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就是要跳舞》(The Man Who Couldn’t Dance)短片的劇情,在去年2005年金馬影展的「紐西蘭短片精選」中受邀參展。
短短十幾分鐘的黑色幽默短片,在五顏六色的綺麗背景中,把人類現實與夢想交織在一塊,讓台下觀眾看了之後大呼驚奇。這部片的導演正是來自紐西蘭的新銳短片導演Barry Prescott,今年剛過30歲。
「正確地來說,應該是31歲了。」打扮時髦,看起來像倫敦時尚人士的Barry,當他咧嘴微笑時,立即散發出屬於紐西蘭式、一派天真大男孩的快樂氣質。在台北君悅飯店的酒吧,應和著輕鬆的酒吧音樂,他竟然就唱起歌來了,好一副瀟灑自在的模樣。
不過,這個年輕帥氣的導演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爸,除了短片創作,他還創作童書及T恤標語。
與其稱自己為導演,Barry喜歡稱自己為說故事者,因為他喜歡說故事給孩子聽,更喜歡把故事拍成電影說給大家看。
《魔戒》發威,紐西蘭電影揚眉
近年來紐西蘭在電影文化產業上的風起雲湧,舉世刮目相看。特別是紐西蘭也輸出許多知名的導演與演員,像是《鋼琴師的情人》女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史瑞克》導演Andrew Adamson等。「我們還輸出了兩個拍攝007的導演喔。」Barry促狹地說。
事實上,發燒中的文化產業已經為紐西蘭帶來平均8%以上的年成長率,失業率也從2003年的4.7%降到2005年的3.4%,雖然以農立國的紐西蘭,農產品仍是經濟大宗,顯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光是《魔戒》取景紐西蘭,便刺激了紐西蘭的旅遊觀光業,讓觀光客增加到兩百萬人次以上。難怪南韓前總統金泳三要感嘆說:「迪士尼年營業額跟IBM相當,為何不全力發展文化產業?」
像是電影《魔戒三部曲》大導演Peter Jackson不但出身紐西蘭,就連拍攝《魔戒》主要的中土背景都在紐西蘭完成,讓全球觀眾見識到紐西蘭的電影技術與渾然天成的美景。一時之間,好萊塢許多製片家紛紛湧到紐西蘭取景,從《末代武士》、《史瑞克2》到最近上映的《金剛》等,目前紐西蘭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熱門的電影製作地區。
紐西蘭電影文化的興盛,也帶動了電影相關事業的發展。光是《魔戒》拍攝期間,Peter Jackson雇用了兩萬名紐西蘭當地的工作人員,便為紐西蘭電影工作者帶來許多工作機會。紐西蘭的電影人才也看好這一波電影產業復甦的機會,紛紛回流,深耕本土電影事業。曾經在倫敦遊歷工作三年的Barry,就因緣際會選擇回到他的故鄉威靈頓,作為電影創作的基地。
電影產業的新中土
談起紐西蘭目前的電影工業,Barry承認自從《魔戒》為紐西蘭打開電影市場後,好萊塢許多電影都紛紛轉移陣地到紐西蘭製作,這使得當地的電影工作機會增多,很多年輕世代的電影工作者都可以在紐西蘭找到賴以維生的機會。
不過,Barry也苦笑說,紐西蘭人跟台灣人一樣,還是不愛看國片,好萊塢電影仍然是他們的最愛。這使得紐西蘭電影工作者的處境頗為艱難,一方面雖然相關工作機會變多,但多是為他人作嫁,這些電影工作者為了要完成自己的電影,也是不得不兼差做雜工以維生計,這一點,與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處境似乎也頗為相同。雖然如此,Barry卻十分肯定紐西蘭政府在推展電影工業上的努力。
就像韓國政府目前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遠在南半球太平洋上的紐西蘭政府也不遑多讓,從電影相關科系的設立,到提供多元輔導金鼓勵拍攝國片;2003年紐西蘭政府更成立「電影產業專案小組」,全力支援電影文化產業,用豐厚資金號召海外紐西蘭電影製作人返國拍片,一方面也以透過低成本與傑出的電影拍攝技術來吸引好萊塢製片家的青睞。
其實,紐西蘭與台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都處於大陸的邊陲地帶,同樣在走過經濟產業的繁榮之後,希望藉由提振文化產業為國家帶來榮景,當然,還有國人都不愛看國片。
紐西蘭版的李安
成長在九個孩子的大家庭,目前也是三個孩子老爸的Barry非常重視家庭價值,只要談到過去十年來籌資拍攝電影的過程點滴,他會不斷地說:「多虧有一個大家庭在背後默默支持。」雖然紐西蘭現在的年輕世代也和台灣一樣,逐漸傾向不婚,或是晚婚與晚生,Barry說他周遭的朋友都是如此,所以他在23歲那一年就和大學時代認識的學姐結婚,也是被視為早婚。
正是因為Barry從小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與價值,所以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早婚。事實上,當他聽到享譽國際的大導演李安,早年也是太太在背後默默支持他的電影夢想,一人扛起家計十幾年,讓李安專心從事電影創作時,Barry興奮地睜大了眼,開心地說:“I like this man!”
原來Barry的太太是一名律師,過去十年來也是由她扛起家計,讓他得以全力投入電影的製作中,Barry對太太的感激完全溢於言表,也覺得很驕傲,他甚至開玩笑說,既然李安的太太養了李安這麼多年,看來他也可以繼續再讓太太養幾年。Barry喜歡大家庭的感覺,看Barry執導的影片,更是深切感受到他努力傳達的溫暖人性,還有不時幽人一默的歡笑,像一個純真大男孩對這個世界的真摯獻禮。
堅持賭電影一把
雖然Barry很感慨當年從電影學校畢業後,與大多數人一樣,很難找到與電影相關的工作,和他在過程中一起打拚的友人,在面臨無以為繼的生活窘境時,也不得不打退堂鼓,轉而從事他行。但Barry始終堅持了下來,幸運地度過了當年紐西蘭電影工業不景氣的年代,等到了紐西蘭電影工業的春天。在紐西蘭政府全力的支持下,目前他手上幾部籌設中的電影都可以尋求政府的輔導金援助,雖然並不是多了不得的援助,但是Barry他們這些電影工作者卻可以感受到政府的確是有心在扶植電影工業,讓他們的希望綻放,讓Barry可以繼續為大家說故事。
「從事電影這一行,真的就像一場賭博。」Barry心有戚戚焉地說:「你不知道有沒有成功的一天,你只能賭有一天,你會中獎。」不過,Barry說他拍電影不是為了成名或是致富,他就是非常喜歡說故事給大家聽,「這一點對我非常重要。」Barry直言。
Barry說,他從小就愛說故事給兄弟姊妹聽,現在的工作又可以不斷說故事給大家聽,雖然世事難料,他不知道自己說故事的工作可以從事多久,但是至少他還有一個溫暖的家庭,讓他可以回家說故事給孩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