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活得越來越像我愛的自己

自由作家游乾桂∕學變心6

王念綺
user

王念綺

2005-02-01

瀏覽數 3,700+

活得越來越像我愛的自己
 

何謂幸福? 許多說法莫衷一是,而當自由作家游乾桂,不小心在鬼門關前驚險走一回時,體悟卻是特別地深。

過去的游乾桂身兼多職,像時下大部份的奮力工作者,努力地掙錢,只是增加收入以擁有美好的生活。那時的他像顆陀螺般,轉個不停,每天都有滿滿的行程,從早上擔任心理治療師、接演講、主持電視、廣告, 直到晚上到報社當編輯,一天結束回到家後,還得馬不停蹄地寫作,就寢時已是凌晨2、3點。當時忙碌的工作行程讓他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不知何時是終點,內心充斥不安、焦慮、恐懼……。

當遺書變成生活之一

直到7年前因咽喉嚴重腫脹,1個月的反覆看診,病情毫無起色,醫生開始做更詳細檢查,原本肝功能不好的他還一度被懷疑是罹患肝癌。那段期間的反覆檢查,甚至讓他在煎熬時寫下遺書,安排後事。幸好後來是個令他鬆口氣的答案:「慢性肝炎的急性發作」。

但那漫長的1個月卻讓他對生命起了深層的反省,當死亡來臨之際,迫使他與自己對話,並深思生命存在的意義。當時他雖然小有聲望與財富,但精神生活卻是無比貧瘠,他甚至一度想隱居遠離世俗。在反覆思索之際,他體悟到真正的改變在於心念,如果心念不改幸福也終將遠離他。

而他的心念則是在「價格」與「價值」意義的釐清。對他而言,豪宅、好車是屬於「價格」;欣賞風花雪月、蟲鳴鳥叫、享受一趟旅程則為「價值」。過去的他總是汲汲營營追逐價格, 但後來他衡量一件事物是以它的價值而非價格後,心念的轉變也令他省下不必要的開銷,例如他秉持著從「一」而終的信念,同時只擁有一棟房子、一部車。

辭工作不能辭快樂

游乾桂回憶起一位童年玩伴,不要命地拚命賺錢,在得知患病之時還執意說再賺一點就可退休專心養病,然而當再聽到消息時他已往生了。這活生生的例子,更加提醒游乾桂人生的無常, 而生命的價值只存在活著之時,若等到成為一坯黃土,再多的錢也只能換得冥紙。之後,游乾桂問自己「工作的目的為何?」

過去他總認為賺到錢即可擁有一切,時間、健康、快樂、美好的生活、親情都隨之而來。然而終日不得閒的生活,更使得他連陪伴家人的時光也被犧牲,孩子們更童言童語地問他「為什麼我在家的時候你不在?你在時我就不在呢?」

這也令他更加思考工作意義不應只是盲目地追求金錢。在人生的順位中,金錢應該只是其中之一,而非全部,工作的意義應是發揮工作的使命以及幫助美好生活的實踐。在他心中嚮往的美好生活,則是接近生活家亞倫(R.L.Allen)所謂的「豐富人生,必須健康、快樂、自由、優質生活兼得,附帶有點閒錢。」

為了回歸生活的本質,他花了5年的時間放棄了之前他喻為「狗日」的生活,一一辭去醫院心理師、雜誌社顧問與報社編輯的工作,開始重新關心自己。工作不再是他的唯一,他更用心體驗並經營他的生活與生命。由於他嚮往小時在宜蘭與大自然相近的生活,因此將位於台北市中心的國宅賣掉,買下郊區與山相依的房子。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聽心聲音,活新生命

現今賺錢對他而言,只排在生命元素中的第五位,居於健康、快樂、生活滿意度、時間之後。他秉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專營寫作、演講。弱水三千,他也只取一瓢飲, 不為收入難為自己,1個月演講不超過8場,若至風光明媚處演講也必定探尋該處一番,讓工作不再枯燥,多了些意外驚喜。如今,家成了游乾桂主要的工作場所。而他的樓頂花園雖然沒有數百萬所堆砌的豪華花園來得美侖美奐,卻有另一番特殊的樸實風貌。當中的一草一木全都是經他一手打造。去海邊撿拾的漂流木、被棄置於路邊的盆栽都在他精心佈置下,成為他與好友飲茶談心之所在,也是他每日迎接晨曦、夕陽與星光之處。他在此佇足、沉思、體驗生活,那裡也成為他在喧囂城市中的自有夢田。現在工作對他的意義不僅為了糊口或是享受更好的生活,他更稱之為「播種」,他將這幾年生命經驗化作文字與動人演講,將「美好生活」種子散播出去。

但種子要如何在不同人的生命中開花、結果,他則認為要靠個人澆水、施肥,也就是反省觀照內心,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元素。

現在的游乾桂深知生活與工作對他的意義,也由一個工作者成為生活者,增添更多織夢的空間。而他能夠自在生活的祕訣即是減少貪心、野心與慾望,回歸生活的本質,找尋他生命中最有質地的聲音。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