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兩位朋友吃飯,都是以前在廣州的熟人,幾年沒見,最後在上海碰面了。他們是前幾年來到上海的,在浦東的高檔寫字樓裡有著寬大的辦公室,現在事業已經做的不錯。
再往前,和以前深圳的一個朋友在上海搭也上了線。他也是前幾年來了上海,現在在南京西路有了自己的大辦公室,一年3000多萬人民幣的營業額,對一個只有十來個人的諮詢公司來說,也過的很舒服了。和他們聊天,聊到以前的一些熟人,交流他們的資訊時,常常是誰去了北京,誰來了上海。廣東呢?只有出的,沒有進的。
廣東遇上埋伏 菁英活力進京滬
大家常說,當一艘船上的老鼠開始迅速逃離時,這艘船多半是要沉沒了。同樣,當一個地區的人氣迅速消失時,即使它還有輝煌的增長數位,我們也可以預計,它將會慢慢地消沉。
大陸著名評論家何樹青近日撰文指出大陸開放先鋒廣東遭遇了十面埋伏,首先一條就是傳媒菁英及活力流失京滬。其實,何止是傳媒人士,許多更依賴寬鬆環境和充沛資訊的職業,都出現了人才大量流失的現象。此外,深圳去年有幾個常設的全國性展會,第一次搬離了深圳,而且很可能是永久性地離開。連我當時所在的媒體,每年在廣東舉行的一個峰會,因為邀請嘉賓愈來愈困難——嘉賓的理由是,在那裡說話聲音傳不出來——也要改到別的地方去舉行了。
一個地區、一個組織為何面臨人氣問題?人氣為何會聚?會散?我們常常說戰略、組織、流程、業務、市場等等,但是,有誰關心過人氣嗎?它可能被含含糊糊地塞在企業文化裡面,和出勤率、加班統計、集體旅遊等一起被輕易地打發掉。但是,人氣,實在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我們可以感覺到它,而不能清晰地說明和抓住它。
當年美國傳媒大亨塞繆爾‧歐文‧紐豪斯(S.I.Newhouse)在法庭上為遺產稅案做證時,當國稅局律師要求他詳細地說明當年公司的一項重大決策過程,試圖證明其父親掌管一切,以便收取更多的遺產稅,大亨用迷茫的眼神看著律師,神態疲憊地說:「這就像要我說明什麼是愛一樣困難。」
狡猾的大亨贏了,法官同意了他的說辭。
人氣也是如此,我們可能說不清它,但並不表示它不存在。關鍵是,你如何對待它。
在最好的年代 展現最多的精彩
目前大陸的人氣之都,莫過於上海了。近一年多來,已有十多家大型跨國公司將中國總部或者亞太總部從北京、香港、新加坡遷至上海。福特汽車將總部從北京遷至上海時,其配套服務的廣告商、市調公司、律師及會計師等也相應大批隨同遷移。福特的理由是,在進入大陸市場的早期,工作重心是政府公關、市場准入、資源布局及熟悉環境等。現在的重心則要轉到市場和消費面了,而上海無疑是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大陸核心消費者的最佳地點。
1月24日,上海歌手孔佳的去世讓很多上海人深感惋惜。這位26歲的本地歌手在2001年曾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廣告歌「喜歡上海的理由」,其中的廣告詞已演變成為一種城市文化。
如果說,那時所表達的「……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城市的高度,它愈變愈快,有人出去有人回來,身邊的朋友愈穿愈新派」等,更多是一種生長於茲的老上海人的懷舊,那麼,兩年後這首歌的續篇,表現出更多新上海人的心態和感覺,說著「所有的精彩,是因為我碰上很好的年代」的城市主題。吸引許多新上海人的,也許就是在最好的年代裡,上海展現最多的精彩。
全球性資源向上海匯聚所帶來的機會是一個方面,但除了許多的高樓、著名的企業和龐大的市場,更多的人則是被上海良好的治安和秩序、細緻的城市管理、精緻的生活品位、時尚的都市氣派等吸引。這些滲透進生活角落的東西,構成了喜歡上海的理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去年11月,高爾夫天王老虎伍茲(Tiger Woods)和一些世界級的網球天王先後在上海灘競技。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有數位大師退出了比賽,但面對上海的熱情,俄羅斯網球天王薩芬(Marat Safin)在退出大師杯後,仍來到上海。他說,他是來感受上海的熱情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熱量傳遞給上海。無論是天王還是平民百姓,上海,總能找到讓你喜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