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最需要勇氣的職涯態度選擇。
職業生涯走了一半,發現志趣不合、或是遇到瓶頸時該怎麼辦? 不停地換公司無濟於事,換一個專業重新開始,未嘗不是更好的選擇!
發揮1+1大於2的功效
前述的IBM葛斯納,從食品業到電腦業;全家董事長潘進丁棄警從商等等,都是這樣的例子。像這樣人生繞了大半圈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的人,並不在少數,尤其台灣教育向來以功利主義出發,許多人往往順著父母的期望念了自己不喜歡的科系,走入職場後才發現這些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不過,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放棄順遂的道路、離開穩定的工作環境,投入另一個未知。
真正能夠起而行、轉換跑道的人,需要具備很大的勇氣,和破釜沉舟的決心。也因此變動性,是這個職涯的優點與缺點。對熱愛挑戰的人來說, 能夠學習不同的東西、接觸不同的人,自然是一件精采而刺激的事。而熟稔兩個不同的領域,有時候還可以發揮1加1大於2的功效。
但選擇這樣的職涯,風險也相對高很多,換一個工作之後是不是還能遊刃有餘?會不會學不來?萬一做不來還能不能回復原來的工作?這些都是轉換職涯之前必須評估的問題。加上轉換專業後, 資歷、資源、人脈得重新累積,還得學習新的技能,都考驗著轉職者對轉換行業後的熱忱。
換個畫布重繪願景
《願景的力量》一書中認為,願景必須具備能描繪的特質,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夢想一直無法實現、如果你一直看不到夢想實現的景況會如何,那麼,這都可能在告訴你:你想要的夢想可能是幻想(illusion)。看看這些,換專業的成功人士,他們給了我們一個息:在工作的生涯中,我們是可以用「換專業」的態度來不斷檢視,我們是不是走在目標的路上?
有勇氣、具冒險精神、充滿自信的人,是投入新工作者的特質。知名畫家劉其偉,從工程師退休,拿起畫筆再創人生高峰;激勵專家黑幼龍當過職業軍人、外商經理、節目主持人,43歲時帶著4個小孩出國念書,57歲創立卡內基公司,職業生涯可說是拐了好幾個彎。
劉其偉、黑幼龍都是40歲左右轉換職涯,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只要知道自己要什麼,隨時都是轉換跑道的好時機!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脫離常軌,去追求夢想工作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