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三化打造全球職場競爭力

e化、年輕化、國際化

吳廷勻
user

吳廷勻

2006-06-01

瀏覽數 3,500+

三化打造全球職場競爭力
 

這幾年「全球化」一詞相當熱門,特別是《世界是平的》一書,讓全球化、國際化這樣的議題在職場上火熱燃燒。但對30世代的工作者而言,國際化看似很近,卻又好像很遠,國際競爭力真的有那麼迫切嗎?

30講堂特別邀請到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以及寶源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巫慧燕,一起來分享他們的職場國際觀。

為何需要國際競爭力

巫慧燕(以下簡稱「巫」):有些人對國際競爭力的感受會比較直接,特別是像我在外商公司上班的,感受會特別地深。當公司在應徵人才時,國際化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其中,語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外商公司很重視外語的溝通,以及你的國際視野。

當然,即使是在本土企業工作,也都面臨到很大的變化。短短幾年內,許多本土經營的企業被外商併購,儘管那可能不是你樂見的,但在整個趨勢上不是你所能掌握的。因此積極培養國際競爭力,才能讓未來的專業有進一步的發展,並爭取更多的機會。

吳睿穎(以下簡稱「吳」):國際競爭力最基本的就是要會說外國語言,但會說外語並不表示你就是國際化。國際競爭力最明顯就是在人力資源的流動,今天台灣的工作者所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全球所有有能力的人,而不只是全球華人而已,更不只是你鄰座的同事。於是台灣對於外語的需求量將愈來愈大,2008年後台灣的企業勢必要迎接外資的衝擊,這對企業是有利的,但對工作者而言則是一項挑戰了。

何謂國際競爭力

巫:國際競爭力有兩個層級。第一個層級就是語言,透過語言來做國際交流,它是國際競爭力的原動力。第二個層級就是文化力跟專業力,而其中的重點是對這些資產的ownership,不管是哪一面的知識跟文化,不要管它是哪一個國家的,而是你要可以好好去運用它。專業力的提升,就是如何運用世界各地的資源,把它轉換成自己的。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可以讓他人服氣,在國際競爭力上是很重要的。

吳:國際常識是非常重要的,空有基本的知識,恐怕只能扮演基層工作的角色。若要扮演高層的角色,就需要豐富的國際常識。而涉及國際常識的職場競爭力,第一是基本的專業能力,第二是危機處理能力,第三是外文能力,第四是交際能力。

同時,在全球化的競爭時代裡,還要把自己「三化」:第一是要全面e化,資訊技能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第二是身心要年輕化;第三就是國際化,而國際化回歸到最基本的,就是要能說外語。

企業需要何種國際人才

吳:資訊科技業是目前最受台灣年輕人青睞的行業,而資訊科技業現在幾乎都是用外商的管理方式,即使是企業內部書信的往返、會議的記錄,全部都是In English!因此看不懂英文,也就無法稱得上專業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然而,溝通能力才是未來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能力。除了基本的專業知識,溝通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你要扮演任何一個角色的工作,專業和技能只是一個基本的門檻而已,但是如何在企業內部做好溝通,尤其是團隊工作的概念,整個競爭力就是知識、常識,再加上溝通力,因為沒有溝通,整個知識只會是零。

巫:「人」是我們在金融資產管理上最重要的,而人的資產就是知識力,整個知識的累積、傳承和創新,因此知識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的確, 除了知識、常識之外,還要有非常有效的溝通。但溝通不是說我把英文講好就好了,英文只是最基本的。有效的溝通需要有邏輯的思考,有系統地把想法說出來,這是在培養國際競爭力時很重要的訓練。

其中包含了我想溝通的目的在哪裡、有什麼方式可以佐證我的想法、如何說服別人接受我的想法等等。而職位愈高時,溝通的能力就愈重要,這表示你是有想法的,而不只是執行而已。

如何強化國際競爭力

吳: 觀察趨勢是需要的,而要了解趨勢,則要培養觀察力, 我們看趨勢一定要有依據。掌握趨勢有三大原則:第一,資訊技能的自我提升;第二,拓展人脈,當人脈愈多,掌握的資訊則愈多;第三,累積資訊和知識,來增廣見聞。在提升競爭力的前提下,應以五e來自我管理:效率(efficient)、輕鬆(easy)、活力(energetic)、樂趣(entertainment)、享受(enjoyable),具備這五項才會是快樂又有競爭力的工作者。

巫:以閱讀來求知。這所提供的不只是全球趨勢在哪裡,有時候還提供解決的方案,對個人的判斷力是很重要的一環。目前也有很多不錯的網路媒體,在財經、國際經濟方面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應該花更多時間在思考、想策略,去想有什麼方式可以使做事更有效率。工作不要overdrive,如果筋疲力盡,工作反而沒有效率。而下班之後是充電的時間,要設定想學的是什麼東西,包含專業領域的東西,就可以去聽演講或上課。重要的是,要安排一段時間讓自己去沉澱、讓自己完全放鬆,休息之後才能走更遠的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