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結局思考起

康文炳
user

康文炳

2007-01-01

瀏覽數 2,150+

從結局思考起
 

根據人力銀行早先的調查,超過六成的30世代,過去三年薪資都沒有被調升過;其中甚至還有兩成,因行業景氣或個人轉換工作的關係,遭到10%以上幅度的減薪。今年,儘管考績還沒出爐,但對各行業人力主管的普查發現,八成以上的企業沒有調薪的計畫。

「這就是現在努力工作的代價嗎?」儘管心有不甘,但「考績總是不高不低、升官加薪老是輪不到你」的職場困境,卻又年復一年地上演。

著名的溝通專家黑幼龍之前在接受《30雜誌》採訪時說:「職場上最大的問題是,你以為自己做到了一百分,而老闆卻認為你只做到五十分。」在年終打考績之際,這句話特別讓我覺得印象深刻。

前幾年,自己對工作的態度比較懵懂,每年拿到不高不低的考績時,除了覺得主管「沒好好用我」的失落感外,在意的往往只是和某個特定同事的比較(通常是同部門、同輩份的同事),以此來衡量主管的公平性。

這幾年自己當了主管,每年年終內心掙扎地幫同事打考績,才開始認真思考考績的意義,以及希望藉此傳達給同事的工作價值是什麼。

事實上,對主管或員工而言,考績都不應該只是個數字;更重要的,還是背後顯現的意義。績效只是工作者一年勞動的成果,對成果不滿意,光抱怨是沒有用的,唯一能解決的,還是要回頭探討事情的成因。

歸納3 0世代十大職場不滿,可以發現四種主導最終工作績效的核心能力,往往是最被我們輕忽的。無法把握工作上的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和意義力,正是大部分人職場走不出低薪、低階、低意義感困境的主因。

如果你不嫌老套,我們還是應該牢記「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格言;因為職場上,真的沒有沒能力的人,有的只是能力沒有發揮和被看見的人。

當你收到今年的考績,不要只是從結果看結果,因為這樣能看出的意義真的不大。如果,我們能回頭看到結局最初的起因,那應該是比較有收穫的,同時人生職場未來的發展,也才會有更多可能。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