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深耕本業更能處處生根

專業高手型:加強專業知識

柯芷伶
user

柯芷伶

2005-04-01

瀏覽數 4,050+

深耕本業更能處處生根
 

階段進修法

廣泛→專精→廣博

拜現代醫學之賜不斷延長的壽命,讓能夠工作的時間拉長了,專業,可以花一生的時間經營。

但以職涯發展為前提,「其實專業進修的大原則就是:『上下寬,中間窄』。」金融研訓院副院長陳泰隆說。依照他的形容可以畫出一個上下是漏斗,中間細長的容器,由下而上代表基層人員廣泛、中階主管專精、高階主管廣博等各階段不同的專業知識容量與專精度。

專業進修勿因位階喊停

進入職場的頭十年,是專業進修最重要的練功期。中山大學EMBA執行長方至民說:「沒有專才,人絕對無法成功到某一程度; 當然, 也就進不了EMBA。」能不能進EMBA是後話,如何花最少時間攀登職涯高峰,獲得一定成就,端看你提升本業知識的速度有多快。

因此基層人員應該廣泛涉獵與本業相關的知識,不一定要樣樣精, 找出最有興趣的一項培養,應用在工作上嶄露頭角。走到職涯中段,精益求精則是此時的階段性任務,期許自己成為本業中領先的專家,唯有比別人出色,才能競爭少之又少的高階主管缺。

而爬升到高位,技術問題固然可以交給底下人解決,但專業培養就能偏廢嗎? 其實越高階者反而越用功。走進台灣大哥大公共事務處處長阮淑祥的辦公室,辦公桌上堆了高高的報紙山,都是她讀完了,並做下標記的個人資料庫,櫃子上更是一疊疊的文件、媒體資料。她笑著拍拍報紙山:「隨時注意業界動態、找資料都很方便!」這是她數十年如一日培養專業的習慣,「我可不想變成組織中可有可無的人。」阮淑祥說。

由此可知,無論你正處於哪個位置,專業進修從未停頓,只是深淺不同。

進修趨勢談

內鞏專業,外避風險

對照市面上各家訓練機構推出的課程,最多人選擇、賣得最好的大多屬於「完整專業養成」「風險管理」這兩個趨勢為大宗。

【趁遠見週年慶訂,一年送半年】中階主管必收>>看懂產業趨勢,升遷與轉型的關鍵利器!

請證照幫你背書

資策會教育訓練處資源管理組組長林美華說明,尋求進修的人最關心「這課程對我的職涯有沒有用?」,寧可學到通,也不要花錢在只學皮毛、與同儕比不出差異的課程,因此高達500~600小時的就業養成班最受歡迎。例如,想成為JAVA程式設計師的人,可以修習包含基礎電腦概論、JAVA語

法、EJB∕J2EE架構、專題製作等一連串的課程,對就業最有幫助,因為這類課程最適合已就職一兩年、有心轉往科技領域的社會新鮮人。

不論在哪個產業領域,「安全」「風險管理」已經形成勢不可擋的趨勢,在危機四伏的世界裡,設備、財富、資訊等各種資產安全的把關者更顯重要。例如金融界,由於國內金融機構競爭激烈,利潤漸趨微薄,經營風險足以導致銀行成敗,因此財務風險管理師(Financial Risk Manager,FRM)一直是銀行從業人員都想擁有的證照。

而在資訊界,資訊安全專家CIW、CISSP認證班;駭客殺手CEH認證班等也非常搶手。美國著名的資訊科技認證評論網站《CertCities》選出2005年前十大熱門證照中,資安證照就有三張入圍(MCSE:Security,微軟安全認證、CCSP,思科認證網路安全專家、美國電腦協會Security+認證。見表3)。這股「保證安全」風也吹到生產製造業,工研院產業學院推出的「風險管理認證工程師課程」就是一例,風管工程師確保製程安全,在業界待遇頗高。

他們之所以為領導者……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專業進修不一定非要到補習班上課,平日勤閱讀,就是那日積月累的跬步與小流。

留意一下知名企業家如何進修,趕場繁忙如他們,閱讀的質與量都比一般人多太多。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天要閱讀五至六小時;而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左圖)生前最常告誡年輕人:「開始讀書!」因工作所需,他常常旅行,行李裡面除了簡單的衣物之外,其他都是書,而且他一路讀、一路丟、一路買,其遼闊的視野、精闢的見解就這樣累積而來。Leader is Reader(因閱讀而卓越),當一個好的reader,你就有機會成為leader。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