工作經驗的金融界人士來考。在美國考CFP的人年齡約在40歲左右,因為理財規劃實務需要親身累積經驗,方能設身處地幫客戶做有效的規劃,所以即使考上了這個證照,也要慢慢地培養你的客戶及績效,最後CFP這個證照才能幫你加分。

【趁遠見週年慶訂,一年送半年】中階主管必收>>看懂產業趨勢,升遷與轉型的關鍵利器!

在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的設計中, 通過CFA的人,只要再通過CFP第六個模組課程,便可順利獲得證照,省卻前五個模組的課程與前五個考試,節省近10萬元費用與250個小時的上課時間,非常划算。

金證照顧問執行副總經理劉作時,也建議年輕的朋友先考CFA。「整體而言,年輕人參加CFA考試較能拓展未來的發展空間,而CFP較適合已有客戶基礎的理財顧問,FRM則較適合銀行風控人員或金融商品交易員。」

提升顧客信任度更重要

在埋頭苦讀,準備考照之前,不妨停下來先思考幾個問題:第一、確認自己的人生志向,並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進入金融業。證照也許是求職的敲門磚,但有證照不代表一定能擁有好工作或者保證加薪,也不代表一定能在金融業發展順利、一帆風順。

和證照同樣重要的條件太多了,金融服務業最講究業務人員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是否容易讓顧客信任這個特質,幾乎是勝敗關鍵。「穿上你最好的衣服,站在鏡子前面,然後問自己:『我是不是能信任這個人?』。」104人力銀行教育資訊網經理陳漢中,建議大家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審視自己的特質。

第二、思考進入金融業後的生涯規劃。假設你定位自己將工作到60歲,那必須常常思考如何確保自己的工作生涯能有好工作。如果你羨慕前瑞銀華寶證券研究部副總裁蘇豔雪的境遇,成為台灣首席外資中、下游硬體分析師,年薪百萬美元,最後還可以前進華碩成為投資長,那麼你就要提醒自己,隨時用老闆的心態和格局去思考,替自己爭取專業滿足外,也創造被大老闆發掘的機會。

每5年自我評估競爭力

另外根據WTO規劃,2006年中國將開放外資金融投資, 未來金融業可望重演當初台灣IT產業登陸的榮景,挾著台灣金融自由化的經驗與文化語言相近的優勢,台灣金融人才應放眼國際,隨時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除了專業證照外,懂簡體字、日文和英文,是下一波人才素質的關鍵。」陳漢中,也建議金融業人士多注意國際新聞,有助觀察大陸政策發展與貿易趨勢,不但對自己未來就業選擇有幫助,也可以符合高階客層對全球格局思維的要求。天天上網練習看懂簡體字的新聞,也是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終生學習不只在專業證照考試。」金融研訓院副院長陳泰隆提醒有志從事金融的人士,無論景氣或趨勢如何,都應時時保持學習的狀態,讓自己擁有第二專長,每5年客觀評估自己的專長與能力一次,「這才是可長可久的就業必勝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