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定要在跨國公司成功!

嬌生公司楊森大藥廠總經理張振武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5-10-01

瀏覽數 4,150+

一定要在跨國公司成功!
 

面對來自全球的人才競爭,嬌生公司(J & J)楊森大藥廠總經理張振武從小就下定目標:要當跨國經理人!不管競爭者來自全球哪個國家,張振武都能夠有所表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從小就立定志向:「一定要在跨國公司成功!」

不曉得讀者是否留意到,許多外商企業的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多半是外國人,或是來自香港、新加坡的華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並不多,「連自家門口的外商總經理都做不到,更何況像香港、新加坡人那樣,輸出到國外當經理人?」張振武提出了這樣的憂心。的確,台灣相較於香港、新加坡,跨國工作的人口比例較少,更別說當上經理人了。這一方面可以歸因於台灣人管理實務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台灣人較缺乏國際觀。如果有更多像張振武這樣立志成為跨國經理人的30世代,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或許能夠向上提升。

大學就跟國際接軌

在台灣求學、美國念MBA、到香港、新加坡、大陸為美商及歐商工作,張振武可以說是典型的跨國經理人。而這一切,從小就略見端倪。

張振武是台大AIESEC(中華民國大專院校經濟商管學生會,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透過國際學生的交換計畫來培育學生的管理能力及國際觀)分會的創辦人之一。當時其他同學的課外活動,頂多就是郊郊遊、談談戀愛,再不然就是混混地下舞廳,只有張振武每天下課後穿西裝、打領帶,到處拜訪企業。這在現在看來沒什麼了不起,但在威權時代,政府禁止學生跨校串聯的活動,加上當時AIESEC這個組織只是地下社團、並不出名,所以其他同學都以異樣的眼光看張振武奇怪的行為。不過他倒是不以為意,因為自己所學的就是這些東西,本來就應當要跟社會接軌,除了同學異樣的眼光外,當時這個社團並不成熟,因此要說服台灣的企業接受來自南非、日本的學生到此工作,並提供適當的薪水,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張振武從大學起就開始跟國際接軌,得習慣用英文跟國外社團聯絡、寫信、打電話拜訪企業,甚至用英文上台報告,這對大學前從沒離開過台灣的他來說,無形中學到了很多溝通技巧和增加了英文能力。「我們的國際觀不是政治面的參與聯合國或外交關係,而是企業面的國際觀。」張振武說。

國際禮儀藏在細節裡

張振武遇到比較大的文化衝擊是在剛到美國念書的時候,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個派對,還不習慣當地文化的張振武心想既然是派對,加上夏天又炎熱,就穿了淺灰色的西裝和淺灰色的襪子(因為當兵都穿黑襪,好不容易當完兵出國想改變一下)。沒想到在場所有人都著深色的西裝,讓他尷尬不已,因為歐美人習慣以全身黑來代表正式。他也學到了派對的小點心應該在談話完後再吃,因為這樣會錯失很多談話機會,同時最好不要選擇需咀嚼很久的食物,以免失禮。還有一些小秘訣也是張振武從學長那裡學到的,例如在派對中即使遇到同樣來自母國的朋友,最好也先使用英文溝通,直到對方轉換語言之後再使用母語。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避免在跨國公司中,其他同事因為無法加入話題而尷尬。

很多大公司都會到學校舉辦的派對或會議中注意人才,這個小細節如果可以特別注意的話,對往後面試時有很大的幫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