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3萬5不當月光族

圓夢理財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04-11-01

瀏覽數 5,300+

3萬5不當月光族
 

一個月賺3萬5,究竟能不能理財?端看你如何生活。在這個高失業率的時代,能有份收入穩定的全職工作,其實就該慶幸珍惜,至於理財?則是由你的生命態度和價值體系所決定。要省錢,就必須要過節儉的3.5萬生活。

節省或享受?

像來自台南藍領家庭的專利工程師陳炯霖,將一半的收入都拿來儲蓄。因為省吃儉用,所以29歲的陳炯霖工作沒多久, 戶頭裡的存款就將近百萬。另一個極端的對照組是曾經任職電視台多年的楊婉宜,因為不願意犧牲生活品質,曾經當了一段期間的月光族。「還記得剛工作時月入3萬,經歷幾次跳槽薪水也調整到原先的兩倍,可是很神奇的是,我的積蓄卻沒有絲毫的增加,倒是支出增加了不少。」她回憶自己從前的生活態度,原來是她對金錢的感覺很抽離,所以「人不理財,財不理人!」

善用保本工具

賺的越多,花的越多,要如何杜絕這種惡性循環,即使月入3萬5,還照樣可以儲蓄?首先,花錢必須有所節制。像陳炯霖將每個月的生活費控制在1萬5000元以內(包含信用卡費),因此才工作5年,很快就將近百萬積蓄。

其次, 要善用保本理財工具。1個月3萬5的薪水,如想在1年之內存到25萬,你每月必須儲蓄2萬元,剩下1萬5用做日常開支。除生活上勤儉、建立起好的儲蓄習慣外,省下來的錢要如何運用?銀行會建議你買個三、五千的定期定額基金。但除非你可以長期持有,基金的績效才能展現,而且檯面上的獲利率還需減去手續費,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不一定划算。

理財不如理才

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說:「投資在理財的時間越多,投資自己的時間就越少!」月薪3萬5的年輕人,可以趁工作之餘修習碩士在職專班,拿到更高的學歷後,晉升加薪的機會就愈大,當手中籌碼較多時,理財才有意義。

廣告創意人范可欽更是服膺「投資自己」的信念, 他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曾說:「我不怕變窮,好的創意,才是這個新時代的貨幣,我只理才,不理財。」一般月薪族當然不用像他一樣,連保險都退掉,但是對專業有無限自信的范可欽,擁有的是另一種無形的資產。

【遠見 x 未來兒童雙刊共讀】週年限時優惠,不只加送一期,還送《未來兒童》知識庫權限!

銀行怎麼幫你規畫?

沒有存款,更要理財!

沒有存款,各家銀行更建議你要理財。先儲蓄再消費,每月拿到薪水,先拿出約三分之二(2萬~2萬2000元)做儲蓄投資後,剩下的才是日常開支。這方法雖然刻苦,卻是累積資產的唯一要訣。中國信託建議每月固定拿出2萬元用來儲蓄投資,分配3000元為現金存款,可當作緊急備用金或整筆投資金額的累積,9000元用作債券型基金、8000元用作股票型基金。

台新銀行則建議從三分之一的開支中,拿出3000元做基本的保險規畫,另外將1萬元用來投資定期定額基金、另外1萬投資在6年期的儲蓄型保險,在人生的精華時期強迫自己儲蓄,同時兼有部分保障。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