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準備好開咖啡館了嗎?

理財行家Carol的一日老闆夢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4-10-01

瀏覽數 4,450+

準備好開咖啡館了嗎?
 

第1天∕面試

要這麼認真嚴肅嗎?

由於提供實驗的咖啡館老闆三上先生對咖啡品質的要求甚高,堅持要先讓Carol了解咖啡業的生態,同時需要花上至少二到三天的時間,才能讓生手對咖啡有初步的了解(用一天的時間學習煮咖啡,另一天則正式上場)。因此Carol在正式進入訓練課程的前一天晚上,7:30下班後就匆忙地從桃園趕到台北,接受老闆面試,談談咖啡館的經營理念。

夢想中的咖啡館

老闆首先詢問Carol想開什麼樣的咖啡館,因為咖啡店的生態有很多種,有以35元為賣點的;有站著喝完就走的;有坐下來慢慢品嚐的;有重視裝潢、氣氛和人員服務的;也有回歸到咖啡的本質── 「給我好咖啡其餘免談」的。Carol究竟想經營的是哪一種呢?

「應該是比較重視氣氛的那種。」Carol說。「例如比較溫馨的地方,讓人推門進來就想在這裡休息一下。」不過,「當然咖啡也不能太難喝啦!」她補充道。Carol分析自己平常造訪咖啡店的模式,也是先注意到整間店的特色,接下來才會注意到咖啡好不好的問題。

能不能不學了?

老闆聽了,並沒有因為Carol和自己的經營理念不合而有所不悅,反而認為Carol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很好的事,這樣會做得很快樂,也會很努力地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讓原本心裡忐忑不安的Carol鬆了一口氣。「我本來很擔心(像我這樣)對咖啡沒有那麼狂熱的人,今天談完明天就不用來了。」雖然Carol確定老闆並不會因為雙方的認知不同, 就不願意教她, 不過面對老闆的高品質要求,Carol還是覺得壓力很大,深怕達不到老闆的期望。甚至在回家的路上,偷偷地跟友人說:「不知道能不能不要學了?」因為她印象中的咖啡館老闆娘,應該是打扮美美地坐在櫃檯,不是這麼認真嚴肅的。

第2天∕準備

怎麼一點都不浪漫?

帶著緊張的心情,Carol第二天比約定時間提早一個鐘頭,10點就到咖啡館報到了,顯示她對這次訓練的重視程度。Carol首先在老闆娘的協助下穿上圍裙,不過穿得不太好,七手八腳地不知道該怎麼綁才好。終於穿戴整齊後,11點老闆開始講解開店的注意事項和咖啡種類。

MENU∕每一項都學問

首先要開燈,把裝飾用的藍山木桶放置在店門口,並且將吧台相關物品備齊。

接下來重頭戲上場,Carol要先了解店裡提供的咖啡種類,才能介紹給顧客。一般咖啡店很少將產區也標示出來讓顧客挑選,因此Carol需要格外用心記下產自各個不同莊園的咖啡差異。向來到咖啡店只知道要點拿鐵、卡布其諾的Carol,從沒想過小小的一杯咖啡裡竟然還有這麼多學問!

這裡的咖啡主要分為單品、綜合及義式咖啡。義式咖啡就是一般人熟知的拿鐵、摩卡、卡布其諾等花式的做法; 單品、綜合咖啡則是由濾泡沖製,水溫、水流粗細、手腕力道都會影響它的口感, 這是Carol在短期內比較難以掌握的部分。除此之外,蛋糕和手工巧克力的種類也都要記清楚。她拿出筆記本,詳細地將每一種咖啡記錄下來,利用空檔一個人在旁邊喃喃自語地默背。

外場∕每一位都VIP

外場服務方面,要如何讓客人馬上了解咖啡並點選最適合的口味呢?首先要詢問來客是否曾飲用過本店的咖啡, 若曾經飲用過,就接著問客人「今天想品嚐什麼口味? 」「需要幫您介紹嗎?」,並挑選適當的時機,例如在送上咖啡時加上一兩句產品的特徵解說,讓客人更了解口中的咖啡種類。

如果是第一次踏入店裡的客人,要先詢問他平常喝咖啡的習慣,例如常喝濾泡式還是義式咖啡?習慣加糖或奶精?能不能接受果酸味?這些雖然都是小細節,卻是咖啡館能不能提供顧客最滿意咖啡的關鍵。講解完這些流程和服務客人的細節也接近中午了,老闆讓Carol休息一下,吃完飯後下午就能實際操作了。

下午1點,老闆確定Carol已經對咖啡有大概的了解,所以指派店裡最資深的店員書亞來教她實際的做法。

書亞先教她外場的服務情形,包括桌號、開單、買單、發票, 以及收銀機的使用方式,還有托盤的拿法。別小看端盤子的技術,新手如果拿不穩的話,就可能將整杯咖啡潑灑在顧客身上,所有的心血也都付之一炬。Carol拿起了端盤和水杯,小心翼翼地練習著,不過還是拿得不太穩。

吧台∕每一滴水都講究

1:45分準備開始煮咖啡。光是從淨水器的使用就可以看到咖啡館的要求,不但分為三段淨水,奶精還須依照不同的咖啡口味而有不同的裝瓶方式,甚至連客人要求用來配藥喝的白開水也講究特定的酸鹼度。還有磨豆器的使用更要注意,由於咖啡都是現磨現煮,所以書亞特別叮嚀,每一杯咖啡在研磨前都要先把磨豆機清乾淨,以免上次殘餘的粉末影響下次的口感。義式咖啡的機器,分為單、雙頭濾器,在使用時要確定把咖啡粉壓平、並將濾器卡緊,才不會讓水滲漏出來。這些細節可絲毫馬虎不得。由於Carol是初學者,所以今天的教學主要是以義式咖啡和濾泡式咖啡為主。

首先,從最簡單的義式咖啡開始, 書亞叮嚀「上面要浮一層creama(油脂)才能端出去。」如果咖啡粉放得太少,或是沒有將咖啡粉壓緊, 做出來的義式咖啡就會少這麼一層油脂。「這樣就必須要重做!」書亞說。一杯看似簡單的義式咖啡,要下的工夫可是不簡單。

咖啡∕每一杯都不簡單

接下來進階到較為困難的拿鐵。書亞示範過一遍後,就讓Carol自己試做。她磨起豆來還頗有一番架勢,不過卻用了不適當的布來擦拭濾器(每個器具都要用不同的布來清潔),接著粉末沒有壓平而且壓得太緊,最後還不小心被奶泡燙到。不過在重重的困難中,Carol終於完成了她的第一杯拿鐵,不知道她的師姐書亞評語如何?

「奶泡很細。」書亞認為雖然Carol最後的拉花圖案沒有做得很美,不過就初學者而言已經很不錯了,Carol在拿鐵這個項目上大致可以過關了。再來是難度更高的卡布奇諾,Carol打奶泡時特別戰戰兢兢, 連手都在發抖。不過還是抓不準適當的時機及奶泡的量,「突然發覺有障礙,怎麼辦?」Carol求救地說,她暗自祈禱明天不要有人點卡布奇諾。

巧克力摩卡就比較簡單一點,不過Carol擠鮮奶油的時候遇到了困難, 不知道從裡面還是外面開始轉,她擠到一半不知如何是好,偏偏攝影記者還是繼續捕捉鏡頭,她急得大叫:「Oh!My God!不要照了!」最後書亞只好接手,把剩下的鮮奶油擠上去,才完成了這杯咖啡。

品質∕不成就再來一次

稍事休息之後,到了下午3:15分,Carol開始學習比較複雜的濾泡式咖啡。

簡單地說,濾泡式咖啡就是將磨好的咖啡粉放在濾紙和濾器中,用熱水沖泡。別小看這簡單的程序,若沒有長久的練習和經驗累積,是無法掌握水流大小、溫度等細節。

Carol一邊仔細地觀察書亞的做法,一邊將重點一一記錄下來。輪到她上場時, 她小心翼翼地磨豆子、注意水溫的變化,不過第一次注水時卻很緊張,拿著熱水的手隱隱發抖,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好。書亞在旁邊鼓勵:「不用緊張,慢慢來!」於是Carol鼓起勇氣,加了水,但卻不停地叫:「啊!」顯然是發現自己做錯了。

書亞連忙補充說「注水的時候一隻手加水,另一隻手可以扶著手腕,這樣比較穩定、不會發抖。」經過指導後,Carol第二、三次做得比較好。不過因為水量拿捏不準,所以需要加好幾次水,這樣就可能會造成過度萃取、進而影響品質。雖然Carol一個人練習了好幾次,但似乎離標準還是有一段距離。

39週年慶特別企劃,訂遠見還能帶走行李箱、咖啡機等好禮!

我發誓:明天要更好!

到了下午5:45分,差不多是該打烊的時候了,Carol將Espresso機與磨豆機拆下來清洗,並將卡在裡面的咖啡粉,用牙籤細細的刮除。除此之外,濾器、抹布的清洗,還有洗廁所、倒垃圾等例行公事,對平常在家裡甚少做家事的Carol而言,是很繁瑣的工作,不過她卻一點也沒有抱怨。7點,打烊了,Carol將menu和抄得密密麻麻的筆記帶回家,希望在明天開店前,能將所有細節記熟。

一整天的訓練後, Carol有何感想? 開咖啡館的夢想還在嗎?Carol說,「感到很挫折。」由於一直沒辦法把咖啡煮好,她覺得自己「怎麼會煮得這麼難喝?」即使她已經喝了太多自己做出來的咖啡而兩手發抖,還是覺得很不甘心,發誓明天一定要做得更好。

第3天∕開店

淚灑咖啡館!

體驗的第三天,週日的台北天空飄著雨,這一天Carol要學著扛起經營咖啡店的責任。10點拉開鐵門,開燈、穿好圍裙,整理就緒後,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還沒有客人出現,老闆自願充當Carol的第一個客人,親自驗收昨天費心指導的成果。點餐的時候,老闆發現她離客人太近, 容易讓他們產生壓迫感,還忘了遞上濕紙巾,送咖啡的時候也擺錯了方向……但最重要的是,老闆問Carol給這杯咖啡打幾分?「60吧!」「如果你對自己做的咖啡都沒有自信,怎麼端給客人?」

品質如何客人最清楚

所有外場會犯錯的細節,Carol差不多都經歷了。但這些錯誤都比不過開店的最大擔心:「不曉得今天有沒有客人?」才這麼想,熟客賴先生便一腳踏進了店內。「歡迎光臨!」Carol端上開水和紙巾,笑容滿面地說:「不知道今天要喝點什麼?」賴先生照例點了平常愛喝的衣索比亞咖啡。

從架子上拿下衣索比亞咖啡豆,Carol跟昨天一樣緊張,微微發抖的雙手,深怕沖泡不出好咖啡。做好時,Carol忍不住先倒一點點出來試飲, 還偷偷問旁邊的書亞:「有酸味是正常的嗎?這就是所謂的甘酸嗎?」看來,她對自己的作品還是少了一點自信。

賴先生是住在附近的熟客,因為常常來的緣故,對咖啡敏感度高,一點點些微的差異都能品嚐得出來。

「這是很年輕的手法。」他只嚐了一口,馬上就發現跟平常喝的不一樣, 他說以前喝的口感酸得很含蓄, 是慢慢釋放出來的,但這杯卻酸得很直接, 需要加糖才能掩蓋過酸味。一般客人可能看不出來Carol是新手,不過敏銳的熟客賴先生一下子就察覺了。

服務是從味覺到視覺 接近中午

時分,來了一對夫妻,尤先生是這裡的常客。兩人分別點了衣索比亞和坦尚尼亞咖啡。但Carol在準備時把兩人點的口味搞混了,連帶也選用了不適合的杯子。

由於是熟客的關係,尤先生喝了一口馬上感覺到差異,還不約而同地跟賴先生說出一樣的評語「這是很年輕的味道」。另外,溫度太低、酸味出來了但咖啡的厚實感沒有出來等問題,也被一一發現。

但較少光臨的尤太太沒發現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她比較在意的是服務人員是否選擇適當的杯子,以測知服務人員的敏感度。她覺得Carol應該選擇適合的杯子給她,「這在其他店是OK的,但因為這家店的品質比較好,所以客人對服務人員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尤太太說。

中午吃飯時間,Carol不放心書亞一個人看店,所以匆匆吃了午飯就趕回來。

顯然她已經開始表現出身為一個老闆所應有的責任感。

下午陸陸續續進來了一些客人,不過很少人發現Carol煮的咖啡跟以往不同,因為都不是熟客。Carol大致上處理得宜,只犯了一些小小的錯誤,就是沒有察覺有些客人其實是進來談事情,沒有耐心聽她介紹完所有的咖啡種類,在察言觀色方面Carol還是需要多加留意。

正牌老闆打分數 「在專業上當

然沒有辦法給很高的分數,不過在服務和熱誠方面卻好得沒話說。」老闆和老闆娘一致給予肯定。

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的老闆,覺得Carol的用心和努力學習是值得讚許的, 至少在這麼短的時間中,老闆感受到了Carol強烈地想要學習、想要拿出成果的企圖心。他認為Carol如果在開店的時候也能保持這樣的態度,就能夠成功。他甚至希望自己的新進人員,也能像Carol這樣努力。此外,Carol在緊張的氣氛下,仍能常保笑容和親切的服務態度,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他認為Carol是「有潛力的可造之才」!一直承受很大壓力、深怕自己表現不好的Carol,聽了老闆的話, 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因為能得到要求完美的老闆稱讚,是莫大的鼓舞。

一日老闆真心話 經歷了這些

挫折,Carol還想開咖啡店嗎?「我還是想開,但方向上會修正。」除了重視裝潢和服務

外,Carol更希望能提供顧客喜歡的咖啡,她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注重咖啡的品質上。而原本以為開咖啡館只要端出一杯「還可以接受的」咖啡就好的Carol,在經過了兩天的體驗後,還是這樣認為嗎?

「從來沒想過煮好咖啡這麼難!」Carol覺得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我覺得我蠻笨的,謝謝大家這麼包容我、又教我這麼多。」

Carol謙虛地說。她認為如果要長久經營咖啡館、要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對咖啡品質的要求還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她也學習到了老闆認真的精神,「如果一個客人,從走進店裡到走出去,都能夠感受到服務人員對他的用心,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事!」在這裡,她也深切地感受了喝到一杯好咖啡的感動,相信未來Carol也會用同樣認真的態度,來經營她自己的事業。

採訪後記

這次採訪最大的收穫,是真正地了解到日本的「職人」精神,那種即使在不起眼的小地方,也要堅持下去的執著。

例如老闆對教學時間的堅持、對顧客的細心(拍攝前請攝影記者先告知顧客)、對品質的要求(有其他人在無法專心烘豆就不做)、對咖啡的深入研究和自信(如果沒有做到最好就不能跟顧客收錢、老闆甚至自己栽種咖啡豆來實驗)……這些他用不太流利的國語、謙稱自己「龜毛」的地方,正是一個專業的職人應該具備的精神。

沒有這些堅持,就沒有辦法大聲說出「咖啡的品質,我來保證」這樣的承諾,也沒有辦法做出一杯真正感動人的咖啡。

而老闆對自己精挑細選出來的咖啡豆極其珍視,雖然願意提供給員工練習,但仍然希望他們好好珍惜,面對煮不好的咖啡,也希望員工用自己的舌頭去嚐出問題所在,而不是將這些心血倒掉。

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堅持,將品味咖啡提升到了美學的範疇。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