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早已開始要體驗DJ這份工作,曉真必須完成事前的「家庭作業」——準備夢工場體驗當天要播放的十二首歌曲,以及介紹辭。許多人想到DJ,可能認為這是份上班一、兩個小時的工作,卻不知其背後往往是更多時間的蓄積。由此可見,許多工作的進行,並非只是發生在上班時刻,事前的準備更是決定當下工作表現的重要因素。
春寒料峭的3月23日,是曉真接受《台北之音》DJ大特訓的日子,雖然下午一點半才開始特訓,但曉真一早便在家準備。踏入《台北之音》的會議室,白板上「歡迎一日DJ」的貼心字樣讓曉真非常開心,也對接下來的體驗更為期待。
1特訓開鑼,DJ學問大
特訓第一堂課:行銷主任蘇怡
心介紹電台。
由電台的功能講解,至後來《台北之音》與其姊妹台《Hit Fm聯播網》的歷史演變與電台特色,曉真都仔細聆聽、記下筆記。她時而發問,時而回答主講者的提問,當蘇怡心談到《台北之音》10周年慶才剛過時,曉真立刻興奮的說:「王力宏也有參加!」因而獲得老師「妳果然有做功課」的誇讚。接著蘇怡心帶著曉真參觀《台北之音》電台內的工作環境與設備。相較過去DJ要播歌時,必須帶著所有的CD,與控音師、小助理等三、四個人擠在一間錄音室,現今透過電腦系統,只需將所要的歌排入播歌單即可,整間錄音室僅由DJ一人負責機器的操控,節目進行當中除了注意線上的留言板,必要時也可與觀眾互動。曉真聽了之後,隨即問道:「那聽眾可以在網上點歌嗎?」老師則表示,通常在特別節日如情人節會開放聽眾線上點歌;平時只有週六和週日,會彙整平日聽眾的點歌來播放。可見現今的DJ雖然有電腦系統的輔助,卻是進入一人多工的時代,這同樣也反映現今的職場生態。
2特訓第2堂課:電台音樂總監
王福怡談電台精神。
老師先稱讚了曉真的聲音很有特色。隨後,老師介紹電台會依DJ的不同個性來規劃未來生涯方向,例如活潑外向的DJ可當外場活動主持人,個性害羞並鑽研音樂者,可朝專業的樂評發展,電台均會努力栽培,讓每個DJ不只是做幾小時的節目,更可以與電台共同成長。曉真聽了之後頻頻點頭,非常認同這樣的工作方式,也發現原來DJ可以不只是DJ,其實有更大的舞台可以揮灑。
另外,老師談到當D J最重要的是接歌的技巧,例如一首搖滾歌曲後,不會接一首抒情的慢歌,因為兩者曲風差異太大,聽眾收聽時將會感到不流暢,因此新進DJ通常會花費最多的時間在歌曲的銜接部分。音樂電台的主力優勢就是音樂介紹,因此電台會要求DJ主持節目時不談個人的瑣事,在融入個人特色之前,必須先在音樂領域上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可見基本功夫要先練扎實,再求內容的變化與個人的發揮。
因為《台北之音》是商業電台,DJ偶爾需配合業務需要播放歌曲,即使這些歌曲不是自己習慣的音樂風格,DJ仍要事前做足功課,才能展現對音樂的專業素養。曉真聽了之後恍然大悟說:「原來排歌還有這麼大的學問與考量。」理想與現實間的拉鋸,考驗公司的存續,也考驗從業者的智慧。
3特訓第3堂課:《Hit Fm》的
紹華進行DJ經驗分享。
親切的紹華先由自己如何進入電台談起,並與曉真交換童年時對音樂的熱愛。當紹華談到「會來當DJ的原因是可以將自己喜愛的歌介紹給別人,讓他們也能有跟我相同的感動時」,曉真也頻頻點頭深感贊同。
當DJ在面臨個人風格與聽眾需求間該如何取捨時,曉真抓緊機會問紹華:「是否會考慮聽眾的喜愛與接受程度來調整播放的歌曲?」紹華則表示,DJ是站在一個以介紹音樂為主的角度,因此應儘可能讓聽眾認識各種類型的音樂,而不偏好個人與聽眾特別的喜好。曉真也談及自己喜愛的音樂類型包含抒情老歌、以及近年流行的爵士樂、Bossa Nova等。紹華認為曉真「接受音樂非常多元,也喜歡與人分享,很有機會往廣播界發展。」
至於如何讓自己的音質聽起來更迷人,紹華談到自己小時候常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再播出來聽,這時往往會發現許多可改進之處,他建議曉真可利用此方式練習,將聲音中不適當的部分再訓練與更改。曉真則想起小時的她,也常會錄下自製的節目音樂帶,之後還跟人交換聽。紹華開心地說:「原來喜愛廣播的人都有相同的特質。」
曉真露出了調皮的笑容問道:「如果做節目時,不小心想要打噴嚏,那該怎麼辦呢?」紹華鎮定回答:「如果剛好是在播歌時,就將麥克風關掉。」在旁的行銷部人員則補充說:「可以用自我調侃的方式,例如,『雖然我今天不想出錯,但還是不小心出糗了!』這樣的方式也算是與聽眾互動。」
「當DJ遇到職業倦怠應如何面對?」曉真好奇地問。紹華則表示自己當DJ近三年來,尚未遇到瓶頸,這可能與自己對於音樂有高昂的興趣,平日也樂於吸收音樂相關資訊有關。「如果有一天沒有了音樂,我的生活將會非常無趣吧!」
將興趣在工作中發揮到極致的紹華說。「當接到事前作業時,我心想只是選十二首自己喜歡的歌,應該很容易,沒想到要選歌時真的很難取捨。」曉真坦言說從準備作業開始,每天坐公車時,腦中都在盤算要介紹什麼歌、如何介紹,以及兩首歌之間該穿插什麼話。因此,一有空檔曉真就上網蒐集歌曲資訊,希望夢工場當天能夠有不錯的表現。由於曉真選歌方向以老歌為主,在資訊蒐集上較有難度,所花的時間遠比想像中多。藉由這些事前作業,曉真體驗到,只上班兩、三個小時絕對無法做個稱職的專業DJ,再加上必須獨挑大樑主持節目,其中的壓力更是不容小覷,她也漸漸修正之前對DJ是份輕鬆工作的印象。
藉由與現任D J的對話,曉真更了解廣播電台的生態,也對DJ的實務工作有更深層的了解,包括選曲、排歌、以及每首歌曲銜接時的介紹,都需要事前的準備,以及平日對音樂知識的進修。
4特訓第4堂課:新聞編播蔡宜
穎的口條(語調、咬字與流暢度)
訓練。
一開始,老師以具有磁性的嗓音播報一則氣象新聞,曉真在一旁直呼:「講得好棒喔!」之後,老師則帶著曉真順稿,並要她播報一次。曉真非常緊張,一開口就「卡住」。深呼吸過後,曉真重新來過,這一次她表現得很不錯,老師還稱讚「台風穩健」。唯獨說話本就溫柔的曉真,播報時的語調太過輕鬆,像是在說話。老師建議她可
以語氣堅定些,並且有抑揚頓挫的區別,會讓人感覺較為專業。老師接著示範播報另一則較為輕鬆的娛樂新聞,除了語調略微提高,速度也較快,但咬字就不像之前那麼清楚。好學的曉真馬上問道:「這樣聽眾會不會聽不清楚呢?」老師則回答如果有此擔心時,就可將速度放慢。
有了老師的指導後,曉真播報的第二則稿子就有很大的進步。老師認為曉真的咬字更清楚了,若在語調上更高昂會更加分。之後老師教導曉真在適當內容上做加強,但抑揚頓挫不能太過度,否則會像是在唱歌。曉真在最後一次練習時,將「攤商」說成「湯商」,但她隨即沈穩地繼續播報。
5特訓第5堂課:王福怡教導如
何利用電腦將所要播放的歌排入節
目歌單中。
在老師的指導下,曉真很快地就知道如何使用電腦系統,同時也發現,原來DJ是不可以踩歌(DJ的介紹儘量不搭著音樂走,因為會讓聽眾感覺不舒服)。另外,透過電腦系統,DJ可以事前先預聽兩首歌之間的銜接是否適合,此時,曉真才發現自己所選的歌中,有幾首在銜接時不順暢,這是她之前所未考慮的部分。
曉真所選的十二首歌曲中,有三首並未儲存於電腦系統中。在一小時的節目當中,扣除廣告、新聞後約剩四十五分鐘的時間,DJ播放歌曲通常有十秒鐘的緩衝時間並進入下一首歌曲,加上電台為了吸引聽眾能長時間收聽廣播,規定許多歌曲或歌手在固定時間內不得重複播放等,因此,DJ在將歌單輸入電腦時,必須再次檢查確認,以及各個電台均有規定DJ不可說的習慣用語,例如屬於都會型電台的台北之音就不希望DJ說:「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種較為八股的介紹語。曉真這也才慢慢發現DJ工作的侷限性與細部的限制等。
在排歌的過程中,老師也告訴曉真,「DJ有不同的特質與風格,有些DJ走學術路線,有些則屬於陪伴的角色。」老師也傳授DJ在主持時的小祕訣,例如可利用介紹電台的活動或報時的方式做為銜接兩首歌間的分際。此外,電台也希望每段節目(十五分鐘左右)是一個完整的部分,即便沒有DJ的介紹,歌與歌之間連接也必須非常順暢,因此選歌與歌曲間的銜接對DJ是一門大學問。
新人上場,甘苦並陳
4:10pm,曉真正式進入錄音
室當專業DJ。
在老師短暫的解說後,曉真發現原來錄音設備的操作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在主持節目時只要操控A、B兩軌,以及麥克風的開關即可。至於曉真事前所寫的歌曲介紹,老師認為贅字太多、不夠口語化,而且篇幅過長,要再加以刪減,且必須分布在歌曲的前後兩段來介紹。
最後,老師提醒曉真在唸手稿時,同時也要注意時間,說完話時要把麥克風關掉,否則在音樂播放時,聽眾會聽到錄音室中DJ所發出的聲音。此外,DJ必須在歌與歌之間抓準時間介紹歌曲,避免發生間斷的情形,而這常是新手上路的第一道考驗關卡。
第一次正式錄音,事前作業已充分準備的曉真仍不由得緊張起來,當她唸手稿時,並沒有注意電腦系統所顯示的歌曲倒數時間。但幸運的她介紹完第一首歌後,恰好接續下首歌。介紹完第三首歌時,曉真忘記接下來是接廣告,因而繼續介紹第四首歌,以致發生「踩廣告」的狀況;當然,「接下來……」這種不符電台規定的用語也在不經意中脫口而出。在錄製第六首歌的介紹時,曉真也出現輕微的踩歌情況。在第七首歌與第八首銜接的時候,則因不知道如何區隔兩首歌而停頓了三秒鐘。
儘管錄製過程中偶有小差錯,但由於曉真的事前作業非常用心與完整,加上沈穩內斂的表現,不但順利完成錄製工作,也為一日DJ體驗畫下圓滿的句號。
採訪後記
本次的夢工場不同於以往只體驗一天,因為事前的準備工作即是體驗的開始。當曉真實際去做DJ平日的工作時,原本以為DJ是份輕鬆愉快工作的印象才漸漸改變。其實許多看似光鮮亮麗或輕鬆愉快的工作,背後所耗費的心力、時間常是旁人無法了解的。這也可反映出人對於不了解的工作常有錯誤的認知,許多人總認為自己的工作最辛苦、付出勞力與報酬不成正比,因而對他人的工作抱以羨慕的心態。而當易地而處,真正參與他人工作後,才發現每份工作都有它鮮為人知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