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紅極一時的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a mail)裡,梅格萊恩飾演承繼母業的童書店老闆娘,她所聘請的店員,都是極為資深、一代傳一代、為同一間公司奉獻終身的員工。
相較之下, 剛上映的電影《大公司小老闆》(In Good Company),則充分描寫了企業為了發揮綜效,在一連串購併下,人們所面臨的工作不確定性。不管是被裁員、必須輪調到遙遠的地方工作、或是得面對比你小二十歲的頂頭上司……,這些在在都顯示了上班族在十倍速的時代裡,得隨時有轉換工作環境的打算。
從安穩、從一而終的工作模式,轉變為時時充滿變動、挑戰的工作型態,我們可以在這兩部電影中,看到工作典範的轉移。
職場重組年
而下半年,這樣的工作變動對台灣的上班族而言,感受可能更加劇烈。因為勞退新制的實施、派遣法即將通過、加上高鐵通車所帶來的南北人才流動問題,使得下半年,將成為「職場重組年」。
工作地點的重組首先,高鐵的通車將帶動工作地點的重組。
返鄉工作潮或是逐水草而居的「工作游牧族」,將因為交通往返的便利,而選擇到更具潛力、更有發展的地方工作。「人們可以在一個城市工作,而到另一個城市定居,」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說。因為通勤的便利,擴大了人們選擇工作地點的自由度,也將帶動工作地點的重組。
除了島內的人才流動外,更多的工作競爭是全球化的。企業可以選擇在低成本、低工資的地方設廠,工作者也可以選擇在更具競爭力的地點工作,來自矽谷的四位工程師薛雲、王照閔、王旭平、呂明霖就是很好的例子。年輕時的他們因為矽谷的創投環境而到美國求學、工作,現在卻又因亞洲的新興機會而回歸亞洲。哪裡提供前景,就往哪裡移動。
工作型態及生活的重組
再來,勞退新制實施、派遣法通過將帶來工作型態及個人生活的重組。
這些法案的通過,使得企業為了降低人事成本,紛紛增加派遣、外包的工作比例。據104人力銀行統計,隨著勞退新制開辦,今年該公司人力派遣中心的業績至少會成長20%,可能爆發大規模聘用派遣員工的風潮。連規模低於十人的小公司也開始考量僱用派遣員工,相關的派遣詢問量激增1.6倍。
在台灣派遣、外包等非典型僱用方式,因為勞退新制實施在即而開始發酵,不過這種工作型態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以至於美國僱用員工最多的公司不是IBM,也不是英特爾(Intel),而是派遣公司萬寶華(Manpower)。
萬寶華台灣區總經理李崇領表示,歐洲約有15%~18%的職場人力是派遣員工,也就是一天平均有兩百多萬個工作是由派遣人力執行。目前派遣業最興盛的荷蘭,每兩個工作者就有一個是派遣員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工作者為了增加自由度,都是派遣業興盛的主因。對企業而言,除了減少人事支出外,也可以評量派遣人員的表現,藉此考慮是否將其轉為正職員工。對工作者而言,尤其是剛出校門的新鮮人,可以藉派遣工作進入夢想中的公司,了解該企業文化是否適合自己。
不論是成為派遣員工,或是與派遣員工一同工作,下半年工作者無論是在工作型態或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都將面臨重新的調整與適應。
10大應變能力
所以,「這是一個『變』與『不變』並存的年代!」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說。「變」反映在工作地點、工作型態、與國際分工趨勢;而「不變」的就是要隨時做好因應的準備,與提升因應的能力。而面對不斷變動的工作環境,上班族究竟應該如何準備呢?《30雜誌》提供10個必備的能力教你因應變局:
1. 接受工作的變動性:要接受並適應動態的工作環境,隨時準備重新開始。
2. 提升自己的可僱用性:就是要隨時進修、終身學習。成之約認為符合市場需求的就業技能分為兩種,一是可隨勞工轉移的技能,另一種是企業需求的特定技能,這些技能透過教育訓練都能提升工作者的職業能力。
3. 找到真正熱愛的工作:這樣才能終身奉獻,即使工資低、工時長也不以為苦。
4. 建立個人品牌:在工作不確定的年代,建立自己的名聲和口碑,把自己推銷出去,才能永遠維持自己的可僱用性。
5. 人脈:熟識的名字產生神奇的作用,尤其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介紹信是方便的過濾器,幫助你在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
6. 溝通能力:由於每份工作的老闆都不同,具有圓融的溝通能力,能讓你馬上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可以對工作做怎樣的發揮。
7. 團隊合作能力:因應工作的變動性,每次合作的夥伴可能有所不同,這時,團隊合作的能力可以幫助你快速進入狀況、跟不同夥伴合作無間。
8. 財務規劃能力:由於工作的不確定性,收入時多時少,得儘早做財務規劃及退休準備。
9. 時間管理: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完成每份工作。
10. 有效應付新科技:新科技能夠幫助你掌握每個新訊息、不漏接任何工作機會,更有效地運用時間和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