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想要獲得成功,更是要經歷許多磨練、挑戰。而成功者的特質,是勇敢面對挫敗、挫折容忍度高,甚至可以由挫折中學習、提升自己,讓挫折反而變成下一次成功的墊腳石。
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認為,現代人在職場上的挫折可分兩種:第一種是在你預期中的事情發生了,但出現的成果比預期來得低;第二種是發生你沒有預期的事情,但發生的事又不是你所期待的。
因此,培養挫折容忍度,是職場基本的身心修養過程。
30世代的你,知道自己的挫折容忍度嗎?又是誰比較不能忍受挫折呢?平日又要如何訓練自己的挫折容忍度呢?
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指出,在身心醫學中談到的A型人格者(喜愛強出頭,永遠想要得第一)容易受挫,因為永遠想要贏過別人。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就容易遇到主觀認定的挫折。例如,若他是醫生,別人一天看50位病人,他就想看51位。若當天颳風下雨,病人減少,
他不會考慮外在的變化,只會因此感到受挫。另外,C型人格的人,則較容易因抑鬱,而有挫折感。
轉捩點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張瀚升認為,當遇到挫折時,首先應問自己為何會產生這些挫折,先問why再問 how。倘若類似的挫折重複發生,代表你並沒有學會解決問題。治本的方法是要先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而後解決問題,再來才是提高挫折容忍度。平日要訓練自己的挫折容忍度,有下列的方式可參考:
設定合理的目標
期待或是目標太高,可能會造成挫折的不斷產生。楊聰財認為,若是一個人不斷遭受挫折時,應停下來看看周遭的環境、聽聽別人的意見,必要時修正目標。
轉念
將挫折、失敗視為是提升自己的禮物,要看挫折背後的啟示,加以學習。人生總有高潮與低潮,現在的低潮是為下一個成功做準備。例如媚婷峰集團董事長莊雅清在經歷黃河南不實指控事件後,不斷思考自己未來事業的方向,最後更將事業版圖成功地擴展至預防醫學領域。
培養耐心
楊聰財表示,哈佛大學的一個長期研究發現,能夠忍受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耐心。願意忍耐的人,挫折忍受度高;而想要立即獲得滿足的人,挫折忍受度低,甚至還有情緒障礙。可練習做些需要時間、耐心、靜下來完成的活動,或者是緩和的運動。例如拼圖、寫書法、打太極、靜坐、瑜珈等。
培養正面思考的習慣
張瀚升認為,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所指的是習慣,習慣久了就會變成根深柢固的模式。然而習慣與模式,都是由信念與價值觀而來,因此信念與價值觀影響人們面對挫折的態度與行為。所以,培養正面、樂觀與積極的思考方式,將有助於挫折容忍度的提升。
學習成長
這包括自我成長與進修上課,如閱讀心靈成長、勵志的書籍或電影。104人資學院評鑑及發展顧問部經理林正山則認為,在醒目處貼上短中長期目標,並定期檢視進展,提醒自己不因一時的挫折放棄原先的夢想與目標,甚至可以用跟自己比賽的方式,讓自己能堅持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