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充滿各種阻礙與風險,但是對全台最大設計師平台Pinkoi 創辦人顏君庭(Peter)而言,創業是一種讓自己永遠保持成長的生活方式。2011 年,Peter 放棄美國雅虎總部的優渥工作,創辦全台最大設計平台Pinkoi,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將「台灣設計」賣到全世界。目前平台上擁有1000 多個設計品牌、近7000 名設計師,5 萬件生活日用設計商品,與去年同期相比,獲利翻了5 倍以上。
身為創業家,Peter 除了要讓Pinkoi 的流量及銷售業績不斷成長,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平台上的合作設計師建立自己的品牌,在這個過程中, Peter觀察到,想要創業成功,你要建立3 個關鍵心態:
1. 品牌高度:看經營氣度
一個獨立設計師,可以把產品賣到全世界嗎?一般人會說很困難,但是Pinkoi 卻會說Why not?「台灣人有一種狹隘的島國心態,很怕走出去」, Peter 直言,這種心態阻礙了設計師將產品銷售到全球的企圖心。
曾經有設計師慌張地向Pinkoi 求救,原來是有香港客人想下訂單。明明值得高興,為什麼設計師卻彷彿遇到世界末日?「因為他不知道國際運費怎麼報價。」
其實寄到香港的運費只要90-120 元,而且隔天就會到,但是設計師卻根本不知道怎麼去調查比較運費。運費多寡,常常是國外客人下單的關鍵,但是在台灣有個奇特現象,如果寄到美國的運費在200-300 元之間浮動,設計師就會直接將運費訂為300 元。
乍看之下,設計師可以避開自行吸收運費的風險,但是運費300 元,消費者能接受嗎?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有時吃虧反而可能是占便宜,犧牲一點運費,卻能換來更多國際曝光及國際買家。Peter 建議台灣創業家要思考得更長遠,不要太拘泥於細節,因為對品牌經營的氣度,決定了你的品牌長度,若是創業者過分保護自己,也就封鎖了自己品牌成長空間。
2.獲利價值:不要急著數豆子
經營一個品牌,有太多意想不到的細節,例如想要讓消費者在24小時之內拿到商品,消費者幾點之前就要下單?配合的物流幾點要收件?背後牽涉到複雜計算,一般設計師根本沒辦法想得那麼周全。
「找到對的合作夥伴,才能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Peter說,在Pinkoi平台上,有設計師月入10-30萬,關鍵就在於他們只做自己擅長的事,透過與平台合作來減輕瑣碎的行政工作,雖然要付出10%手續費,但是卻換來更多可以專心設計的時間。
當然也有設計師不願意被平台抽手續費,寧願什麼事都自己來,「我稱他們是bean counter,一直在數自己有幾顆豆子,」Peter說。
就像美國記憶體大廠Kingston創辦人杜紀川年輕創業時,總是會算得很清楚,若是跟別人合作要付出多少顆豆子?但是他的夥伴孫大衛卻說,不要去算你付出多少豆子,而要去算當你走完全程,身上背了多少袋子?
創業者要避免斤斤計較,什麼都想自己做,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專注做一件事,找到對的夥伴合作,大家一起互利成長,大家都有滿滿的豆子。
3.願景清楚:決定該跟誰交手
「創業一定要有清楚的Vision,才不會迷失。」 Peter認為,每個創業家都要勇於嘗試錯誤,但是背後一定要有清楚的願景,才能朝正確方向前進。
創辦至今,Pinkoi 的瀏覽量與營業額呈現倍數成長,背後的原因,就在於能夠從錯誤中成長,讓自己愈來愈好。
去年Pinkoi與幾個實體通路合作,本來以為可以虛實整合,通吃網路與實體通路,沒想到網路平台與實體店面的資料傳輸、訂單整理、進出貨等做法完全不同,Pinkoi付出許多人力及時間成本,卻沒有明顯的效益,這次的挫折,讓Pinkoi重新體認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用網路將觸角伸到美國、香港、新加坡及中國,而不是和實體通路競爭。
而Pinkoi每個月也會舉辦設計師聚會,向設計師說明,Pinkoi想去哪裡?怎麼去?預計怎麼打入國際市場?邀請設計師加入Pinkoi 的願景藍圖,才能朝共同的目標努力。